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5電影網專題片《你好,中國》相比同期其他國產片,應該是絕對的話題大片。自今年5月發布第一張海報以來,兩位國際導演+一位大滿貫得主引起了相當大的關注。
巖井俊二,日裔王家衛,是小清新的鼻祖。
也就是出道的巔峰,靠一封「情書」讓無數文清知道了什麼是純粹的愛情。
情書豆瓣評分截圖
幾十年來,港台校園青春片鐘愛的「小清新濾鏡」都是從他那里抄來的,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陳可辛是金馬和金像的最佳導演。
周迅,你不告訴我嗎?
中國電影界第一個「大滿貫得主」,年僅30歲就包攬了金雞、金馬、金像所有獎項。如果她要說她是娛樂圈第一,也許沒人敢說她是第二。
這樣一個神仙般的演員陣容,再加上一批擁有高收視率的配角:張子楓、秦昊、休、譚卓……………………………………………………………………………………………………………………………
但截至肖殿軍發稿,《你好中國》總票房只有5000萬,不僅被漫威漫畫的大作《毒液》壓得喘不過氣來,就連在日本上映半年的柯南也兩次倒掉。
截圖來自伊恩數據
為什麼一部陣容豪華的話題作品票房慘淡?
是電影本身的鍋嗎?還是另有原因?
我們1905年編輯部的人覺得這篇文章…真是一言難盡。
大象:另一個精神藥方。
這一次,擅長治愈和引起抑鬱的巖井俊二開出了另一張精神處方。他繞開了青春片里盲目懷舊的陳詞濫調,提出了另一種觀點:青春,不管過去了多久,依然會在潛移默化中滋養你的生命。
因為這種曖昧,我不再執著於年輕時的新鮮,也不再執著於成年後的灰暗。
於是我選擇了寫信,一個與當下社會背道而馳的行為,一個想像中的儀式,呼吸新鮮空的空氣。
痛苦:感受一種情緒。
雖然票房很爛,但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你好,中國》。
這麼多年過去了,巖井俊二還是一如既往的矯情。你要用書信傳遞信息,用膠片相機拍照,你要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向「文藝」二字讓步。
看他的電影更像是感受一種情感。再加上固定的風格,喜歡的人會很喜歡,討厭的人也會討厭。另外,片中的大連真的很漂亮。
小英:巖井俊二風格的樣板戲
巖井俊二風格的樣板戲,兩個女孩和一個男孩的三角戀是花和愛麗絲,家庭主婦的瓷器是張裕的來信,主要故事就是簡單的情書…
如果換成日語,可能通過情感過濾器打7分。可惜橘生淮北,橘生枳。當休出現時,他的自省是如此安靜,以至於與煙火脫節。
克諾:主人公晚年的自我放縱
與其說是升級版的情書,不如說是巖井俊二筆下主人公的自我放縱。
信還在來來往往,青春的傷痛還在,只是沒有了小瓶里的雪,四月的雨,綠色的麥田,城樓上的煙花…他在營造氣氛和情境上的特長被幹澀無味的都市煙火掩蓋了,規模少了,意味少了,回味少了。
由於跨國跨地域的文化壁壘,巖井在重現80年代的歷史記憶時失去了理智。當然還有秦昊的假髮和打擾下半場的休和譚卓。嚴格來說,他第一次來中國拍戲,也難逃被迫在影片(百歲山)中植入商業廣告的命運。
老中青三代人物的層層關係,積累了大量的戲份,敘事視角來回轉換,左右切換,最終削弱了感同身受的力度,事半功倍。
成功是巖井俊二,失敗是巖井俊二。
否認是不會被其中一些情緒擊中的,但是想想就有些矯情了。那種情緒是你絕對情緒化的時候被鏡頭帶走的。但當觀眾理性的時候,這種情緒瞬間比白紙還乾淨。
拼多多:日本人自帶喪,中國語境真的很匱乏。
《你好中國》最大的問題不是日本人的感情能不能由中國演員來表達。當然,這也是電影中的一個問題——重要道具的遺書上寫著「夏天過去了,我們會變成什麼樣的成年人?」日本人自帶喪,中國語境真的很欠缺。
最大的問題是電影的倉促和空洞。沒有一個完整的故事來承載巖井俊二想要表達的遺憾、懷念、成長等主題。
但有一件事我很喜歡,關於缺席主角的南方,一個持續優秀後失敗了30年的人生。這就是日本導演的力量,溫暖地給你展示一個負能量的世界。
縱觀以上內容,不難看出這是一部頗具爭議的文藝片,爭議主要圍繞故事、人物、風格、鏡頭、情感等展開。
毋庸置疑,《你好,中國》充滿了鮮明的導演風格,「巖井俊二風格」的設定、濾鏡、細節、趣味無處不在,無形中把觀眾分成了陣營。
對於熟悉和喜歡他的粉絲來說,雖然用的是中國隊,但那些細膩稚嫩的敘述和說不盡的情懷,依然是原來的配方和熟悉的味道,是中國版的情書。
對於太熟悉而不能期待驚喜的粉絲來說,這是巖井俊二作品精選,比如葬禮、寫信、三角戀……這些橋段無聊到好像在做冷飯。這是「巖井俊二的電影」,但不是他們想要的「巖井俊二的電影」。
對巖井俊二不是很感興趣的路人,可能是沖著自己喜歡的演員去的,可能是沖著朋友的安利去的,也可能是沖著創始人的名氣去的,但大多幾乎都是以「電影太文藝」來勸阻。
「文藝」這個詞對你好,中國來說是一把雙刃劍。
一方面需要這樣的氣質來獨樹一幟,鞏固粉絲,但另一方面又是影片主創和宣傳無法逃脫的調性困境。
2018年前三季度城市電影票房數據顯示,北上廣深票房市場雖然很大,但增速已經被二三四線趕超。
圖片來自電影票房。
爆款如愛情聖,前3,李察阿姨等。都俘獲了小鎮年輕人的胃口,從而俘獲了票房。
而《你好,中國》作為日式純愛真人電影,自身類型限制了其票房走勢不夠強勁。
曾經擁有「千萬中國老公」的阿拉戈壁輝主演的輕喜劇《愛情回旋》,最終在內地票房只有1800萬元,「原著」巖井俊二獲得4000多萬元,觀眾早已買帳。
截圖來自伊恩數據
雖然文藝片的內容風格限制了觀眾進入電影院,但《你好,中國》的票房不僅僅是影片的鍋。他們的宣傳團隊根本沒有降低門檻,幾乎放棄了潛在的增量用戶。
所有的核心材料,即海報和預告片,都圍繞著三個主要創作。甚至最後的海報都是一群演員拼接而成,病毒式的素材被大量的文學語言傳播。
5月中旬到9月中旬,海報發出,第一期預告定稿。然後從10月到11月初,會展開多個城市的全國路演,到11月9日之前,帶記憶點的宣傳幾乎為零。
在合作平台上,《你好,中國》團隊也走「高大上」「咄咄逼人」的路線。比如周迅和陳可辛的巴紮談,巖井俊二的知乎鹽社談,有多少小城鎮的年輕人會看這些平台?可能很少。
這些宣傳活動不僅沒有明確電影的主題和話題,也沒有引起路人的興趣。他們只是在不斷強化主創和風格的固有粉絲,無意沉淀和擴大增量。
此前《鐵血戰士》中的幾組病毒素材簡單粗糙,卻明確了影片的調性,打開了下層用戶,甚至迎合了影迷的興趣。
毒液同期發布的「正能量」公益廣告也很有紀念意義。在一個《海王》將在錦鯉魚中出版,神奇動物將通過嗅來賺錢,每個人都在Tik Tok的Aauto Quicker中爭奪笑話的世界里,「只有有足夠土壤的孩子才能得到糖果。」依然「冷」的宣傳,無疑是在散發熱度和流量。
當然,文藝片不可能賣得好,但還是會進入影院和市場。
但是,如果一部電影的營銷和宣傳只是在一個孤立的平台上自說自話,與觀眾對稿件和資料的分發脫節,要達到最大的效果,根本沒用。
重新風格化的視覺影像和意味深長的後現代敘事,只能藏在一個幽深的巷子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