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緬公路通車80年:這條歷史的彎道需要我們銘記於心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時代在變

公路的名稱在變

但我們對這條公路的感情

難以改變

在中國的公路史中,除滇緬公路外,從沒有一條路,是80%以上依靠老人、婦女和兒童組成的勞工修築完成;從沒有一條路,是在崇山峻嶺下由民夫依靠原始勞力工具,僅用9個月做到通車;從沒有一條路,修通後成為中外聯繫的唯一運輸通道,支持著中華民族抗戰直至走向勝利。

滇緬公路,是世界築路史上的奇跡。

滇緬公路通車80年:這條歷史的彎道需要我們銘記於心 歷史 第1張

抗戰時期,在這條路上,中美英要緊急搶運在國外購買的急需物資和國際援助的戰略物資;日軍要不斷飛臨上空炸毀橋梁,切斷中國唯一的國際運輸通道,逼迫國民政府投降。

1146公里生命線

滇緬公路全長1146公里,中國段起於昆明,止於雲南畹町,境外終點在緬甸。

1937年,日軍封鎖了中國所有的出海口,時任雲南省主席龍雲向蔣介石提出《建設滇緬公路和滇緬鐵路的計劃》。1937年底,滇緬公路正式開始修建。在缺乏壯力和機械的情況下,公路沿線20餘萬各族民眾,歷時9個月,依靠雙手創造了撼動世界的人間奇跡。1938年8月,滇緬公路通車,成為中國抗戰中「唯一的輸血管」。

滇緬公路通車80年:這條歷史的彎道需要我們銘記於心 歷史 第2張

圖為滇緬公路築路人 來源:雲南網

超3000人獻出生命

滇緬公路沿線28個縣20多萬由老人、婦女和兒童組成的「勞工」修建。他們使用鋤、斧、刀、箕等原始工具,在崇山峻嶺、懸崖峭壁中,僅用9個月就手工築成。該公路穿越了中國最堅硬的山區,共翻越6座大山,穿過8處懸崖峭壁、跨過5條大江大河,不少於3000人的築路工人獻出生命(平均每公里6人),其中包括8名工程技術人員。

滇緬公路通車80年:這條歷史的彎道需要我們銘記於心 歷史 第3張

圖為南僑機工回國後熱烈歡迎的場面 來源:雲南網

3200名南僑機工支援

1939年2月,著名僑領陳嘉庚組織年輕的「南僑機工回國服務團」支持祖國抗戰。

1939年至1942年間,約有3200多人先後分9批從各個地區回國支援抗戰。歸國後,他們主要從事滇緬公路的運輸和汽車維修等工作,保障了滇緬公路國際運輸線的暢通。

滇緬公路通車80年:這條歷史的彎道需要我們銘記於心 歷史 第4張

飛虎隊超1000架次飛機保衛

1939年9月至1942年5月,從滇緬公路搶運的 軍需物資共計 45.2 萬噸、汽車 1.3 萬輛,其中還不包括6000噸蘇聯援華物資和華僑捐獻運回國的大量軍需物資。

1940年,日本侵略軍占領越南後,滇緬公路成了中國唯一的陸路出海通道。日軍為破壞滇緬公路,曾組建「滇緬路封鎖委員會」,命令駐越南路航機100架負責轟炸阻斷沿途重要橋梁、站口設施。飛虎隊出動上千架次飛機保衛滇緬公路。

10萬遠征軍入緬保公路

滇緬公路通車後,期間陸續加築。1941年春,國民政府發行1000萬美金的滇緬鐵路債券,發動當地民眾日夜修築路基,很快將大部分路基修築而成。

保全滇緬公路,首先須保全滇緬路咽喉——仰光海港,才能保障全局。遠征軍1941年底,國民政府極力爭取與英國間的軍事同盟以保障作戰資本,派首批遠征軍入緬作戰。1942年8月,遠征軍慘敗,參戰10萬,僅保全4萬人。坦克、大炮、汽車幾乎全部丟光。

受各國關切

沒有一條公路像滇緬公路這樣承載了這麼多國家的關切。

滇緬公路通車後,《泰晤士報》連續三天發表評論文章,認為「這是一條用手指鑿出的公路,堪與巴拿馬運河相媲美,只有中國人才能做到」;

美國總統羅斯福瞠目結舌,指派駐華大使納爾遜•詹森沿路考察。不久後,詹森評在回執中稱:此次中國政府能於短期內完成如此艱巨工程,此種果敢毅力與精神,實令人欽佩。修路時物質條件異常缺乏,第一缺機器,第二純系人力開辟,全靠沿途人民的吃苦耐勞精神。這種精神為全世界任何民族所不能企及;

1945年春天, 交通運輸工程專家,時任滇緬公路公路局局長的譚伯英在美國出版他的英文著作《滇緬公路的修築》時,責任編輯在出版前言中寫道:在中國和世界的歷史上,它扮演了一個生死攸關的角色,是人間的偉大戲劇……

1944年5月,中國遠征軍歷時95天,以敵我傷亡比1:6.2的巨大代價,逐步將日本侵略者趕出了滇西,拉開了中國大反攻的序幕。16萬抗日將士,正是經滇緬公路前往滇西戰場,打響了收復國土的第一槍。在經歷松山戰役、龍陵會戰等戰役後,侵略者最終被趕出國門。

巍巍山川,記錄下了歷史畫卷中悲壯的一頁,拂去塵埃,斑駁的公路仍然提醒著人們不忘歷史。

如今的滇緬公路,大部分路段已隱匿於山谷,一些路段則被新建的公路覆蓋,只有少部分路段還在使用。

1949年以後,滇緬公路歷經多次修繕,但一直存在道路等級低、通行時間長的狀況。在延續使用了56年後,新改道的320國道於1994年建成通車,此後滇緬公路逐漸被取代。

1998年、2002年和2008年,楚大、大保、保龍高速公路相繼建成通車,滇西地區的道路通行條件大為改善。

滇緬公路通車80年:這條歷史的彎道需要我們銘記於心 歷史 第5張

圖為滇緬公路今夕對比 來源:中新網

2015年,杭瑞高速龍陵至芒市、畹町至瑞麗段建成通車,滇西地區的公路通行全部實行高速化。從此,昆明到瑞麗做到全程高速,從昆明到瑞麗從走老滇緬公路時的七八天,縮短至七八個小時。

杭瑞高速公路全線通車後,僅雲南交投保山管理處所管轄路段2017年總車流量就達3850.62萬輛。滇緬公路通車後在戰時和解放後一段時間內作為滇西大動脈的功能已逐漸淡化,它承載的通行作用已被杭瑞高速公路替代。

而位於滇緬公路中國段六百公里處,聯接怒江兩岸唯一通道的惠通橋。至一九七七年新建鋼骨水泥大橋落成通車,開始廢棄不用。

滇緬公路通車80年:這條歷史的彎道需要我們銘記於心 歷史 第6張

圖為滇緬公路咽喉要道惠通橋 來源:雲南網

今天,再也找不到一條叫「滇緬公路」的路了,取而代之的是「320國道」或”昆瑞公路”。稍微有紀念意義一點的路標,是昆明城西的一條叫”滇緬大道”的新馬路。

然而,「滇緬公路」,這個夾雜失敗與勝利、悲哀與喜悅的歷史彎道,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在雲南省滇西抗戰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傅仕敏看來,滇緬公路,是條由血肉築成的英雄路,是世界奇跡,也是悲壯的「生死線」。

「這不僅僅是條公路,還是一個民族存續和崛起的脊梁。」傅仕敏稱,滇緬公路象徵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救亡圖存的民族大義和民族精神,不懼艱險、勇於擔當的奉獻精神,吃苦耐勞的犧牲精神,群策群力的創造精神,各民族緊密團結、攜手並肩的共同奮鬥精神,是永遠的奇跡和永恒的功勛,值得傳承和發揚。

作為南僑機工的後代,雲南省滇西抗戰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陳達婭對滇緬公路飽含深情。1939年至1942年間,包括陳達婭父親在內的3200多名南僑機工,放棄了優越平靜的國外生活,在這條被稱作「死亡公路」「抗戰生命線」的滇緬公路上,大規模運輸抗戰軍需物資、搶修運輸車輛,為贏取抗戰最後勝利發揮了巨大作用。

「機工們日夜馳騁只為搶運更多的抗戰物資,他們有1000多人永遠長眠在滇緬公路上。」陳達婭說,於她而言,沒有滇緬公路,就沒有南僑機工,也沒有她這個個體,更沒有今天幸福的和平生活。「滇緬公路,是一條和民族命運息息相關的路,也是一條連著華人華僑和祖(籍)國的路。」

而對於當年20餘萬的築路大軍,如今也已寥寥無幾,曾經的懵懂少年,今天已是耄耋老人。

「大家為了救亡圖存的抗戰目標並肩奮戰,在艱難歲月中譜寫出一曲民族團結的悲壯凱歌。」雲南政協報記者伏自文稱,滇緬公路精神永恒。

這些默默無聞的歷史書寫者,他們的身影在時間的長河與歷史的煙雲中漸行漸遠,他們的身後,滇緬公路宛如一座深深鐫刻在高山大地上的英雄紀念碑,銘記著修路者不朽的功勛。

(綜合自:中國新聞網、春城晚報、雲南網等)

轉載請註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