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11月28日,由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教育專業委員會主辦、中關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承辦的「第二屆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教育大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北京、廈門、濟南、深圳四地,六個主題論壇並舉的嶄新模式順利召開,近萬人在線觀看大會視訊直播。本屆大會為人工智慧與機器人領域的政產學研用跨界交流與深度合作,打造了一個良好的溝通渠道和高端平臺。與會專家學者、企業家、創業者、教育從業者在思想交鋒、經驗交流當中共同成長,為我國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專業人才培養,以及青少年人工智慧教育指明新的方向,把「人工智慧+教育」推向新高度。
本屆大會由發展中世界工程技術科學院院士、中國人工智慧學會智能產品與產業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常務理事、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韓力群主持。
嘉賓致辭,寄語行業發展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咨詢專家 張雙鼓)
張雙鼓副會長介紹了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概況以及疫情期間學會在教育領域做出的貢獻。同時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出於戰略發展機遇期,但機遇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第四次革命正迅速而深刻的改變著人類生產生活,以人工智慧為標誌的科技革命,引領世界範圍內的科技變革,帶來巨大經濟成長動力。加快人工智慧與教育的融合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實際行動,人工智慧+5G對教育將帶來顛覆性變革。2020年人工智慧的人才缺口超過500萬人,而全球僅有25萬相應相幹領域專業人才。面對未來對人才培養的新挑戰,我國已約有300所高校在改革創新中求發展,加快建設人工智慧科技創新基地,加快建設一流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體。希望本次大會的與會專家學者,對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科學編制好「十四五」規劃,提出寶貴的建議與意見,幫助中國教育戰略發展協會進一步把握戰略方向,明確戰略任務,繪制戰略藍圖。
(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 張欣欣)
張欣欣理事長在發言中講到,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教育相幹人才的培養不僅僅是高等學校的事情,同時也是基礎教育的事情。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教育專業委員會開發了針對基礎教育的AI系列教材,並在疫情期間開展線上教育的公益活動,取得了非常好的成就。他指出,大學的專業設置不僅僅是學科專業發展的需要,也是人才培養的需要,更要滿足國家發展的戰略需求。目前人工智慧專業、機器人專業的建設與發展非常蓬勃,這不僅僅是來自我們國家戰略發展的需要,也是來自全球的技術革命、資訊革命的需要,來自於大數據的發展,來自於雲計算的推進。未來,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教育專業委員會將會把「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教育大會」辦成年度品牌學術盛會。
(中關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董事長 楊丹)
戰略合作基地授牌
此次大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教育專委會在中關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設立了戰略合作基地,張欣欣理事長與楊丹董事長共同為基地揭牌。未來,戰略合作基地將發揮平臺優勢,整合教育資源與專委會理事單位的技術資源,廣泛開展合作,共同推進人工智慧人才培養、專業建設和AI+教育的全面落地。
主旨報告,分享前沿成果
主旨報告環節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總體專家組成員、北京理工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段星光主持。四位重量級嘉賓分別從不同方面、系統介紹了我國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教育的現況和未來的發展趨勢。
機器人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 宋曉剛)
宋曉剛副會長系統介紹了國際國內機器人市場情況、面臨的主要挑戰及機遇和發展趨勢。他總結到,中國機器人發展正在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邁進,具有超大規模、門類眾多的制造業市場優勢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需求,以及與新一代資訊通訊技術、人工智慧深度融合發展的機遇,市場前景廣闊。同時,他還提出了中國機器人發展應注意的五個方面:
第一,強身健體,提高抗風險能力。針對當前龐雜的國際形勢,我國機器人產業要「強身健體」,不斷增強產業創新能力,加強機器人關鍵共性技術和前沿技術攻關,增強優勢領域、補齊短板環節,加強薄弱環節,增強產業鏈韌性,提高抗風險能力。
第二,另辟蹊徑,開拓新的疆土。除汽車與電子這兩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外,積極開辟、拓展、深耕我國量大面廣制造業新市場,選擇深耕衛浴、陶瓷、光伏、冶煉、鑄造、鈑金、鋼結構、家具等細分領域,從新產品開發到應用打造自己的優勢。
第三,融合發展,激發產業新動能。著力增強產業創新能力,把握新興技術快速發展帶來的新機遇,推進機器人技術與新一代通訊、新材料、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融合發展,激發產業發展新動能。
第四,提升質量,樹立品牌形象。主動適應新時代要求,不斷提升高質量發展自覺性,樹立品牌意識,加強品牌建設,打造富有特色的高質量產品,實現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的轉變。
第五,轉變模式,開辟發展新路徑。針對用戶需求,轉變企業發展模式,從單純的產品制造商逐步向「產品+服務」供應商轉型,開辟企業發展新路徑。
復興時代的智能教育
(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 孫富春)
孫富春副理事長以復興之路的教育、智能時代的教育、AI對教育未來的挑戰、AI教育未來發展趨勢四個方面介紹了個人觀點。他認為,人工智慧與教育的關係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一個是「為人工智慧而學」,另一個是「用人工智慧來學習」。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教育,將引發積極的教育改革,未來的教育應該擁抱人工智慧。人工智慧將改變人類的社會生活、改變世界。面向智能時代的教育已成為我國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和經濟強國的重要抓手,是中國2030年景為人工智慧強國的基礎所在,具有戰略意義。教師要從以傳承學習、傳授知識為主,拓展到人文關懷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AI未來教育的五大趨勢,關註人機結合的制度體系與思維體系、關註核心素養導向的人才培養、關註核心素養導向的人才培養、關註個性化、多樣性和適應性的學習、關註人機協作的高效教學。同時,孫富春還介紹了發展人工智慧與教育的五點建議:
1、加強數據融合清除數據壁壘。建立合理使用數據的制度和政策體系,促進數據的流通和流轉,在保護學生和家長隱私的前提下,合理均衡地使用數據,發展教育智能。
2、著眼於多種應用場景。避免人工智慧強化應試教育,改變以「講、測、考、練」為核心的人工智慧教育應用現狀,人工智慧要減輕教師負擔,減輕學生學習知識的負擔。
3、開展跨學科研究。積極推進教育、科學、管理科學、資訊科學、心理學、體育等多學科的協同研究,提出相應的一套重大研究項目指南,促進多學科、跨學科的交流與創新。
4、提供開放平臺和服務。大型企業和研究機構應開發更多的開源人工智慧組件庫和算法庫,提供人工智慧開放雲服務,向中小企業開放計算能力,實現人人可用的人工智慧服務,構建智慧教育服務生態系統。
5、推進智能教育實驗示范。開展人工智慧教育示范區建設,推進大規模應用,探索人工智慧解決教育問題的思路,尋求提高教育質量的有效門路,探索「人工智慧+教育」的系統設計。
AI時代的「機器人與人工智慧」新工科教育
(山東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田新誠)
田新誠教授以山東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的「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新工科實驗班為例,從新工科建設的AI時代背景、專業建設學科背景與目標、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培養基礎與支撐條件以及專業建設論證與規劃的不同層面,詳細介紹學科建設的過程和取得的成就。同時,他也指出了目前工科與AI融合中存在的三個問題,暨工科與AI融合有待提高、工業人工智慧實驗條件和案例教學有待加強、工業人工智慧師資力量需培養引進。
我國人工智慧發展形勢與人才培養
(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李修全)
李修全副主任介紹了人工智慧的全球發展和中國人工智慧創新形勢,認為當前人工智慧正在進入協同創新、融合發展的新階段,產學研協同創新、央地協同共治、國際協同合作成為新時期的發展特點。李修全介紹了中國人工智慧人才現狀,認為人工智慧高端人才相對缺乏是下一步人才培養需要關註的問題,近年來中國大學在人工智慧專業學科建設方面進展迅速。多學科交叉驅動理論方法創新突破、人工智慧技術與各行業深度融合應用對AI人才培養提出迫切需求,要重視多學科交叉人才培養以及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培養。企業開放計算、數據、場景資源,以產教融合方式參與人才協同培養,將為AI技能型人才培養提供更充足條件和資源。
六場主題分論壇四地聯動各具特色
下午同步舉行的六場主題分論壇,從人工智慧專業建設、機器人專業建設、AI賦能玩具「機器人化」及產教融合發展、AI時代機器人技術與新工科教育(濟南分會場)、青少年人工智慧與編程教育(廈門分會場)、大數據人工智慧產業學院的實踐與探索(線上)的方向分別討論了人工智慧與教育融合的各細分領域的發展概況和趨勢。
(北京·人工智慧專業建設分論壇)
(北京·機器人專業建設分論壇)
(北京·AI賦能玩具「機器人化」及產教融合發展分論壇)
(濟南·AI時代的機器人技術與新工科教育分論壇)
(廈門·大數據人工智慧產業學院的實踐與探索)
(深圳·大數據人工智慧產業學院的實踐與探索分論壇-線上直播)
關註「中關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微信公眾號,在【精彩活動】欄目獲取大會精彩照片,觀看直播回放視訊!
撰稿 | 薑浡
審核 | 程彥
版權聲明
本文系微信公號「中關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ID:zgc-mtb)」原創文章,編輯後增加的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原創文章及原創圖片版權歸屬本公號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轉載請公號後臺留言聯繫授權,並在轉載文中註明作者及簡介、來源公號「中關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ID:zgc-mtb)」、原文鏈接,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