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槍射殺青年 美警察定罪二級謀殺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一個陪審團5日裁定,美國芝加哥市警察賈森·范戴克開槍射殺青年拉庫安·麥克唐納,二級謀殺罪成立。

這樁訴訟備受矚目。定罪受到受害人親屬歡迎,遭警方反對。

【「讓局面升級」】

2014年10月20日晚,麥克唐納在街頭遭范戴克開槍射殺。范戴克說,麥克唐納持刀向他靠近,且拒絕聽從指令放下刀,他認定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脅,於是開槍……

2015年11月,警方依照一名法官的命令公布事發時執法記錄儀所攝視頻畫面,顯示麥克唐納試圖走開,范戴克開槍射擊……麥克唐納倒地不動,范戴克繼續開槍,射出16發子彈。

視頻公開同天,范戴克受到起訴,所涉罪名是一級謀殺,稍後獲得保釋。

陪審團5日認定,范戴克自述安全受到威脅,不合理。他從警13年,理應採取其他處置方式、而不是開槍。一名陪審員解釋裁定時說:「他理應設法控制局面,而不是讓它升級。」

除二級謀殺,陪審團還裁定范戴克所受16項重度持槍傷人罪名成立,但瀆職罪名不成立,理由是他身為警察,有權動用武力。

美聯社報導,范戴克從警期間先後受到至少20次投訴,其中8次為過度使用武力,從來沒有因為投訴而受到處分。

陪審團裁決後,范戴克當即被關押。依據芝加哥所屬伊利諾伊州的法律,二級謀殺罪最長可判處20年監禁;重度持槍傷人罪最高刑期為30年。《芝加哥論壇報》報導,檢方推測,范戴克將被判至少6年監禁。

【「都是他編造」】

根據證詞和錄像,事發時,多名警察在現場,等待其他警察帶來電擊槍,用以制服麥克唐納。

范戴克是現場唯一開槍的警察。

范戴克聲辯,他駕駛警車抵達現場,受到麥克唐納持刀威脅,因而後退;雖然開槍擊中麥克唐納,他隨後認定對方試圖從地上爬起,所以繼續射擊。

但是,檢方認定,范戴克抵達現場前就打算開槍,告訴他的搭檔「我們必須向這個家夥開槍」。

檢察官喬迪·格利森作最後陳述時說,范戴克稱麥克唐納舉起刀……中彈倒地後試圖爬起,但「那些都沒有發生,大家從視頻中可以看到。那些都是他編造」。

陪審團沒有采信范戴克一方的辯詞。「看似他們(辯方)排演了數周,最終由他(范戴克)表演,」一名陪審員在裁決後告訴媒體記者,「我們不相信(辯方辯詞)。」

陪審團多次觀看視頻,認定范戴克靠近、而不是躲避麥克唐納。「那是向前邁步而不是後退,」一名陪審員說,「那是糟糕的決定。」

范戴克接受法庭審理過程中改變了最初說法,承認他走近、而不是遠離麥克唐納,但堅持其餘證詞。他和辯護律師說,執法記錄儀視頻沒有反映事件全貌。

美聯社報導,范戴克是大約50年來芝加哥首名因執勤時開槍致人死亡而受到謀殺指控的警察。雖然是白人警察射殺黑人,種族因素在審理過程中鮮被提及。特別檢察官約瑟夫·麥克馬洪在開場陳述中告訴陪審團,范戴克對麥克唐納的不良記錄一無所知,他只是「看見一個黑人孩子沿街走去……竟然有膽量無視警察」。

陪審團說,他們沒有考慮種族因素。唯一黑人女陪審員說,她不滿檢察官在陳述中暗示案件有種族歧視因素。「我們不是因為種族而來,」她說,「是為是非曲直而來。」

12名陪審員中,7人是白人、3名拉丁美洲裔、1名亞洲裔、1名黑人。他們不公開姓名,其中一些人拒絕在鏡頭前回答記者提問。

陪審團說,他們沒討論范戴克是否有罪,而討論給他定一級或二級謀殺。

【「自保」和「替罪」】

就人口數量而言,芝加哥是美國第三大城市,其中黑人占大約三分之一。當地犯罪猖獗,槍擊案和受害者人數居美國首位,警民關係緊張。

麥克唐納案曾在芝加哥引發大規模示威。聯邦政府機構介入調查,促使當地警方深入整改。美國司法部認定,芝加哥警方「遮掩風氣普遍」。視頻公開後,芝加哥警察局長同一年被解職;主管這一案件的檢察官次年競選連任失敗。市長拉姆·伊曼紐爾宣布,不尋求第三屆任期。

新任警察局長建議開除7名警察,緣由是他們就麥克唐納案作不實報告。這7名警察中,3人受到起訴,包括范戴克的搭檔。

陪審團裁決前,當地一些學校等公共部門和企業採取措施,如提前下課、下班,以防裁決結果觸發大規模示威;警方在街頭額外部署4000警員,以防不測。

就裁決結果,麥克唐納家族的發言人馬文·亨特說:「這是美國的勝利。拉庫安·麥克唐納代表與他有相同遭遇的所有受害者。」亨特說,許多黑人律師先前不相信能勝訴。

特別檢察官麥克馬洪說,希望這一裁決「給執法部門與民眾之間的關係翻開新篇章」。

被告方和警方不滿。「這是執法者的悲慘日,」辯方律師丹·赫伯特說,他們今後將無法履行職責,「警察將會變成保安」。

赫伯特指認政治和族群領袖為了「自保」,把范戴克作為「替罪羊」。

芝加哥警察工會主席凱文·格雷厄姆說,許多警察對裁決不滿,一些人借麥克唐納案否定警方整體表現。伊利諾伊州警察兄弟會發表聲明,措辭尖銳,說「12名普通公民受騙,犧牲一名敬業的公務人員,救了一夥自私自利的政客」。(惠曉霜)(新華社專特稿)

作者:「我們不相信辯方辯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