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落地,重拳整治之後,校外培訓機構走向何方?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意見出臺:確保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

公眾翹首以盼的「雙減」文件終於落地。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下稱《意見》)。

此前一天,一份「雙減」文件於網路流傳,引發教培股大震動。截至美國東部時間7月23日收盤,中概教育股普跌,幾家頭部教育企業一度下跌超50%,其中新東方跌超54%,好未來跌超70%,高途跌超60%。

這份網傳版文件的內容也在24日得以證實。文件對校外培訓機構提出多條重磅措施: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占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各地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

有專家分析,在重拳監管措施下,培訓機構必然要思考轉型之路:一部分機構選擇繼續做學科教育,就需要從無序、非良性發展轉向規范、健康發展,從與校內教育並立雙軌轉為校內教育的有益補充。在業務內容方面,則需要從學科教育轉向素質教育、職業教育、老年教育、終身教育等非學科類教育。

負擔一年內有效減輕

「雙減」文件於今年5月21日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時隔兩月後,這份業內翹首以盼的文件終於落地。

南都記者從教育部了解到,這份《意見》在草擬過程中,對10個省份100個區縣1.86萬家培訓機構、68萬名學生和74萬名家長開展了大數據評估,對校內和校外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深入分析。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中表示,「雙減」工作的總體目標有兩個,在校內,使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作業布置更加科學合理,學校課後服務基本滿足學生需要,學生學習更好回歸校園。在校外,使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行為全面規范,學科類校外培訓各種亂象基本清除,校外培訓熱度逐步降溫。「一年內使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有效減輕,三年內使各項負擔顯著減輕。」

培訓機構被資本裹挾狀況嚴重

在上海市教科院民辦教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董聖足看來,這份文件釋放極強信號,必須站在新時代新起點大力規范校外培訓行為,「大亂必大治」。

記者注意到,教育部負責人在答記者問中直指當前校外培訓機構存在的三大問題。一是規模總量龐大。據統計,目前全國面向中小學生的校外培訓機構數量十分巨大,已基本與學校數量持平,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如果任其發展,將形成國家教育體系之外的另一個教育體系,不僅增加學生課外負擔和家長經濟負擔,還會擾亂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

第二則是違法違規情況突出。由於違法違規成本較低,導致無證無照機構屢禁不止,虛假宣傳、超前超標、亂收費、與中小學招生入校掛鉤等違法違規行為依然存在,機構倒閉、卷款跑路等事件時有發生,嚴重損害人民大眾合法權益。

第三是被資本裹挾狀況嚴重。近年來大量資本湧入培訓行業,展開「燒錢」大戰,廣告鋪天蓋地,對全社會進行「狂轟濫炸」式營銷,各種販賣焦慮式的過度宣傳,違背了教育公益屬性,破壞了教育正常生態。

根據南都此前調查,當前中小學生參加校外補習的現象比5年前更普遍化、低齡化,補課時長也有所增加。超四成家長每年花1-5萬給孩子補課,超五成受訪者認為校外補習收費過高,增加了家庭的經濟負擔。

對此,超八成受訪者支持教育部門強化對校外教培訓行業的監管;為實現教育「雙減」,各有六成受訪者希望教育部門提高校內課堂教學質量和師資力量、減少低效課堂,加強校內學科輔導、減少孩子校外培訓負擔。

學科類培訓機構不得上市融資

備受矚目的是,此次文件針對校外培訓機構採取了史無前例的強監管手段。

首先是審批的收緊。《意見》要求各地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對線上學科類培訓機構改為審批制。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後,對其收費納入政府指導價管理,由各地政府科學合理確定計價辦法,明確收費標準。

「這個目的是落實校外培訓機構公益性質定位的要求,註冊為非營利性機構後,舉辦者必須遵守非營利組織法律法規,尤其是不得通過舉辦校外培訓營利。」中國民辦教育協會會長劉林對南都記者分析。

引發資本市場震蕩的另一個原因是,《意見》還要求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學科類培訓機構,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學科類培訓機構資產。「已違規的,要進行清理整治」。

記者注意到,截至美國東部時間7月23日收盤,中概教育股普跌,幾家頭部教育企業一度下跌超50%,其中新東方跌超54%,好未來跌超70%,高途跌超60%。

此外,《意見》還提出建立培訓內容備案與監督制度。要求嚴禁超標超前培訓,嚴禁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從事學科類培訓,嚴禁提供境外教育課程,依法依規堅決查處超範圍培訓、培訓質量良莠不齊、內容低俗違法、盜版侵權等突出問題。

據了解,培訓機構主要採用的是自編材料,一些英語培訓機構使用境外教材。教育部相幹負責人透露,教育部將出臺《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材料管理辦法》,對培訓材料管理提出要求。

對於學科類培訓機構的開班時間,《意見》要求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占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線上培訓每課時不超過30分鐘,課程間隔不少於10分鐘,培訓結束時間不晚於21點。

記者注意到,《意見》還要求線上培訓機構不得提供和傳播「拍照搜題」等惰化學生思維能力、影響學生獨立思考、違背教育教學規律的不良學習方法。聘請在境內的外籍人員要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嚴禁聘請在境外的外籍人員開展培訓活動。

向素質教育職業教育轉型

《意見》的「態度之強烈,措施之強硬」,讓21世紀教育研究院理事長楊東平有點震動,他認為,在這之後培訓機構面臨轉型發展的問題,需要轉向推進非學科培訓的教育服務上。

董聖足則建議,應該在大力推行中小學校內課後托管和服務的同時,綜合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房屋租金減免、財政貼息貸款及稅收優惠等措施,引導和鼓勵現有義務教育學科類培訓機構轉型發展,發揮自身專業優勢,轉向素質教育題材,面向中小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文化、科技、勞力和體育等課後培訓活動,以補充全日制中小學校的短板和不足。

同時,鼓勵和支持符合條件的存量培訓機構剝離學科類培訓業務,探索實行職業技能培訓乃至學歷性職業教育,並可與公辦學校開展合作辦學、實施委托管理。

「培訓機構需要從兩個角度轉型:一是發展形態轉型,一部分機構選擇繼續做學科教育,便需要從無序、非良性發展轉向規范、健康發展,從與校內教育並立雙軌轉為校內教育的有益補充;二是業務內容轉型,需要從學科教育轉向素質教育、職業教育、老年教育、終身教育等。」劉林告訴南都記者。

事實上,早已嗅到監管氣息的企業在「雙減」文件正式落地前,就已開始謀劃轉型之路。

其中,素質教育與職業教育是多家機構進軍的賽道。

今年6月,好未來旗下少兒英語品牌「勵步英語」正式更名為「勵步」,並推出線下學習空間勵步兒童成長中心以及系列素質教育產品品類,包括英文戲劇、口才、美育、書法、益智、棋道等。瑞思教育宣布品牌從「瑞思英語」升級為「瑞思教育」,並將繼續拓寬素質教育業務國界,入局STEAM教育及研學賽道等。

在職業教育方面,高途於今年4月將原跟誰學成人教育品牌更名為「高途學院」,並於7月19日上線高途APP,主攻語言培訓、大學生考試、公考、教資等職業教育業務。7月,好未來整合輕舟考研幫、輕舟考滿分、輕舟留學等三個子品牌,推出好未來「輕舟」品牌,宣告進軍職業教育領域,將業務範圍拓展至傳統技能類、新型職業類與成人學歷類。

而新東方則在北京懷柔新成立一家非營利的培訓機構,致力於遠郊區中學學科類培訓。

值得一提的是,繼素質教育與職業教育後,也有一些機構向課後托管市場進軍。

6月29日,天津新東方培訓學校有限公司經營範圍變更,新增範圍還包括素質教育類培訓、幼稚園及中小學生校外托管服務等。

7月13日,好未來旗下托管品牌「彼芯」上線,據了解,「彼芯」以開設面向小學生的線下課後成長中心為主要業務模式,提供放學接送、餐食、課內作業、自主提升等服務。

記者注意到,在「雙減」文件落地當晚,中國民辦教育協會率新東方、好未來、作業幫、猿輔導、高思教育等120家全國性校外培訓機構聯合發出倡議,其中提出,深刻認識「雙減」重大意義,堅決擁護中央決策部署。正確認識校外培訓定位,加快轉型成為有益補充。遵守價格管理確保質量,充分體現公益普惠屬性。杜絕違法違規培訓行為,切實維護大眾合法利益。

雙減落地,重拳整治之後,校外培訓機構走向何方? 科技 第1張

圖片截自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官方微信公眾號

提高學校教育質量

「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外負擔,不僅要嚴格管理校外培訓機構,更要提高學校教育質量,讓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緩解社會焦慮,降低家長送孩子參加校外培訓的沖動。」教育部相幹負責人指出。

董聖足分析,對面廣量大的校外培訓機構實施治理,是一個極其龐雜的系統工程。從長遠看,只有進一步均衡資源配置、提高教育質量、縮小教育差距,同時突出素質教育導向,優化教育評價方式,深化中高考改革,全面打破學校教育「唯分是從」「以分取人」和「分分計較」的困局,才能從根本上紓解社會各界的教育焦慮,有效降低廣大學生及其家長在「補差培優」方面的所謂「剛需」。

記者注意到,《意見》也從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提升學校課後服務水平,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等三大部分提出了若干提升校內服務質量的舉措。

例如,其中提出要通過促進新優質學校成長,積極推進集團化辦學、學區化治理和城鄉學校共同體建設等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同時,做強做優免費線上學習服務。針對當前義務教育階段考試次數過多、考試形式單一、考試質量不高和「唯分數」傾向等問題,《意見》要求學校不得有提前結課備考、違規統考、考題超標、考試排名等行為,考試成就呈現實行等級制,降低學生的考試壓力。據教育部負責人透露,教育部正在研制考試管理相幹文件,對此作出進一步部署。

此外,《意見》還要求加大教師校外有償補課查處力度,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直至撤銷教師資格,形成警示震懾,切斷課外違規補課等經濟鏈條。同時,嚴禁校外培訓機構聘用在職教師,一經發現,堅決吊銷辦學許可證。

劉林此前在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指出,據目前了解到的情況看,中央提出的雙減方針落實並不均衡,校內減負還是雷聲大雨點小,由於校內減負這個老大難問題實招少見效慢,而對校外培訓治理上手更容易。由此會導致一些地方治標比治本更積極。「但如果消極治本的話,治標成效不僅難以鞏固,而且會產生新的形態以滿足市場需求。」他說。

全面治理,9地試點

在全面開展治理工作的同時,此次《意見》確定了北京市、上海市、瀋陽市、廣州市、成都市、鄭州市、長治市、威海市、南通市為全國試點,其他省份至少選擇1個地市開展試點。

教育部負責人介紹,試點地區主要針對以下三方面問題進行試點,一是對現有線上線下學科類培訓機構要全面排查,重新審核登記,解決過多過濫的問題;二是可探索適當引進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參與課後服務,由教育部門負責組織遴選,供學校選擇使用,並建立評估退出機制;三是強化培訓收費監管,將學科類培訓納入政府指導價,通過第三方托管、風險儲備金等方式,對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進行風險管控,預防「退費難」「卷錢跑路」等問題發生。

南都記者注意到,教育部已於7月13日在教育部官網開通「雙減」專欄,目前已有北京、天津、山西、遼寧、上海、浙江、吉林、安徽等8地介紹落實「雙減」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意見》還提出,各地在做好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雙減」工作的同時,還要統籌做好面向3至6歲學齡前兒童和普通高中學生的校外培訓治理工作,不得開展面向學齡前兒童的線上培訓,嚴禁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班、思維訓練班等名義面向學齡前兒童開展線下學科類(含外語)培訓。「不再審批新的面向學齡前兒童的校外培訓機構和面向普通高中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對面向普通高中學生的學科類培訓機構的管理,參照本意見有關規定執行」。

南都記者吳單 發自北京

實習生周懷陽對本文亦有貢獻。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