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婚戀關係中,你怎麼看待「輸贏」,你就擁有怎樣的關係

兩性關係是互有輸贏的動態平衡嗎?

  這兩天宋慧喬和宋鐘基的離婚消息迅速點燃了吃瓜群眾的熱情。我和小夥伴們也開始了關於婚姻話題的討論。在討論中,我的朋友A發表了她認為的關於兩性關係的”定律”,她認為兩性關係是一個”動態的平衡”,在這個過程中任何一方都無法實行”單邊主義”,分出絕對的勝負——兩個人因為性格和生活習慣等各種差異,所以會免不了有爭執、較量,在這個過程中,雙方互有輸贏,不可能其中一方一直處於上風。

  她說的這番話讓我有說不出的別扭,但是一時間又說不出哪里不對。我仔細體察了她這句話,發現幾個問題。就著這個話題,我也來談談我眼中的兩性關係。

1.親密關係中只有一種”贏”:雙贏

  在A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最敏感的就是”輸贏”這兩個字。把兩個人的關係定義為一場又一場的輸贏,平添了很多競爭的味道。當我拿出這個觀點和A討論的時候,她說:本來一場場爭執就可以當作一場場小的戰爭啊,雖然大家的目的不是為了戰爭,但是這種意義上的”戰爭”確實無法避免。

  這個說法,乍一聽上去很有道理,實則經不起仔細推敲。其中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怎麼看待親密關係中的輸贏。

  A認為,任何關係中都蘊含著競爭,包括親子關係,也一樣存在競爭。就像媽媽為了照顧孩子,可能也需要犧牲自己的睡眠時間。既然有競爭,就一定有輸贏。

  我承認她說的有道理,就像我從不認為父母對孩子只有愛一樣——事實上,父母對孩子也有”恨”,孩子的出現,剝奪了母親原本生活的自由、睡眠、娛樂等,而道德和文化上,又對”偉大的媽媽”極盡歌頌,所以,媽媽對孩子雖然也有深層的、難以覺察的”恨”,但是卻無法意識和承認。結果,用過度的”愛”來掩飾”恨”,反而會使真相和本質隱藏的更深,讓很多人格不夠健全的媽媽以愛為名,實施著對孩子的”迫害”

  但是有不同就一定會有競爭嗎?如果是,那競爭的結果又是什麼呢?是A嘴里所說的”輸贏”嗎?

  A說的輸贏,通俗的說,就是一方對另外一方的妥協,這種妥協背後,是無奈和壓抑。而”贏”的一方,似乎站在了勝利的高地,有些得意洋洋的味道。

  但是還是要回到”關係”當中親密關係的兩個人,如果將其設置在”關係”的框架內,就會發現,對待一段關係而言,真正的”贏”只有一種,就是”雙贏”——即使有不同意見,兩個人經過協商,最終能夠達成一致意見。這種贏,的確不是某一方的輸贏。

  一方”贏”得了”戰爭”,在吵架中”勝出”,這種”贏”也是毫無意義的,一方的”贏”,對另一方而言,卻是一種挫折體驗,贏了戰爭,卻涼了人心。

2.溝通、協商、包容、妥協

  這四個詞是我的老師李少成在某一次上課時因同學間爭搶座位提出的。他說,人際關係中遇到分歧,永遠需要依靠這四個詞來指導自己的行為。

  這個原則,在親密關係中當然也同樣適用。A說的有一部分沒錯,高質量的親密關係的確是一種動態平衡,只不過這種動態平衡來自於雙方的共贏。當雙方發生矛盾時,最好的方法莫過於溝通和協商,如果某一方”贏”了,應該明白是對方採用了包容、妥協的方式對待分歧,而並非真正的因怕而”輸”。

  所以,永遠不要把對方的順從當做是自己的勝利

  ① 溝通

  關於溝通,我寫過很多篇文章。一次良好的溝通,最先處理的是情緒問題。尤其在雙方意見有分歧的時候,更是如此。溝通結果,70%取決於情緒,只有30%取決於溝通的內容。所以,情緒問題是必須被看到和重視的。

  很多時候,我們往往自己難以從情緒中走出來,自然更無暇顧及別人的情緒。這個時候,按”暫停鍵”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必須清楚,在溝通中,我們要的,到底是結果還是宣泄?如果是前者,那就等雙方情緒稍微冷靜的時候再進行交流才會有比較好的結果,如果是後者——當然,適當的宣泄情緒是必要的,但是如果過分沉浸於情緒的宣泄而錯失”目標”,那實際上會給自己帶來很多危害。

  我們必須清楚一點,攻擊性的表達會上癮當一個人習慣使用攻擊的模式宣泄自己的情緒而不願意做出調整,基本上就意味著ta本身放棄了自己的人際關係

  “耐心的傾聽”,既是表達態度的方式,同時也是能夠有效改善溝通氣氛的工具。當一個人做出”耐心傾聽”的姿態時,就意味著ta的溝通態度是指向溝通結果的,換言之,這個姿態,表現出了ta試圖將情緒放下,而更著眼於有建設性的溝通結果之上。這對於改善溝通時劍拔弩張的氣氛意義非凡。

  但可惜,很多人在爭執中特別執著於自己的觀點,根本聽不見(潛意識里是不願意聽)對方的表達,於是所謂的溝通就變成了爭論甚至爭吵。這當然還是和人格的缺失不無關係:一個人越執著於自己的某些東西,越固執,保護自己的觀點時呈現出來的面目越猙獰,ta的人格越不完善,其內核是自我價值感低下帶來的自卑

  ② 協商

  溝通是一項雙向的交流,是”關係”當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沒有高質量的溝通,就一定不會有高質量的關係。當耐心傾聽,聽懂對方語言背後的心理訴求之後,就可以進行下一步的協商。

  ”協商”這個詞,包含了協同和商量的雙重意思。它的定義是”共同商量以取得一致意見“——這個詞的定義,很清楚的詮釋了協商的目標:是取得一致意見

  我們都知道做事情要有目標和方向,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卻常常錯失目標。一個人內心強大的重要表現就是排除干擾達成目標的能力很強。在人際關係中,尤其是親密關係中,發生爭執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在雙方有爭議之後,是陷在情緒中錯失目標還是放下情緒求同存異,這就體現出一個人的人格完善程度的區別了。

  一個人的心智成熟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不較真”的能力,越是成熟的人,越會知道”不同”是世界上最正常的事,而”協同”是比爭論誰對誰錯難度大的多的事。學會「以結果為導向」,協商解決雙方的分歧,是建立高質量親密關係的重要方面。

  ③ 包容和妥協

  包容和妥協是人際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品質,它屬於心理品質的范疇。在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適當的包容和妥協,就不會有順暢的交往。

  協商,求同存異是最好的結果,這也是親密關係當中的”雙贏”,但是如果一方執拗於自己的觀點,另一方應該怎麼辦?

  親密關係建立的不好的人,多數會採用攻擊、冷漠或者斷裂等方式處理此類衝突。但我們都知道,這些方式都不是具有建設性的方式,而是對關係有破壞性的。重新回到”目標”來說,這些方式都不利於達成目標。

  任何人在建立親密關係之初,都不是為了矛盾和衝突,而是為了攜手前行,但是走著走著就變了味道,其重要原因在於,在衝突中採用了不夠成熟的應對模式。這些應對模式,都和早年形成的核心人格有關

  在親密關係中,我們可以按照這個原則相處,即”誰有訴求誰擔責,誰有能力誰擔責“。這句話的意思是:誰對於因爭論而產生不良後果更加”不耐受”,誰就需要多付出一些。在兩個人當中,誰的人格相對更完善成熟,誰的”責任”也就更大一些,心理力量更強的人,需要有更多的包容,甚至必要的妥協,來”幫助”另一個人格不夠完善的人在”關係”中療愈和成長

  如果能從這個角度去看待爭執和不同,那麼也許就不會過分執著,對”誰對誰錯”那麼看重了。也許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真相:那些執拗於自己必須要”贏”的人,其實是內心的”創傷”更深的人,他們堅硬的外殼,只是為了保護自己那顆已經破爛的心。如果我們能看懂這一層,內心的悲憫和理解也就油然而生,包容和妥協,也就變得容易了很多。

3.「敵對因子」

  事實上,A最大的問題在於她在潛意識里,將任何關係都當成一種競爭關係,這和她認為的”任何人都只能靠自己,人際關係的最實質的內容是價值交換”同出一轍。

  如果沒有學心理學,我可能會對這種觀點大肆批判,但是有了心理學做基礎,再看同一個人和同一個觀點,都會有不一樣的感覺,沒錯,就是我們剛才提到的”悲憫“。

  一個人如果生活在愛中和生活在深層的恐懼中,其表現是截然不同的。活在愛中的人,擁有較高的自我價值感,人格更為獨立,更尊重自己的感受和意願、遵循內在的評價系統,需要自我內資的認同和確認,更懂得取悅自己,以脆弱為”必要”,真誠坦誠、深入交流,樂觀積極、敢於冒險,他們習慣向內探索,以自己為榮,迎向世界,自由綻放,他們愛自己,也愛他人。而活在恐懼中的人,則恰恰相反。他們既自卑又自大,既強硬又脆弱,他們的內心充滿了難以名狀的羞恥感,人生的底色也是黯淡無光的。

  我很遺憾的在A身上看到了她的恐懼,她好像理智之下的脆弱。一個內心深處充滿恐懼的人,ta會保有潛意識里的對立態度面對外界,這樣的人,內心深處充滿了對立的想法,如果使用SCL-90的心理狀況測試量表進行測試,這類人的敵對因子分數一般都會比較高,多數會有受害者思維

  “受害者思維”我曾多次提到,事實上,這個深藏於潛意識的情感反應在很多人身上都有體現,它和情緒反應當中的”羞恥感”緊密相連

  事實上如果我們用心觀察,會發現很多人對否定、批評不耐受,都是因為在遭受否定和批評的時候,感受到了極為強烈的羞恥感,這種羞恥感會產生不同的反應,有的人會使用劇烈的攻擊來化解自己的羞恥感,而一般來說,這背後都有一種”受害者思維”。即在潛意識里將自己視為”弱者”,當被別人否定或批評的時候,會產生一種被”欺辱”的感受

  A認為人與人之間最核心的實質是利益的交換,感情不是沒有,只是被放在利益後面,是”錦上添花”,而非”必需品”,所以她對待親密關係,也會無意識的認為人與人之間是充滿競爭關係的,是需要論輸贏的。

  這和A的原生家庭不無關係,A是一個生活在典型的”暴君爸爸+懦弱媽媽”的家庭組合中的孩子,她在很小的時候,就遭受到了來自父母深切的情感上的創傷,這使得她雖然外表上和正常人無異,但心理上卻比較冷漠——冷漠,也是一種典型的由心理防禦機制引發的退行性的行為反應

  雖然我能看到她這些問題,也經常幫她指出來,但是不得不說,根深蒂固的恐懼實在是太深了。這就是曾經我的老師李少成說過:人格形成有窗口期,一旦錯過,再想修復是不可能的,只能部分修復,不影響正常功能,但是若想完全恢復,幾乎是不可能的

  A的這種特質,也決定了她無法建立高質量的親密關係,對於任何關係,她都是淺嘗輒止,她以前一直是認為自己的理智,後來我告訴她其實她是恐懼,她才有些悵然若失。

  一個沒被愛過的人,肯定也學不會如何愛人。從某個角度來說,人與人並不平等,因為有的人幸運,生活在父母人格健全的家庭里,獲得較多的愛,而有的人則比較不幸運,被太多的不恰當的撫養方式對待。

  但是我們沒辦法決定父母,決定原生家庭,所以唯一的辦法,是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以正確的方式滋養自己,讓自己重新活一遍。當然,如果足夠幸運,遇到一個能夠給予自己很多包容和接納的伴侶,也能在”關係”里極大的治愈我們的創傷,讓我們心中幹涸的愛,重新流動起來。

4.高質量的親密關係,必然建立在高質量的自我修煉之上

  我們都希望得到高質量的愛,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卻忽略了一點:高質量的愛是自己能給予自己最好的禮物

  很多人在後台問我,知道自己有問題,但不知道該從什麼地方開始改變。我的答案是,先從接納開始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僅這一點,已經讓很多人卡在了自我成長的大門之外。很多人好像謙虛,其實心理的深層,是對自己的不接納。他們一輩子都生活在一個幻象當中:不斷的期待自己能變得更完美,甚至像安上了永動機,一刻不停的”修煉”自己,去追逐那個永遠無法達到的目標。

  當然也有另外一些人使用”反向形成”的心理防禦機制,用自大來掩飾自己對自己的不接納。這些,都是對自己的不接納。

  一個人如果對自己都不能接納,又怎麼可能接納和自己有諸多不同的”另一半”呢?很多人的接納都是無奈的妥協,而並非真正的接納。真正的接納,一定是坦然的,我對自己的不完美非常坦蕩,不是故作鎮定,而是真誠的接受。真正的接納一定是客觀的,一個人越能客觀的認識自己,就越能真實的面對自己和接納自己。同時,真正的接納也一定是平和的,既不是強忍著的”不得不”,也不是無所謂的”就這樣”,當一個人細細體察,越來越真正的接納自己的一切:令自己驕傲的,和令自己羞恥的….都能真正的接納,那麼ta就離人格的完善不遠了。

  一個擁有完善人格的人,置身於關係,包括親密關係當中時,一定是遊刃有餘的,ta看得見自己的需求,也讀得懂別人的渴望,ta看的到自己的不足,也能理解別人的任性一個人的圓融和通透,一定會在一段關係中表現出來,可以說,人格的日臻完善,是高質量關係的基礎和核心要務。

  我們總是說,改變不了別人,能改變的只有自己——這句話不是無奈的向現實妥協,而是切實的知道一個真理:當自己變了,自己周圍的世界,也就跟著改變了

  我是「有夢想的唐糖」,天蠍女,感性與理性並存,厭惡各種偽毒雞湯,熱衷深度剖析,專注個人成長,享受直面真實的「痛」與「樂」。

  熱愛心理學,望以個人微小之力為火種,燃心理學之大火。

單身優質女會員:

男生單身優質會員:

單身聯誼活動:

不知道如何找適合的對象?歡迎追蹤娜米,與戀愛小秘書免費一對一諮詢!

配對成功的關鍵:參加實體交友活動

erose主題派對與戀愛小秘書創辦人娜米表示:「透過各種有趣的實體活動,不僅能親眼真實見到異性,也能在活動進行中讓大家很輕鬆自然的認識彼此、聊天互動,能更快速的找到適合的對象。」

結合大數據用心篩選 + 客製化條件配對

戀愛小秘書團隊已經成功替4000位以上的未婚男女配對成功,這個驚人成果背後的秘密在於「高度客製化服務」,跟每位客戶深度訪談,瞭解客戶真正的特質及需求,從「契合度」提高速配率。

訪談結果結合專屬的人格分析測驗與數據配對分析,精緻化的操作,締造高速配率!

除此之外,戀愛小秘書團隊還會定期追蹤客戶的後續狀況,目的是希望協助客戶發展長期且穩定的伴侶關係。

實名認證防造假!隱私保護最安心!

採用「實名認證」的制度,不僅是把關顧客的身份,避免已婚人士或動機不單純者的加入,更對客戶資料嚴格保密,讓客戶們能在安全且有隱私的狀況下認識另一半。

多元有趣的主題活動,豐富你的社交生活

戀愛小秘書團隊每個月都會規劃豐富多元的實體活動,從戶外踏青、娛樂遊戲、手作、料理課程到桌遊活動,希望客戶們能從歡樂的氣氛中認識彼此。

透過實體活動讓大家先有初步的接觸,然後再為會員們做「客製化」的約會安排。

另外針對想提升自身魅力的客戶,也有投資理財、形象穿搭等講座可供選擇。

追求脫單,先勇敢跨出你的第一步

許多單身者為了心中理想的對象條件,在還沒認識新朋友時,就先限制了自己。建議以認識新朋友的心態,積極參與活動,並適當的設限,才能真正為自己帶來戀愛的機會!勇敢跨出第一步吧!

♡ 現在就和戀愛小秘書娜米聊聊吧Line ID:@datenami

♡ 追蹤娜米的臉書粉絲團

延伸閱讀:

在你最愛的平台追蹤娜米

脫單秘笈

戀愛數字

男女會員

戀愛金句

時事觀察

生活圖文

諮詢服務

會員活動

活動分享

教學影片

服務介紹

留言互動

教學影片

生活圖文

留言互動

教學影片

服務介紹

留言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