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下載的很多軟體老是讀取聯繫人?答案就在這裡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為什麼下載的很多軟件總是讀取聯系人?答案就在這裡

概念:網路效應

某種產品對一名用戶的價值,取決於使用這個產品的其他用戶的數量,在經濟學中,我們把它稱之為:網路效應。用戶越多,越有價值;越有價值,用戶越多;不斷地積累用戶的黏性。甚至,一旦用戶總數突破一個臨界點之後,會最終進入「贏家通吃」的狀態。正如著名的投資人克里斯·迪克森所說:為工具而來,為網路而留。

案例

微信,使用的人越多,對你就越有價值,當好友數量達到一定程度時,你們之間就形成了一張錯綜複雜的網路。就算有一天,你打算從微信換到另一個更好用的社交軟件上,也很有可能因為大部分朋友都在微信上,而不得不回來。

運用:場景

· 場景1:旅行工具App

你做了一個功能強大的旅行工具App,可以查詢航班等相關信息,用戶黏性很差,當競爭對手有了新的功能時,用戶就會調頭轉向對手。那麼,為了增加用戶的黏性,要想辦法在工具App中加上一些「網路效應」。比如,通過這個工具App,可以知道你的哪些朋友也正好在機場候機,或者有沒有到達目的地的乘客有同樣拼車的需求,再或者有沒有職業、專業相仿的人,想要在飛機上聊上一兩個小時。這樣,你就慢慢地在你的工具里面建立了一個網路,利用他們之間的「網路效應」,留存用戶。這些用戶就不會因為你的競爭對手推出了非常強大的新功能而瞬間離去,這就給了你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窗口,可以迅速修改產品,縮短和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

· 場景2:線下女裝品牌店

你開了一家線下的服裝店,你的用戶基礎還形不成網路效應,這時候,你可以試著用「異業聯盟」的方式,建立更大的用戶基礎,構建這個效應。有一家叫「零時尚」的女裝品牌,鼓勵他們的每一家門店,和附近的美容院、理髮店、健身房等等建立聯盟關係,讓他們的用戶可以彼此之間享受優惠,消費積分。聯盟之後,用戶基礎大大增加,網路效應開始明顯,用戶黏性顯著增強。

· 場景3:航空公司

國航、深航加入了星空聯盟,東航、南航加入了天合聯盟。

小結:如何利用網路效應創業?

如果你打算利用互聯網「網路效應」的這種神力創業,一定要注意這股力量的兩個特點:

第一,網路效應會帶來一種特殊的現象,叫:贏家通吃。用戶越多就越有價值,越有價值,就會不斷膨脹,一旦突破臨界點,最終會吃掉絕大部分市場份額。

第二,因為贏家通吃的效應,互聯網世界就有了一個基本策略:先下手為強。誰能夠最先積累用戶,誰就會最先達到贏家通吃的終點,後面的對手再強大,都幾乎無法超越它。比如,阿里先下手為強,做了個淘寶,買家和賣家的數量過了臨界點後,形成了跨邊網路效應,這時雖然騰訊很厲害,但至今無法超越淘寶。反過來說,騰訊先下手為強,做了個微信,用戶數量過了臨界點後,形成了單邊網路效應,這時阿里雖然很厲害,但同樣的道理,至今依然無法超越微信。也有人把這種利用單邊、或者跨邊網路效應構建的商業模式,叫做:平台經濟。

在你身邊,有沒有這種看上去很神奇,一旦引爆,威力無窮的「網路效應」呢?

為什麼下載的很多軟件總是讀取聯系人?答案就在這裡

按照這個理論基礎來說,得到APP也可以這樣來做了。比如,在每篇文章下面我們可以留言,留言不僅用於作者和留言者的互動,訂閱的所有用戶都可以相互互動,評論。互加好友,互相交流,最好能在App內自建小組。這樣就增加了社交功能。人數眾多,還可以把參加的用戶分成不同班級,搞個畢業典禮什麼的。這樣會大大增加用戶的黏性,也在這里找到認同感,真的成立了沒有圍牆的商學院。

蘋果就是,App Store是應用軟件平台,iphone/ipad再和App Store組合到一起!就算其它手機在硬件上可以超越蘋果,還有App Store這個把優秀軟件匯集的定海神針。

微軟PC操作系統壓制蘋果PC操作系統,蘋果手機壓制微軟手機,都是靠已經過了引爆點的網路效應,達成贏家通吃。

身邊確實有這種利用網路效應的商業模式,首先想到的就是健身,一般健身房都會建群,放上一個專業而且活躍的群管理,和會員溝通,帶大家熟悉,然後組織各種戶外活動聚會,一旦融入其中,基本都不會願意再去其他健身房了,因為大家都是朋友了!還有一些自行車專賣店,通過建立一些騎行俱樂部,搞很多騎行活動的方式聚集騎行愛好者,當規模做大以後,基本這個地方的愛好者都很願意加入,自然生意就做到很好了!

舉例:1.眾多的UGC平台就是網路效應的典型代表,好內容越多,用戶越多,有戶越多,可能產生的好內容越多。

2.說到用戶數和網路效應,突然想通了為何現在那麼多互聯網產品都在瘋狂地增加社交屬性,遊戲、直播、閱讀等app,甚至什麼理財平台也在加社交功能,這也是想把自身的工具屬性借助社交放大網路效應。

3.各種O2O平台可謂爭奪網路效應的血腥戰場,當年的千團大戰殺到最後只落到個美團大眾點評合併,如今的直播平台廝殺,最終留下的也是最初積累最多用戶且憑借資源活下來的少數。用戶越多,平台越有價值,吸引的資本越多,平台活得更久,然後用戶更多。

4.再舉互聯網以外的例子,《聯盟》一書中談到領英、保潔組成的離職者聯盟,也是網路效應。離職者聯盟人數越多,產生的信息和合作機會越多,聯盟越有價值,會吸引更多離職者願意加入。

5.不光是離職者,就職者也是看網路效應的。為何優秀的人都願進大企業,因為大企業有更好的學習資源,有更多的人脈,人越多越吸引人。而小公司,即使各方面不錯,因為沒達到人數臨界值,所以始終給人缺乏高大上的感覺,對人才的吸引度也會偏弱。

應用:1)傳統餐飲行業可以學學黃太吉、雕爺牛腩,除了服務和產品外,可製造點可供分享、社交的話題性事件,吸引關注度,製造網路效應。

2)非互聯網化的工具型軟件可以考慮互聯網化,利用互聯網天然的優勢創造網路效應,迅速提升用戶的增長速度。如原本很多用於企業內部的管理軟件都開始互聯網化,如teambition等。

3)反過來應用的話,第一的未必就是最好的,有可能它只是趕上了時間紅利,一些雖然用戶數不是第一但卻又忠實穩定用戶數的產品可能有更值得學習。比如,網紅級的公眾號有很多,但未必內容就很好,類似李叫獸這種,雖然人不是最多,名氣不是最大,但無論是用戶群質量還是內容質量都是一流水準。

為什麼下載的很多軟件總是讀取聯系人?答案就在這裡

對於「線下女裝品牌店經營」的支招深有體會:這個月裝修房子時,某品牌的門業,地板,壁紙,衛浴,漆,空調,傢俱等組成聯盟,只要你在這個聯盟(活動期限內)任意門店購物消費,都可享受你消費金額的30%的返券,這些券可以在聯盟的其他門店內相當於等值現金消費,如果你消費超出返券的金額,那麼超出部分所支付的現金,這個門店再給予你所付現金的30%的返券,以此類推!

這是典型的利用網路效應,並且利用整合資源增強用戶黏性,達到共贏的效果!值得提醒的是,這個聯盟的品牌都是裝修的各個品牌中處於同水平(品牌等級差距太大,對於客戶的黏性就會變弱)的品牌,這樣才能更好的黏住客戶。

投資人敢於投資互聯網初創企業,大把燒錢的邏輯。「網路效應」必然要求投資人敢於「先下手為強」,允許互聯網初創企業通過大把燒錢,甚至補貼用戶,在市場競爭的初期,盡快獲得大量用戶,形成網路效應,最後「贏者通吃」。而邊際成本解釋了,為什麼投資人有信心,只要做到行業老大,最終一定能賺錢。

畢竟,有些傳統行業整體虧損,行業老大也不行。比如:航空業。要想獲得新客戶,就要買新的飛機,投資動則幾億美金,全為波音、空客打工了。這和微軟,Google這些互聯網企業,把軟件寫好了,放雲端,讓人付費後下載,基本零邊際成本,這是多大的差別。

這也讓我明白了,餓了嗎這些原來看來就是個幫別人送外賣的公司,為什麼會成為獨角獸。這類公司解決了傳統餐飲業長久以來面臨的翻台率的問題。要想增加營業額,就要投資開新店。但餓了嗎等企業的出現,打破了翻台率的限制,使飯店、餐館在不增開新店的前提下,增加了市場覆蓋面積,大大降低了邊際成本。

突然明白,為什麼我下載的很多軟件總是要讀取我的聯繫人,看看還有哪個朋友在玩。他們就是要增強我們的互聯性,增加留住我們的幾率!

基本每個大型商場都有自己的充值購物卡,每逢中秋春節兩大節日的送禮高峰,大家都會對客戶資源展開激烈的爭奪,贏得客戶儲備。這時,有個機構推出了一款叫\”一卡通\”的儲值購物卡,不同的是它不僅可以在各大主流商場通用,而且甚至可以去咖啡店喝咖啡、飯店就餐、加油站加油等等,銷量自然很好,它就是伸開了鏈接的觸角,贏得了網路的力量。

另一個例子就是互聯網音樂。BAT三家Baidu最早發力,收購了千千靜聽,改成百度音樂。但是百度始終把它當做一個工具,用戶各聽各的,沒有形成網路效應。但當騰訊殺入這個市場後,基於起一貫的社交基因,將QQ音樂的用戶聯繫了起來。之後的阿里巴巴和網易等,更是把歌星都引入到各自的音樂APP,產生了跨邊的網路效應,或者是形成了平台,其力量遠不是百度音樂的搜尋音樂的工具屬性所能夠抗衡的。所以現在百度音樂再想追趕,有些來不及了。

Ios系統和安卓系統互不通用,於是兩個系統各自的用戶都只對自己的系統忠誠,買小米手機的人應該不會再買一個iPad,因為這樣他要同時應對兩個不能溝通的系統。就拿得到來說,一群同樣渴望知識的用戶聚集在一起,讀同樣的專欄,互相分享彼此的想法。說到這里,為什麼得到不能開放用戶與用戶的直接溝通,只能留言,但不能發私信給另一個得到用戶。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