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硬件都不頒布發表,蘋果跟騰訊正越來越像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只發布軟件服務不發布硬件在蘋果歷史上尚屬首次。為了給這次「史上最軟」發布會讓路,蘋果甚至選擇將iPad Air、iPad mini、iMac、AirPods2等核心硬件產品通過網站上新的形式低調發布,往年則是相反,硬件會配合盛大的發布會,軟件服務只是順便發布或者低調上線。

蘋果給軟件和硬件的待遇一下進行大逆轉,表明其從硬變軟的決心,所有人都認識到,蘋果正式從一家售賣硬件的公司變為靠服務獲取遠遠不斷營收的互聯網公司。

蘋果變軟的深層原因

蘋果為什麼這樣做?一言以蔽之:硬件賣不動了,試想一下,如果蘋果春季發布會真的只發布iPad Air、iPad mini、iMac、AirPods2,恐怕大家會覺得這是一場更加無趣的發布會,因為這四款產品除了配置外沒有任何更新,換言之,這四款產品確實有升級,但卻沒什麼好發布的,這體現出蘋果在硬件上缺乏創新能力的現實,當然,iPhone也不例外,如果再不思進取,iPhone未來恐怕也配不上一次發布會了。

蘋果這樣做的好處體現在兩方面。

直接收益是進一步增加互聯網服務收入,彌補硬件銷售額的增長乏力。前兩年財報已經體現出這樣的趨勢,去年四季度,包括Apple Music 、AppStore和iTunes等服務在內的軟件服務營收為108.75億美元,同比增長19%,成為僅次於硬件的第二大收入來源,占比達到15%,2015年才9%。

一款硬件都不發佈,蘋果跟騰訊正越來越像

這一次推出的四項互聯網服務都可以通過分成模式給蘋果帶來真金白銀。長期來看,蘋果不會只甘於分成,就像所有互聯網平台都會「分發優而向上遊延伸」一樣,基於各項互聯網服務蘋果未來會自己上手做更多事情,比如做內容平台,比如做自己的遊戲,這一次虛擬信用卡和Apple TV+就是自己做起了互聯網平台的生意,這意味著更多營收模式,廣告、娛樂IP、知識付費以及金融、零售、教育等垂直行業,怎麼賺錢怎麼來。

一款硬件都不發佈,蘋果跟騰訊正越來越像

長期收益則是軟硬件+服務的結合,進一步增加用戶黏性。

蘋果一直是靠硬件+iOS生態來黏住果粉,不過,此前蘋果更多是連接用戶與App,用戶下載App後與App持續連接,跟蘋果沒有關係——蘋果只能通過支付分成的方式強制插入用戶與App的連接中。

然而,當微信這樣的超級平台推出小程序這樣的超級應用生態後,蘋果就更加意識到,App完全有各種方式可以繞過自己,與此同時,AppStore能提供的App,安卓各種應用市場都有對應版本,安卓手機創新能力與日俱增,不斷高端化,不斷在拍照等功能上做得更加出色,對蘋果也虎視眈眈。

怎麼辦?蘋果的答案是,自己也要做服務和內容的連接器。當然,從歷史來看,蘋果最擅長的就是這一模式,當年的iPod+iTunes就連接了音樂與用戶,這一次在iOS生態引入各種訂閱服務以及信用卡,讓用戶在平台上跟各種服務建立連接,事實上就對果粉形成了更深的綁定。

一款硬件都不發佈,蘋果跟騰訊正越來越像

蘋果跟騰訊越來越像

正如前文所言,2019年春季發布會是蘋果從硬件公司變為互聯網公司的標誌。既然業務有互聯網公司屬性,那麼,蘋果也會擁有互聯網公司的估值。蘋果當前市盈率只有15.57倍,互聯網公司普遍擁有更高的市盈率,比如騰訊市盈率37.49倍,阿里巴巴市盈率46.53倍,小米上市一定要強調自己是互聯網公司就是因為這一點。如果蘋果互聯網化,其股票就會有更高市盈率。

蘋果的股價歷史上經歷過非常多次的波折,2001、2005、2007、2008、2010、2013都曾面臨大幅下跌,最慘的一次發生在2008年8月14日至2009年1月20日期間,當時蘋果股價累計下跌了57%,但最終蘋果卻又能不斷逆轉,直到去年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也是第一家市值破萬億美元的公司(中石油的梗就算了,有興趣可以百度)。

然而好景不長,蘋果股價沖上巔峰後持續下跌再次發生,最新股價188.74美元相較於最高點233.47已下跌19%,雖說沒有只漲不跌的股票,但蘋果自身原因也很明顯,iPhone銷量低迷,利潤和營收首次錄得10多年來的下滑後已持續多個季度。

一款硬件都不發佈,蘋果跟騰訊正越來越像

怎麼辦?今年庫克接受CNBC專訪時對此進行過回應:

「我從不對市場反應感到吃驚,老實說我認為市場在短期里非常情緒化,我們習慣了,我們只看長期表現。因此看公司長期發展時,就會知道從未這麼好。產品線從未這麼好。生態系統從未這麼強,服務業務非常成功。」

生態系統、服務業務,都被庫克強調,可見服務興則蘋果興也是蘋果對自己的認同。這些年蘋果在互聯網服務上正在加快步伐,甚至在2015年時曾經考慮過收購時代華納,當時媒體報導iTunes主管艾迪庫(Eddy Cue)和時代華納高管已經進行過初步接觸,但雙方沒有將談判深入下去。

互聯網公司有很多做法,可以是產品驅動,可以是技術驅動,可以是資本驅動。像這些年中國互聯網行業流行的大的資本並購少之又少,像阿里達摩院這樣的千億級的技術投入也不曾見,蘋果還是要做一家產品驅動的互聯網公司。2013年庫克在回應蘋果股價下跌時,曾經表示,「我們需要做的是專注於生產最好的產品,如果我們把這事情做好了,那麼其他事情也就會自然而然發生了。」

一款硬件都不發佈,蘋果跟騰訊正越來越像

這一次春節發布會,蘋果就是用產品說話——只不過是互聯網產品。

四款互聯網服務產品,分別瞄準內容、金融、遊戲和娛樂,每一個都是核心互聯網市場,不難發現,這四個業務以及蘋果此前力推的Music也是騰訊在社交之上的主力業務,騰訊提出連接器的概念,基於人與人的連接去做各行各業的連接;現在蘋果也要做連接器,只不過不是基於社交,而是基於iPhone為主的硬件以及iOS生態,去連接果粉與各行各業,每一個行業,都是一塊巨大的蛋糕。

不只是連接器這一理念,蘋果整個都跟騰訊越來越像。

去年騰訊架構大調整,我就提出過一個觀點:在騰訊身上我看到了蘋果的影子,它們都更重視市場、用戶和產品,而不去談技術本身,但不可否認,他們將技術轉化到產品的能力很強,比如蘋果很多技術在手機公司中都是後面做,不過卻可以將整體體驗做到最極致,張小龍堅持每年在微信年會上給全體員工發放最新iPhone,不是單純因為他是果粉或者要致敬喬布斯,而是因為產品理念共鳴。

一款硬件都不發佈,蘋果跟騰訊正越來越像

然而問題很明顯,蘋果和騰訊都給外界一種缺乏前沿技術投入的感覺,這顯得有些短視。前幾天庫克對蘋果專利數量少也進行了回應,他說,用戶體驗比專利數量更重要。但我們看到華為等安卓手機近年來的崛起,正是因為有持續不斷的大規模技術投入,進而可以做產品創新,最終在用戶體驗上逐步縮小與蘋果的差距,甚至在某些維度超過蘋果。

騰訊2018年戰略大調整,已經作出改變對技術加大投入,蘋果在發展方向上已經互聯網化,未來是否會在技術上加大投入呢?

互聯網行業的新紅利

2007年1月9日,第一代iPhone 發布奠基了整個移動互聯網時代,是今天繁榮的移動互聯網行業的一個起點,當蘋果自己決定變為一家互聯網公司時,對互聯網行業意味著什麼?

很多人看到了競爭,比如蘋果Apple TV+事實上就做起了Netflix的事情。然而對中國互聯網公司來看,更多是機會。

蘋果提供的互聯網服務跟中國市場基本都沒什麼關係。有人說是因為中國的內容審查,然而就算沒有審查,蘋果也做不好中國互聯網市場,因為中國互聯網公司「地頭蛇」們太強了。

比如Apple Music,雖然在中國市場早已推出,但根本不是QQ音樂和網易雲音樂的對手,不只是因為版權問題,而是Apple Music根本無法跟上類似於音樂推薦、數字專輯、音樂評論、歌詞翻譯這樣的創新功能。

再比如Apple Pay,蘋果率先拿下了星巴克的移動支付合作權,然而現在中國消費者去星巴克還是會打開二維碼,Apple Pay在微信支付、支付寶面前也沒有任何存在感,倒不是因為什麼管制,而是蘋果無法跟上社交紅包、補貼大戰這樣的玩法,更別說走到線下去做跟商家對接這樣的重活兒了。

說得簡單一點,蘋果太高冷,不接地氣,不知道中國市場如何經營,不會針對中國用戶做本土化優化,在戰鬥力強勁的中國互聯網公司面前,勢必小眾。不無意外,蘋果這一次推出的服務,Apple Card、Apple Arcade有望進入中國,但我認為不會掀起什麼波瀾。

然而中國互聯網市場基礎很好,規模很大,成為互聯網公司的蘋果不可能錯過。怎麼做呢?最有機會的是,與中國互聯網公司戰略合作。此前蘋果就跟阿里巴巴戰略合作——主要是借助後者管道賣手機。蘋果很可能跟中國互聯網公司戰略合作強化在中國的互聯網服務業務。

中國互聯網公司也將享受到蘋果互聯網化的紅利,此前,蘋果中國內置高德地圖、搜尋業務內置百度搜尋,都讓對應互聯網公司很興奮,蘋果強化互聯網服務,對中國互聯網公司來說將意味著更多合作機會,或許很多合作已經在桌面談判了。

正如我昨天所言,蘋果的今天,就是安卓手機的明天,智慧型手機公司都會成為半個互聯網公司,更多手機廠商會會強化互聯網服務,蘋果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整個智慧型手機行業從硬件時代到互聯網時代,從硬變軟,對於互聯網公司來說都是機會,互聯網公司與手機公司一起聯手搞事情,會越來越多。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