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原標題:【勛章的故事】中國藍盔:在戰火中托舉和平希望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有這樣一群人,在和平年代,他們卻身處最真實的戰場;他們離開祖國遠赴重洋,駐紮在戰火紛飛的異國他鄉;他們時刻直面疾病與死亡,代表中國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強力量;他們就是被稱為「藍盔勇士」的維和軍人。
這幾天,在北部戰區陸軍第80集團某合成旅的訓練陣地上,副政委楊釗正在對部隊進行隨機訓練監察。
楊釗:你們隊形過於密集,這兩個組擠在了一個大約15米寬的通路上,而且正前方是模擬敵方的防禦前沿,是不是?
班長:是。
楊釗:嗯,你這樣的隊形展開是容易遭到敵人殺傷的。
以實戰抓軍事訓練,打造精銳作戰力量,這是當前部隊的工作重點,也是楊釗這個曾經親身經歷過真實戰爭的指揮官對戰友們的具體要求。
楊釗:軍隊的責任就是準備打仗的。能不能打贏仗,這需要的是你的基本能力,這需要你有底氣的。這種底氣就是從平時的能力積累上來的。我想只有這樣,關鍵的時候,我們才可以自信地跟祖國說,跟人民說,不要緊,有我們。
2015年,楊釗率領700人的作戰部隊奔赴南蘇丹執行維和任務,這也是中國第一次向海外派出整建製作戰部隊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這枚聯合國「和平榮譽勛章」也成為楊釗從軍以來第一次身臨戰場的紀念。
這裡是南蘇丹,目前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從2013年內戰爆發以來,武裝衝突不斷,已造成數十萬人喪生。
楊釗:從軍20多年,第一次站在交火的環境裡,當我提著武器一出去一抬頭,漫天的夜光彈在營地上空交織,尤其是槍彈是沖你的方向飛過來,那個聲音和平常我們訓練的時候是完全不一樣的。腦子空白了有一段時間,大約有十幾秒鐘吧,我才反應過來,原來我們這是已經站在戰場上了。
這次直面戰場,發生在他們外出巡邏時的一個臨時營地。附近原本還熱鬧的集市,轉眼間就空空蕩蕩。
楊釗:反政府軍圍繞著我們的營地攻擊政府軍陣地,流彈就落在我們院子裡的樹上和其它地方。那個臨時營地就是用網箱填充的那種網箱牆,50米乘50米這麼大的一個小院子,我們90多人在那個小院子裡邊,彈著點要是落到這個院子裡面,我們是沒有什麼地方可躲藏的。
在南蘇丹維和營地外,衝突幾乎每天都會發生,流彈不時襲來,而他們的使命就是直面槍林彈雨,最大限度地保護平民安全,為聯合國人道主義調查和援助提供護衛。在危急關頭,指戰員層層下達了子彈上膛、準備作戰的命令。
指戰員:305的炮手,並列機槍上膛。
100米、50米,武裝分子越來越近,楊釗說那一刻,他最難忘的是戰友們註視他的眼神。
楊釗:就是遇到這種戰爭環境,他們不知道今後會怎麼樣,但是(眼神裡)帶著堅定的期待。什麼時候需要我出擊,我將毅然決然地去完成好我的任務。
楊釗命令戰士們在各自的掩體裡做好防護,他和幾位指揮員堅守在營地最前沿。為了保護婦女兒童,一隊女兵也參加了這次長途巡邏任務。當年還不到20歲,入伍僅一年的周玉雪就是其中一員。
周玉雪:就能看見有人在50米開外那個地方活動,槍聲啊什麼的越來越近,就不管怎麼喊,就喊話什麼都沒用。主管就說,子彈上膛吧。然後因為步戰車上那些武器全部都是一直朝外,對他們進行武力震懾。看到這樣之後,他們就漸漸地往後退了。
這次交戰一直持續了三天。因為中國維和軍隊的存在,這座50米見方的臨時營地,成了戰火中當地老百姓唯一的生命庇護所。當地平民迅速向營地聚集,在彈火無法波及的營地後方,支起爐灶和窩棚,重新開始搭建他們的家園。
在任務結束之後,營長張勇曾在電話裡問了妻子和孩子一個問題。
張勇:我就說兒子什麼是家,我兒子說,只要有爸爸媽媽就是家。我問我愛人(什麼是家),我愛人也是說,反正只要有你的地方就是家。
但是為了守護這些無辜的生命,帶給他們和平的希望,中國維和官兵卻遠離祖國,遠離了自己的家。參加維和一年,他們經歷了無數次這樣的生死體驗,還有人錯過了父母病逝,有人錯過了孩子的降生……參加維和行動的首批700位中國維和官兵,被聯合國授予「和平榮譽勛章」。
楊釗:和平,可能讓大家覺得平淡得就像一杯水一樣,也感受不到它的波瀾,就像我們現在在國內這種長治久安的和平環境一樣。但是你要維護這種和平的環境,就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你需要有一個強大的國家,更需要有一個強大的軍隊來保護這個和平環境。
今年是聯合國開展維和行動70周年,也是中國參與海外維和行動28周年。截至目前,大陸已累計派出維和人員3.6萬多人次,是聯合國5個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一枚枚維和勛章是聯合國對中國藍盔在戰火中托舉和平希望的褒獎。21名中國維和官兵和維和警察在維和任務中犧牲,他們用鮮血和生命在戰火中維護和平,為中國在世界人民心中贏得了友誼與尊重。維和英雄,祖國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