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前面我們介紹過海拉扶持的科技初創企業Brighter AI開發的增強夜間照明技術,可以讓汽車在黑夜擁有如同白天的視野。
更早的還有博世、采埃孚致力於人工智能研究,大陸、德爾福參與自動駕駛聯盟,偉世通、英偉達發力車聯網領域等。
有意思的是,對於發展汽車領域的新科技新技術,這些汽車零部件巨頭往往比整車企業更賣力,從它們身上,你大概就能看到未來汽車相關領域的發展趨勢。
說到趨勢,汽車輕量化絕對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那麼在這個領域,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們又有什麼動作呢?
博澤青睞3D列印技術
在博澤太倉工廠開業典禮上,博澤集團首席技術官Thomas Spangler先生給我們帶來了新消息:博澤入股了一家3D列印公司——AIM3D,它們開發出了新的增材製造工藝,成為全球首家使用3D技術列印汽車批量生產件的公司。
雖然博澤方面也表示,目前它們的3D列印技術主要用於加快樣件製作和測試流程,縮短新產品的開發周期並降低成本費用,大規模應用於工業生產還不現實。
但我猜測,博澤引進3D列印技術的最終目的應該還是用於零部件的輕量化。
大家應該知道,這家全球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第四大家族企業,主要經營汽車門窗、座椅、電機驅動以及電子元件業務,而輕量化技術一直是它們的強項。
目前輕量化的主要3條技術路徑:輕量化材料、結構優化和先進工藝,前兩條已經有了很多應用。至於先進工藝,受限於科技水平很難有所突破,而3D列印技術的出現可以說是從工藝上做到零部件輕量化的重要途徑,這一點已經有整車企業給出了證明。
3D列印意味著輕量化和簡單化
以通用為例,它曾用3D列印技術製作了一款汽車座椅支架,相比傳統工藝生產的標準支架,重量輕了40%,強度則提升了20%,而且使用的原料更少,零組件數量由原來的8件減少成了單件一體成形的零件。
豐田也曾與Materialise共同設計了一款汽車座椅,採用3D列印,重力密度區域採用鏤空處理,散熱性更好,舒適性更強,減重高達72%,而且節省了大量原材料。
除了通用、豐田,包括BMW、福特也都都在鑽研3D列印技術。BMW曾在其一輛DTM賽車的動力系統中使用了3D列印的水泵輪,由於不需要生產模具,零部件修改成本接近為零,這意味著它可以根據比賽條件隨時迭代。
同時輕量化和散熱性對於賽車來說至關重要,歐洲一賽車隊利用3D列印製造的發動機汽缸蓋,通過內部晶格結構減輕了66%的重量,表面積卻增加了6倍多。
3D列印技術未來可期
其實就目前而言,3D列印技術更適合單件小批量生產設計和汽車研發階段,例如整車的油泥模型,車身、底盤、同步器等零部件開發,以及橡膠、塑膠類零件的單件生產等。
但未來隨著3D列印技術的成熟還可以拓展到整車領域,比如車身骨架。
博世就和EDAG合作打造了一款概念車Soulmate,骨架結構經過拓撲生化學優化設計,由3D列印製造,在承載力低的地方減少材料使用,在承載力高的地方增加材料密度,把輕量化做到了極致。
而對於博澤來說,它們更關注3D列印技術在功能性零部件領域的應用,比如汽車內飾,3D列印工藝可以更好的滿足整車企業的個性化需求。
當這項製造技術越來越普及,再輔以AI智能設計,未來的汽車零部件有望變得更輕、更強、用料更少,同時成本更低,成為趨勢也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