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有相親角的城市,才是有希望的城市|大象公會
伍雩
大象公會
大象公會
其次,相親角的分布往往與大型超市相似:它們分布均勻,各自覆蓋一片地區,服務一批人群。
坐落於市中心的老公園,有著最均質的人群輻射範圍。而在多中心城市,相親角的分布也會是多中心化的。
▍武漢便是最好的多中心分布實例,四大相親角中,中山公園、解放公園與洪山公園、紫陽公園隔江相望
事實上,相親角在形式上也近似於傳統的周末早市,只是家長們在這裡兜售的並非商品,而是子女們完全免費的個人信息。
不過,零售業極其看重選址,一般來說,消費者只會光顧距離最近、交通最便捷的那家超市。
而相親角卻有相當一部分「顧客」,會不辭辛勞,搭乘各種交通工具,哪怕穿越大半個城市,去遍歷全城相親站點。
秦大媽通常打完周三的洪山公園相親戰之後,周五下午過江去中山公園抄最新一周的「人市資訊」,再於周六上午到紫陽湖公園輾轉,下午又回到中山公園直面一波家長,然後周日再去解放公園。
老人家們圖什麼?為什麼相親角對家長們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使飽受爭議的相親角長盛不衰?
相親角的社會經濟學
從相親角提供的「商品」看,遍歷全城似乎有一定意義:不同相親角提供的相親對象也不同,多跑跑多看看就能提高相親成功率。
然而,與相親角的不便之處相比,這些好處似乎並不具備足夠的說服力。
首先,相親角開放時間各不相同,能夠跑遍全城不錯過任一相親角的老人,多半本來就是各個相親角的熟客。他們由於去得太多,再繼續增加頻次也很難提高成功率。
其次,如果單為遍歷信息,提高成功率,那相親角恐怕是最差選擇,無論是傳統的婚介所,還是各種婚戀網站,在效率方面都遠勝相親角。
相親角之所以會受到老年人歡迎,可能是因為,他們在其他婚介管道中的存在感相對較弱,而相親角能讓老人親力親為,充分發揮自己的識人經驗,親眼看到未來的親家,而且完全免費,免了在婚介公司、網站花「冤枉錢」。
▍父母之間相親家優先於相子女,看的是樣貌打扮談吐和整個家庭的文化軟實力
老人的個人經歷,也能決定了他是否是一個相親角愛好者。
學者孫沛東在上海人民公園臥底了十個月,她將相親角現象解釋為知青一代的路徑依賴:在她訪問的 43 位相親老人中,30 人都屬於返城知青,這一代人習慣了通過組織力量來解決婚姻,也習慣了將婚姻問題公開化、社會化。
但還是有很多家長,在明知成功率幾乎為零的情況下投身相親角,比如那些瞞著子女去發布簡歷的。
一次蔡阿姨在公園「擺攤」的時候,恰好看見穿著女兒單位制服的一群人路過,「嚇得趕緊拿好所有東西,逃了。要是讓女兒或者她同事看到,她肯定要怨死我了」。
在相親角看到合適的男孩資料, 拿回去也只敢說是小姐妹的同事介紹的。
比這更典型的,是異地相親。
北上深的相親角常設有海外專區,在眾多二線城市,也有北漂上漂等專區——子女本人身在千里之外,遠水救不了近渴,生活經驗豐富的家長們不會不明白。
既然知道很難相到親,他們為何還是熱衷於相親角呢?
老年人信息交流中心
相親角真正滿足的,是老人們對熟人社交的剛需。
根據媒體報導,最早的相親角是 2004 年發源於北京的龍潭公園。次年,看到相關報導的上海晨練老人們在人民公園復制了這一經驗,規模很快從百餘人擴大到上千人。
▍十一長假期間的上海人民公園
隨後,這種替子女相親的形式流傳到了天津、杭州、深圳、武漢等諸多城市。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這正值全國舊城騰退和城市更新建設密集發生的時期。
傳統的單位大院和街巷社區逐步被瓦解拆除,舊的社交空間不復存在。但本地居民,尤其是離退休的老人們,仍需要社會交往的環境。
最早的相親角無一例外選址於老城區公園,原因正在於此,這是老人們共同熟悉的休閒環境。而公園會變成相親角,也正是因為,嫁娶是天然有凝聚力的社交話題。
發展到後來,大部分相親角都是外地人多於本地人,這是因為外地老人的社交困難更大。
2005 年以後同時也是城市流動人口激增的時期,年輕一代有熟練的應對都市陌生社會的策略,有自己的工作和社交圈,但他們的父母就不一定了。
根據孫沛東的觀察,相親角有相當一部分選擇「輕度介入策略」的家長,他們來的目的主要是摸市場和看熱鬧,甚至不乏來炫耀自家孩子有多優秀的。
這部分家長並不真心認可相親角這種擇偶形式,經常過來不過是為了打發時光。城市公園不僅免費,還有好景色,就當是短途出遊順便參加公共聚會。
▍單身老人們自己的婚事也毫無著落,只能在平價的宜家餐廳組織相親會
子女的婚事更像是一個引子,家長們借此找到同鄉或是趣味相投的朋友,更快地融入都市生活。
家長們在這裡聊天的話題不局限於相親,還包括各種生活瑣事和城市生活便利信息,什麼樣的交通方式便利,哪裡的菜更新鮮,哪裡的物價高,還會互相交換對社會公眾議題的看法。
因此,相親角反而是老人們獲取「地方性知識」的絕佳平台,說相親角是城市名片也不足為過。
幫助相親角成形的,是一大堆漂亮的子女簡歷,就算其中有誇大成分,這座城市也得讓人相信:它能夠持有這麼多成功的年輕人。
此外,相親角雖然在熱點新聞中形象不堪,甚至給人以「封建糟粕」之感,但它們的主要特徵,如市民自發組織形成、長期自我管理、雖明顯具有炫耀和歧視性,卻很少爆發內部衝突,都足以說明,它是一種標準的現代城市現象。
也就是說,能形成穩定長期相親角的城市都具備了三大基本特徵:對人才有吸引力、市民文化發達、良好的城市管理水平。
因此,雖然對年輕人而言,相親角往往意味著壓力和負擔,但對於一個中國城市來說,有相親角大概比沒有,要更有希望。
▍甚至,部分小城市的網路論壇有人呼籲設立本地相親角,向一線城市看齊
父母輩這些執意「為你好」的行為,雖然難免令子女難堪和不滿,但他們奔波於相親角,可能只是需要一個途徑來釋放自己的焦慮,學習應對這個陌生的都市。
參考文獻:
孫沛東,誰來娶我的女兒:上海相親角與「白髮相親」,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我跑遍了武漢四大相親角,這裡有奇葩也有心酸,公眾號 WHatplus
上海有沒有相親價目表?記者「臥底」兩大相親聖地, 上觀新聞
新聞直播間:天下父母·相親角,CCTV-13
本文來源:大象公會
微信id:idxgh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