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企業服務正處於一個變化的時代,或者說,是百花齊放的時代。當前,以雲計算、智能化、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深刻影響著社會的各個領域,企業服務也不例外。
隨著移動互聯的興起,來自各行各業的交互數據、統計數據呈現爆發式增長,眾多企業開始選擇更加安全、高性能、低成本的雲服務,對計算資源的需求同步大幅提升。與此同時,由於各廠商技術路線不同,企業採購的各類雲服務需要進一步打通,企業對於「一體化服務」的呼聲越來越高,新型生態應運而生。在這種趨勢下,幾乎沒有廠商繼續固守原有服務模式,紛紛適時開拓圍繞客戶需求的新型生態服務,在各自擅長的賽道中發揮優勢,先後進入了發展快車道。
市場在變、用戶在變,日新月異的新技術正在改變著企業服務領域的格局,推動傳統生態結構的迭代。放眼整個企業服務領域,具有破局意識的老牌玩家和雲計算時代入場的新晉玩家,正在讓企業服務市場大放異彩。
2014年,阿里雲攜手合作夥伴召開發布會,共同推出阿里雲生態共建戰略,開始入局企業級服務市場。自此,越來越多的新生代企業開始追趕企業服務生態的潮流,大批互聯網巨頭迅速搶灘布局企業服務領域。更早些時候,用友、金蝶等企業服務提供商也全力打造自身的新型服務生態圈。中國企業服務生態進入了高速發展期。
根據中國軟件網發布的《2019年企業服務生態發展狀況研究報告》可知,2018年企業服務領域的生態主為22個,潛在生態主為43個。觀察目前的入局玩家,我們發現了三個比較活躍的生態:阿里雲、華為雲、用友雲。共處企業服務這一片藍海,這三家企業有著不同的業務定位和優勢,下面我們將一一進行分析。
一、阿里雲生態:不做SaaS, 要「被集成」
以IaaS服務為核心基礎能力的阿里雲,是國內最早提出雲生態概念並踐行的企業,阿里雲的市場占有率始終保持領先。中國80%的創新公司以及1/3的500強企業正在使用阿里雲,付費用戶超過100萬。2016年至2018年間,阿里雲在全球的合作夥伴已累計超過8000家,夥伴服務客戶超過10萬家,夥伴業務年增長率超過200%。在其發布的2019年財年Q3財報中顯示,2018年,阿里雲營收規模達到213.6億元,成為亞洲最大的雲服務公司。
雖然,阿里雲在全球範圍內進行了布局與擴張,但在業務上,卻有清晰的界限。2019年,阿里雲對外明確了自己的生態邊界:不做SaaS,要「被集成」。不僅是簡單的技術被集成,而是阿里經濟體的技術、產品到生態的「被集成」,以此來賦能軟件開發商,幫助他們快速搭建應用。而阿里則只專注於技術的創新與產品的打磨。「被集成」的核心是開放與賦能。
相較於其他企業服務生態主,阿里雲擁有技術、品牌、產品經驗三大優勢。
從技術層面來說,阿里在IaaS層的成熟度毋庸置疑,可以提供更安全、穩定、廣泛、低成本的服務。因此,對於眾多廠商而言,阿里可能是首選。
在品牌效應方面,阿里雲的市場影響力會帶來可觀的流量。與阿里雲合作,可以幫助中小企業擴展更大的資源,減少投入達50%。
此外,基於在互聯網數據方面的優勢,經過歷年雙11、雙12的反復考驗,阿里雲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進一步提高了其生態發展潛力的估值。
二、 華為生態「Huawei Inside”
致力於做數字中國底座、成為數字世界內核的華為企業業務,定位「Huawei Inside」。此前,華為的定位一直是「被集成」,即不與合作夥伴競爭,只專注於自己的業務主航道。這種戰略為華為帶來了十分耀眼的成績。2018年,華為的企業業務做到全球百億美金規模,中國區達到500億的新高峰。同時,華為雲生態也取得了長足進步。目前,華為雲在全球上線了超過160個雲服務和140個解決方案,在全球23個地理區域經營40個可用區,全球發展合作夥伴超過6000家。
對於這樣的成績,華為卻並不滿足。為了與更多的合作夥伴做到深度合作,從而將自身在聯接、數字平台、AI等領域的技術能力延伸到每一個應用場景,華為決定進一步放低姿態。在今年舉辦的「因聚而生智能進化」華為中國生態夥伴大會上,華為對業務進行了重新定位,由「被集成「進化到」Huawei Inside”。即通過「無處不在的聯接+數字平台+無所不及的智能」,致力於打造數字中國的底座、成為數字世界的內核。在「被集成」的基礎上,「Huawei Inside”戰略給了生態夥伴更廣闊的施展空間。
作為傳統IT行業的典型代表,華為有其獨特的優勢。
在技術方面,華為擁有的5G、物聯網、存儲和晶片、服務器等領域的核心技術,是其重要的競爭籌碼。依靠全球領先的軟硬件一體化技術,華為雲提供更有針對性和成本優勢的服務,做到方案落地的一站式體驗。
在客戶和管道資源方面,華為曾為海內外80多個國家的100多個政府客戶提供解決方案,助力政府和眾多企業順利做到數字化轉型。在客戶資源和管道資源的積累方面,華為甚至超過了阿里和騰訊。
此外,華為提出「上不做應用,下不碰數據「,不與合作夥伴競爭,不侵犯客戶的數據資產產權,恪守業務邊界,構建更安全可靠的新生態。
三、用友「融合「生態
服務企業30年的用友,擁有國內最大企業服務產品體系、行銷體系和業務體系,多年來的「貼身服務」使其更懂企業業務和實際需求。近年來,用友不斷加強生態建設,著力打造「以客戶為中心,綜合型、融合化、生態型的企業服務平台」,如今已取得了十分亮眼的成績。2018年,用友雲服務業務累計註冊企業客戶數467萬家,累計付費企業客戶數36萬家,較2017年年末增長55%。此外,用友生態發展「鯤鵬計劃2018」成果顯著:入駐夥伴3542家;入駐產品及服務5160個;發布融合型產品及服務90個;夥伴產品及服務銷售達數億元,擴展了用友自有雲服務產品場景邊界,更好為企業客戶提供一體化服務。用友已成為中國領先的企業雲服務平台。
當然,用友並沒有止步於此。2019年,用友集團對生態業務進行全面優化重組,建立統一的生態業務體系,並確立生態發展是集團三大戰略之一,進一步加大在生態建設方面的投入力度。
不同於阿里雲的「被集成」,或是華為雲的「Inside”,用友對自身企業服務生態的定位是「融合」,即深度整合各種服務,以用友雲平台PaaS為支撐,將生態夥伴的企業SaaS服務與用友自身的SaaS服務相互整合,最終形成從開發上線到行銷推廣再到交易做到以及售後服務一體化的專業經營模式。以「融合」為理念,用友構建了一個能力互補的多樣性開放生態。
作為全球領先的企業服務提供商,用友的生態具有以下幾個優勢:
深度融合:融合是用友生態的獨特優勢,其核心是找到互補,一起融合。與合作夥伴進行數據、用戶、場景、流程的多態融合,不僅賦能用友雲多樣化、細分化的企業服務能力,同時可以不斷完善生態制度的建設,構建更加規範化的生態體系。
更懂用戶:未來,企業服務的需求會更加的個性化、集成化、多樣化,這就要求企業服務提供商更懂用戶。而這正是用友的一大優勢。用友深耕企業服務領域30年,相比阿里和華為,用友更熟悉企業的業務架構,更懂得企業的應用和數據。豐富的企業應用開發服務經驗使用友更容易成為新生態格局下的整體解決方案引導者和整合者。
全面布局:依托豐富的技術及業務能力,用友搭建了以基礎域、技術域、數據域為基礎結構的全域中台,提供行銷、製造、採購、財稅、人才五大模塊的服務,積極拓展新領域,做到與夥伴的共贏。
作為市場上十分活躍的三個生態,阿里雲、華為雲、用友雲分別具有互聯網巨頭、ICT大佬、領先企業服務提供商三種不同的基因屬性。而這正是目前企業服務生態領域具備引領整合方案能力的三大核心力量。
企業服務生態就像自然生態中的萬物一樣,有競爭也有合作。現今,在很多企業服務場景中,提供「全球領先、安全、穩定雲計算產品」的阿里雲、致力於「數字中國底座」的華為雲、最懂企業業務的用友雲,正在互為生態、相互賦能,共同服務企業數字化需求,成就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合作方式。目前,用友已與IBM、Oracle、微軟、阿里、華為、電信、聯通等行業巨頭達成了戰略合作,共同致力於做大企業服務生態。據了解,用友雲與華為雲已聯合推出6個產品解決方案,涉及建築域、稅務域等多個領域。同時,阿里雲和用友雲也在進行多個項目的對接。
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產業格局風雲變幻,未來這三種生態力量是否會通過以客戶為中心,建立全然一新的市場格局,一切都未可知。在「競爭」中合作,將會是未來企業發展、做到共贏的趨勢。我想,這應該也是用友 「融合」的另一層含義吧。
(本內容屬於網路轉載,文中涉及圖片等內容如有侵權,請聯繫編輯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