分析:社交電商 下一個巨型風口還是轉型期陣痛的麻醉?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網經社訊)亞里士多德曾言,人類是社會性動物。

可以說,人類的社群屬性亙古不變。當代的社交平台,前有QQ、微信、微博,後有抖音、快手,無論它們之間如何廝殺,社交類應用始終占據流量的大頭,因為社交本身卻是一場永不落幕的狂歡。

而放到商業領域,社交隱含的變現機會其實非常巨大,僅僅從近幾年活躍朋友圈的微商族群來看,社交電商的威力就已可見一斑。而帶有社交電商屬性的拼多多,更是在巨頭的縫隙中殺出了一條血路。

當傳統電商由互聯網人口紅利帶動的盈利空間已即將到達天花板,半飽和的市場使增量流量變成了虛偽命題,盤活存量流量就成了重中之重。這個時候,人們便將維新盤活的希望寄托到了「社交電商」這一新物種上。在第七屆中國電子商務年會中,中國電商委主任蘇軍更是直稱:社交電商已經處在一個巨大的風口階段。

永不過時的社交,能否適配電商成為新風口?

回顧近年,無論是電商出家的阿里巴巴、京東,或是社交巨頭騰訊、微博,無不在社交電商這一片領域進行了資本、技術或是玩法的布局。

去年三月起,以騰訊為最大股東的京東開始加重對京東拼購的扶持力度,同月和美麗聯合集團共同推出社交電商微選,而後在微信上線開普勒輕商城小程序;阿里被爆出擲下數億美金融資今日頭條,而其在抖音APP內增添的一鍵跳轉淘寶功能也表現了對社交電商流量的看好;抖音本身亦推出電商櫥窗功能,體現了抖音嘗試轉型自營電商的一份野心。而後起之秀的社交電商平台,如鯨靈、雲集、貝貝等,也在短短一年內分別獲得數千萬甚至數億的融資。

為什麼在巨頭與投資機構的眼里,社交電商如此具有吸引力?

或許根源在於,通過社交引流的購買,從顧客自身需求驅動轉化到了熟人社交需求驅動,後者顯然比前者具有更高的頻次、更深的力度、更強的信任基礎。

據今日頭條內部員工爆料,一款旗袍商品在抖音投放廣告後,直接跳轉天貓,投放費用3天共600元,轉化達6萬多元。極低的獲客成本,極高的投資回報比,自然激發了電商玩家新的想像;與此同時,正如社交電商傳媒創始人方雨說的:「到今天為止,社交媒體資源還沒有被利用盡。中國有十億多的微信活躍用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許多群,這些群的資源並沒有被利用起來。社交電商對用戶的滲透,才剛剛開始。」

巨大的可利用資源,自然也讓坐擁流量的社交平台很難不為之心動。然而,看起來風很大的社交電商,究竟是一個真正的風口,還是傳統電商尋覓突破的一個過渡手段呢?社交電商的可持續性,真的是局中人可放心依賴的嗎?

解放流量個體裂變,機遇更多還是風險更大?

「宇宙沒有中心,每個人都能成為中心」,用這句話來描述社交電商的個體裂變效應,再適合不過。

不同於傳統電商集約的中心化平台,社交電商下放門檻,使任何人都能成為體驗行銷的參與者,大大解放了個體流量,並通過創收、增強認同等自驅動機制極大地擴充了消費引流場景與電商底層支撐。

相關報告顯示,2018年社交電商從業人員規模預計為3032萬人,增長速度達到50.2%,即社交電商行業的參與者已經覆蓋了社交網路的每一個領域。

分析:社交電商 下一個巨型風口還是轉型期陣痛的麻醉?

社交電商從業規模(創奇)

「社交的強關係推薦比智能推薦更了解消費者,所以通過社交產生的原生的信息流幫助消費者訂閱商品,這是我覺得社交電商發展迅猛的根本性原因。消費者是廣告的受眾、商品的購買者、體驗者,也是信息的傳播者,所以讓消費者對企業產生黏性和覆蓋,成為企業的傳播者,做社交推薦,這是目前最精準的推薦。」雲集副總裁張鐵成如是說。

換言之,相較於傳統電商單純依靠數據技術分析需求,社交電商具有強大的天然優勢,那就是基於高信任圈子的精準化行銷。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社交的群聚性驅動用戶更主動地關注其需要的特質或標籤,從而進入相對應的圈子,關注對應的KOL,可以說是客找貨,這便省去了廣告費用;而在各種層面高度貼合的社交群里所接觸到的推薦,自然會大大提高行銷的成功率,從而降低獲客成本,提高精準化程度。

其次,社交的高黏性確保用戶能被高頻地直接觸達,二次、多次地拉攏回頭客,而後逐漸形成富有影響力的社交電商生態圈。在配合AI技術的高效分析後,每個社交電商個體又能及時收到經營的直觀反饋,推動其不斷地改進和完善,加深對生態圈的耕耘。

同時,社交的多元性還能將多個圈子融合重組,又能發生奇妙的化學反應。因此社交電商從某種層面上來說,是能將精準化行銷做到極致的最好方式。

而從指標增長來看,社交電商的表現也並不讓人失望。

分析:社交電商 下一個巨型風口還是轉型期陣痛的麻醉?

中國電商交易額及用戶規模(艾媒咨詢)

根據艾媒咨詢,2018年國內移動購物市場交易額將達到5.7萬億元,移動電商用戶則將增長至5.12億人;《2018中國社交電商行業發展報告》亦顯示,2018年社交電商市場規模預計達到11397.78億元,較2017年增長66.73%,增速遠超電商市場整體。甚至商務部預估,到2020年,社交電商市場規模將達3萬億元,約占全部網路零售交易規模的三成。

貝店總經理顧榮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也表示,現在整個中國微信滲透率是淘寶滲透率的2倍左右,龐大的微信用戶群成為社交電商強大的紅利點,其發展速度超乎想像。

個體流量解放帶來的底層基礎,高信任體系中的精準行銷,加之強大的目標客戶(社交用戶)紅利,社交電商所蘊含的機遇之多不言而喻。但若從發展勢頭較猛的社交電商平台入手,我們也不難發現諸多問題。

分析:社交電商 下一個巨型風口還是轉型期陣痛的麻醉?

如不少微商魚龍混雜、擾人視聽,利潤在先品質在後;拼多多以低價分享拼團為賣點,卻存在監管難度大、假貨橫行、購買體驗差等弊端,飽受詬病;計劃年初赴美上市的雲集,憑借發展下線變現社交流量,卻難以分隔開與傳銷的界限,有著被監管部門認定傳銷違法而罰款958萬元的前科。

無論是低價拼團,還是拉下線,都屬於目前社交電商的主流玩法,卻都存在著不成熟的方面。

有人說,社交電商是有生命的CRM,體現了從人機交互到人類交互的轉變。但相對於機器,人是不可控的,社交電商的發展將帶動極多的不可控個體,指數增加管道的不穩定性與危機產生的可能。

盡管國家支持扶持社交電商,但對於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監管機構必然不會姑息,這就意味著若嚴格的約束條令出台,可能導致一段時間內社交電商在全體整改下陷入癱瘓。難以避免的政策風險,是懸在社交電商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除此之外,解放個體流量所帶來的中心下放,從另一方面來說可能也會導致電商在追逐流量的同時分散了中心,影響本身所建立的效率。因為從商業的根本邏輯來看,一種模式發展到最後,必然趨勢是規模化與標準化,這也就代表著個體中心的反溯源不可或缺。

只是社交電商的「大」化,又真的有可能做到嗎?專業化與平台化又該如何與社交個體良好共存呢?

大規模化之路:社交平台+電商,還是電商平台+社交?

毫無疑問,在做大社交電商這塊,不光阿里系在動腦筋,騰訊系也從沒放棄。

其實,在剛過去的雙十一中,阿里就加入了組隊PK集人氣等具有顯著社交屬性的社交電商玩法;騰訊則是利用「即用即走」的小程序引流商家,以巨大社交流量賦能電商。盡管電商分析人士李成東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未來單一的某個社交電商平台是有機會復制一個淘寶的體量,因為目前通過拼多多的市場表現是有可以被預見的數據支撐,也會誕生新的「獨角獸」。

但是在這個等待周期里,巨頭並不會無動於衷,阿里與騰訊等在跨界上做的努力有目共睹,它們也確實才是真正擁有資本去運作社交電商新平台的玩家。

分析:社交電商 下一個巨型風口還是轉型期陣痛的麻醉?

雙十一社交電商玩法(天貓)

然而,跨界容易,野蠻疊加絕不可取。社交電商之所以能成功,還有重要的一點在於潛移默化的滲透。無論是誰,要想大張旗鼓地從社交電商發家,都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分析:社交電商 下一個巨型風口還是轉型期陣痛的麻醉?

微信電商小程序(艾媒咨詢)

除此之外,以阿里與騰訊為代表的電商平台、社交平台本身所帶有的產品基因實際上是難以被篡改的。人們對其的印象已經固化,再生硬地增添元素難免會氣血不暢,讓人覺得別扭,經營方面也容易出現問題。

如阿里斥資巨額,在社交上卻始終難有起色;微信至今也不敢明目張膽地直接轉型電商,因為它知道這會導致核心用戶的排斥,甚至威脅到原有的用戶基數。把社交頭把交椅拱手讓人,顯然損失更大。因此把社交流量變現,對微信而言,是一個雙刃劍。

「社交電商的核心本質是電商,只不過利用了社交這樣的形式來完成社交電商的行為。它比原來的電商多了很多有意思的東西,它遊戲化、交互性更強。但是所有變化的核心都是為了電商本質中的不變。」 啟明創投合夥人黃佩華這樣說道。

電商人顧榮也認為,流量池的前提在於,需要有相對完善的電商生態,比如現在的微信和微博。如抖音這類,雖然是當下的爆款,但電商的影子很模糊,它能夠成為一個導流的管道,但無法成為流量池。

或許,未來的某一天,阿里做好了社交,如淘寶直播等,就能利用電商的本質在社交電商的賽道上飛馳。這個可能性雖然不那麼大,但還是超過了社交平台直接自營電商的可能。當然,二者擇一也並不那麼明智,社交電商大規模化的方式除了以其為核心的獨角獸出現,還有一種方式是由電商平台與社交平台各取所長的高效合作,如阿里和微博的「U微計劃」、京東和騰訊的「京騰計劃」就是為了打通社交電商管道的有效手段,這顯然能幫助電商平台與社交平台更快地找到社交平台的正確路徑。

社交電商的未來在何方?

社交電商,無論是下一個風口,還是電商轉型期陣痛的麻醉,不可否認的是,在如今它的崛起,已經實實在在地衝擊了巨頭壟斷,影響了市場格局。

去年10月,QuestMobile發布的報告稱:同時安裝3個購物類App的用戶增長50%,只安裝1個App的用戶占比下降至40%以下;而拼多多、蘑菇街、微店、貝店、淘集集等社交電商均出現在了App Store購物類APP的前列,則展示了多元化的新電商結構。

可以說,社交電商是有可能成為一個具有可持續性的風口的。

但是,要做到這一點,最關鍵的,還是要提高社交電商的質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提高品質也需要提高客單價,否則獲客成本低的同時卻以低單價收割低利潤,將失去社交電商在電商進化階段中真正的意義。推動優質內容生產,提高產品質量與回客率,帶動更高效的精細化經營,降低獲客成本的同時提高收益效率,才是社交電商成為風口所要面向的方向。

分析:社交電商 下一個巨型風口還是轉型期陣痛的麻醉?

社交電商用戶注重質量(艾媒咨詢)

「9.9包郵很容易,但是99分的體驗很難。」誠如眾海投資合夥人李穎所言。

作為體驗式推貨的社交電商,顯然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來源:鈦媒體 編選:電子商務研究中心)

本文來自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下載創業家APP,讀懂中國賺錢的7000種生意 ]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