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亦霆 | 明治天皇:在世間,神是不舒服的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張亦霆 | 明治天皇:在世間,神是不舒服的 歷史 第2張

明治天皇

張亦霆 | 明治天皇:在世間,神是不舒服的 歷史 第3張

一、秘密

明治天皇睦仁的身高是一百六十七公分。這個數字在他生前無人知曉。

與伊藤博文、乃木希典、東鄉平八郎等重臣相比,天皇看起來算是高個子,當然,他們也從不會站到比他高的位置上。

睦仁始終拒絕測量身高,包括裁縫,都只能先為他剪裁出一套大致尺寸的衣服,由他試穿後,再行修整。

不過,也有他無法拒絕的情況,在他的心臟因衰竭停跳之後,侍從官藤波言忠子爵提出了為天皇測量身高的請求,他的皇后,並已成為皇太后的美子沒有反對。在人們眼中,藤波是睦仁「惟一的朋友」。

張亦霆 | 明治天皇:在世間,神是不舒服的 歷史 第2張

明治天皇的皇后,大正天皇的嫡母一條美子

體重則一直是個秘密。在生命最後的五六年間,睦仁的身形明顯超標。從1904年起,他患上了糖尿病,兩年後發現有慢性肝炎,以及腸胃炎,最後,是尿毒症。

睦仁一生酷愛杯中物。無論在宴會上還是宮內,只要桌上有酒,他就不停地喝。他最喜歡的是日本清酒,直接用喝水的大玻璃杯喝,而不是通常的小酒杯。最後,他總是步履不穩地離開。

1912年7月19日,東京氣溫高至攝氏34.5度,晚間,60歲的睦仁喝了兩杯酒,感到眼睛疼,起身後摔倒在地板上,發起了持續的高燒,直到30日去世,他一直因腦膜炎而處於昏迷狀態。

和許多意志力龐然的統治者一樣,睦仁不喜歡醫生們靠近他,他總是拒絕檢查身體,而後者無法違抗他的旨意。對於疾病引發的痛楚,他的辦法是忍耐,將其視為自己職責的一部分。但偶爾,他也會在私下抱怨。最後一次從九州觀摩軍事演習回來後,他曾在宮中自言自語,「若是我死了,世界會怎樣?真想死。」

張亦霆 | 明治天皇:在世間,神是不舒服的 歷史 第3張

二、無盡曖昧的人性

人們通常認為統治者難免有一些怪癖。但往往,這怪癖也許正是他們的普通之處。在被奉若神明的日常中,只有他們能感受到那種無法逆轉的孤立狀態,他身上原有的那個普通人是被光環遮敝和無視的。在某些統治者身上,這種試圖復歸普通狀態的努力會變得很糟糕,可能導致濫用權力,而較好的情況也只是,統治者由此收獲一堆怪癖,折射出人性的乾癟或虛無。

神仙下凡這種事,在東方傳說中是最常見的題材,通常都是悲劇。

明治天皇「惟一的朋友」藤波言忠後來始終對他們的「友誼」守口如瓶,這樣做惟一的解釋只能是出於維護皇家威嚴。天皇如何與人交朋友,這是普通人不應加以思考的話題。但是天皇的確會與人交朋友,不是嗎?

張亦霆 | 明治天皇:在世間,神是不舒服的 歷史 第2張

藤波言忠

在擁有無限權力的同時,君主們也受制於它。睦仁實際上是近代日本的開國者,他終結了包括其父孝明天皇在內一千多年的皇權旁落狀態,擊敗幕府,削平西南,維新改制,頒布憲法,強取琉球,甲午戰後加入列強,割占台灣,吞並朝鮮,日俄戰後雄踞亞洲,結好英美,這些表面上的事功背後,是否體現了睦仁一己之意志?抑或是在美國「黑船」用大炮叩開日本大門之後,這個民族全體所釋放出的潘多拉效應?

人類大約都有兩套話語系統。一套是假話,一套是真話。但日本人的兩套話語之間,卻是無盡的曖昧,有點像禪宗的參話頭。明治天皇統治的日本,是無聲的,克制的,符合「道德與公義標準」的,近乎無限透明的蔚藍,而他的內閣和將軍們所為之執行各種事務的日本,卻充滿喧嘩與騷動,野心勃勃,窺他人之臥榻,鼓吞象之蛇腹,少不得也要演出一幕幕暗殺、背叛、陰謀、矯飾,內閣與軍方派系複雜,卻都打著效忠天皇一人的旗號行事,而天皇本人很少當眾表露自己的觀點。因為有無盡的曖昧嘛。你們都說聽朕的,可朕一無所示啊。

張亦霆 | 明治天皇:在世間,神是不舒服的 歷史 第2張

美國報紙上的明治天皇

日本在明治之前,皇家也曾試圖收回權力,比如有後醍醐天皇的建武中興,卻造成五十年的南北朝局面,致使重新統一後,大覺寺統的繼承權為持明院統所取代(兩系均為後嵯峨天皇之子),實權又落入關白和幕府手中。在德川幕府公布的《禁中及公家諸法度》中,天皇惟一的權力是決定年號,職責是以學問為第一,連穿什麼都不能自主。

不過,神奇之處在於,天皇的「神性」一直未被打破。這不僅是被利用的需要,事實遠甚於此,這種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君主形式,可能在螞蟻和蜜蜂王國里也找不到相似的例子。日本文化善於「務虛」的特性,在天皇問題上可謂出神入化,其它如茶道、密宗、徘句、庭園,無不盡得曖昧真諦。

關於天皇地位的虛與實,有一則軼事可略見一二。1586年,剛當上關白的豐臣秀吉去京都覲見第107代後陽成天皇,親手為天皇表演茶道並奉茶,出宮後喜不自勝地露出原形(秀吉的相貌據說醜陋如猴),向他的茶師千利休大師顯擺:「沒想到,這只手竟然可以向天皇敬茶!」

張亦霆 | 明治天皇:在世間,神是不舒服的 歷史 第2張

明治天皇神宮

但是在人間,神是不舒服的。盡管睦仁嘗到了他的祖先們從未擁有的權力的味道,還是無法擺脫和他們一樣被當作一個神的命運。神應當端坐時他便端坐,也象神一樣沉默,他將忍耐視為第一義務,甚至在觀看軍演時拒絕用棉球塞住耳孔,象其他人那樣,以隔開震耳的炮聲。

象神一樣,睦仁喜歡蠟燭,而不是現代的電燈,怕引起火災,所以宮中沒有架設電線。他自奉甚謹,不像其父那般奢華,喜歡穿舊制服,最好是縫縫補補的那種。他不讀書看報,而是喜歡親耳聽到各種資訊,他惟一的學問則來自儒學家元田永孚持續到他三十歲的私人講座。在許多詔書中,他都反復強調和平的重要性,明確表示不喜歡戰爭,但他同時又是個軍迷,最大的享受便是觀看陸軍演習和騎馬。

據記錄,睦仁在1894年向清國宣戰前,曾明確地表示反對,甚至為此發火。但當局勢似已不可挽回時,他即以最高指揮官的身份,將帝國大本營遷往廣島,這是離戰場最近的城市,他在那里呆了八個月,一天只吃一餐以帶頭節省軍費,直到《馬關條約》簽訂。

張亦霆 | 明治天皇:在世間,神是不舒服的 歷史 第2張

身著戎裝的明治天皇

除了有時會捉弄侍從們,他很少流露情感。1908年冬伊藤博文在哈爾濱被韓國人安重根刺殺,天皇得知後只是面無表情地「嗯」了一聲。但是在為他服務多年的右大臣巖倉具視臨終前,他也曾失聲痛哭。

如果說帝王們的人性總是受到雙向擠壓,來自使用權力和它巨大的反作用力,那麼對於普通人而言的樂趣往往鮮見於帝王身上。這不僅僅是愛好多少的問題,歷史上的暴君,他們的樂趣永遠來自濫用人性的極端部分,以聲色犬馬酷刑殺戮來填難填之欲壑。另一方面,在相對開明和克制的君主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人性的退隱狀態,平淡無味,以至為其寫傳記的人,也就是本文大部分資料來源的《明治天皇》的作者唐納德·基恩也說,在閱讀了厚厚的十二卷官書《明治天皇紀》,並完成這數百頁的傳記之後,他卻仍然不了解這位天皇的性格。

張亦霆 | 明治天皇:在世間,神是不舒服的 歷史 第2張

《明治天皇》-[美] 唐納德·基恩 著-上海三聯書店2018年版

他是皇帝,父親,丈夫,情人,酒徒,軍迷,騎手,在這片狹長的海中列島上,除了地震,一切事物都有待於他的決定和意志,但有時也不盡如此。他也有被迫不得不做某事的時候。這一點,是他最無法忍受的。比如當熊本的軍演結束時,大臣們曾近乎強加地請求他出席宴會,而睦仁不知為何,一再固執地加以拒絕,並說出「卿等弄朕也?」這種的重話,但他最後還是妥協了,走到那個屬於他的座位上,向出席宴會的人點頭示意後立即離開,酒食絲毫未動。

「他討厭被人操縱,盡管這些人自稱多麼尊敬他,但並不考慮他真實的意願,而只是用崇敬的話語說出陛下應當這樣或那樣,這讓天皇相當惱火。」唐納德·基恩如此解釋他的任性。

睦仁是天蠍座。有時為了保留一點小小的私人秘密,他的表現像個孩童。比如,也許為了掩藏身高的秘密,他不喜歡皇后的座椅與他的一樣高,因此常在禦座下偷偷放一個很厚的絲制墊子。這事被三元老之一的井上馨發現了,並將墊子取下來扔到角落里,天皇為此與他「大吵」。

張亦霆 | 明治天皇:在世間,神是不舒服的 歷史 第3張

三、碎詩十萬

1912年9月13日,明治天皇的大喪儀之夜,陸軍大將乃木希典在府邸中用軍刀切腹,再以短刀刺喉,他的妻子靜子也將匕首刺入心臟,這位63歲的名將因為痛感自己對日俄戰爭中戰死的數萬將士負有重責(戰死者包括乃木的兩個兒子),以及在西南戰爭中丟失軍旗,屢次想以死謝罪。在日俄戰爭結束後他向天皇表達了這一意願,而睦仁的回答是:「卿欲以切腹謝罪,朕能知之。然今非卿死之秋。卿若強死,宜於朕去世後。」

張亦霆 | 明治天皇:在世間,神是不舒服的 歷史 第2張

自殺當日的乃木夫妻

也許在內心,睦仁也把旅順戰役的重大傷亡看成乃木的恥辱,他表明自己態度的方式是,拒絕在戰後將乃木升任總參謀長,而只是讓他繼續充任學習院長,做他的三個皇孫的導師,其中包括後來的裕仁天皇。

乃木的殉死並未受到一致的尊重。日本民間社會確確實實發生了變化,新派人物將乃木視為老古董,認為這種做法已過時了,「白樺派」作家武者小路篤實用了三個「扭曲」來形容它:一種只有在濫用這種行為的扭曲時代形成扭曲思想的智力扭曲的人才會讚賞的行為。而志賀直哉的意見比較直接:八嘎牙路!

即使在同情這種真誠的忠烈之舉的人們看來,乃木的死讓皇孫無法再從他的教導中受益,個人的忠義只是小我之做到,本著對未來負責的態度,他應該犧牲小我,繼續承擔起導師之職。而在1782年修訂的《武家諸法度》中,殉死如非出於過世主人的意願,則毫無意義,是為不負責任的「犬死」。

不過,這場爭論非常短暫。反方不明緣由地突然消聲匿跡,在兩天後的報紙上,乃木被一致視為「神」,理想的日本人,忠君與武士美德的化身。

在2015年上映的日本影片《日本最長的一天》中,由役所廣司出演的陸軍部長阿南惟幾在1945年8月15日凌晨切腹自殺。這是裕仁天皇決定向盟軍無條件投降之後的第二天。58歲的阿南主張「本土決戰」,但同時又絕對效忠於天皇,他無法面對戰敗這一結果,陸軍強硬派甚至在最後時刻還試圖發動政變,倒閣重組軍政府。既是為了尊奉天皇的意願和決定,也為了結束個人無法挽回的失敗之途,這位在戰場上其實並不出色的將軍試圖以消滅自我來平息亂局。他的切腹過程極為痛苦,在地板上掙扎了一個小時才慢慢死去。

張亦霆 | 明治天皇:在世間,神是不舒服的 歷史 第2張

影片《日本最長的一天》的海報

乃木希典是阿南畢生崇拜的人。也許是因為阿南初中二年級時,乃木曾觀摩過他的劍道表演,並對阿南的父親稱讚說:有子如此,不枉平生。阿南倒地時無法知道的是,多年以後,他的第六子阿南惟茂將成為頭號「中國通」,並擔任小泉內閣時期的駐華大使,以及中日友好交流協會的日方委員。

役所廣司還在另一部影片《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中飾演過這位奇襲珍珠港的無奈的將軍。山本是少數明確反對向美國開戰的高級將領。但正如明治天皇一樣,一旦箭在弦上,他也會放棄個人意見,盡全力投入戰爭。簡單地用軍國主義和侵略成性去評判日本人的戰爭思維,是於事無補的。特別是在1936年發生「二二六」事件之後,強硬派的陸軍壓倒海軍,並左右了傾向保守的文官內閣。正比山本五十六所言,戰爭機器一旦被喚醒,便不可能停止,它必將碾壓所有人的意願,直至一方失敗。山本的悲劇是他清楚地知道戰爭的結果是什麼。在這部算是日本主旋律的影片末尾,山本五十六在座機遇襲身體中彈後端坐不動,夕陽裊裊掠過,飛機燃燒著撲向南太平洋布幹維爾島的綠色叢林。這當然是種美化,但也有個根據,當年日軍搜尋隊在找到飛機殘骸後,山本的遺體雖已開始腐爛,但仍保持坐姿,左手持軍刀,腰間還系著安全帶,肩章上三顆金質櫻花,可以證明他的大將身份。

張亦霆 | 明治天皇:在世間,神是不舒服的 歷史 第2張

《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的海報

日本的結局大家都知道。麥克阿瑟進駐東京,裕仁天皇得以免責,明治的帝國憲法被廢,日本實行君主立憲,昔日之敵成為盟友,天皇再次失去權力,這距離明治以維新和歷次戰爭做強日本,不過七十餘年光景。

日本的擴張、強大與落敗,適逢全球君主制最後崩潰之時代,左派革命與獨立運動群起,兩次大戰戕毒眾生,裕仁不過是表面上像他祖父一樣,終生在海上列島呆著,喜歡軍裝和騎白馬,宣稱愛好和平,但又在戰爭的決定面前端坐並不置可否,以內心一個海洋生物學者的優柔,施展無盡的曖昧大法,他得到的是從祖父伊始造端所導致的最壞的結果。

當然,關於裕仁的戰爭責任問題,一直存在爭議。恐怕不能說他在侵略問題上沒有主動性,完全被動地看著軍部為所欲為,但其個人意志在當時局勢中,在狂熱的集體推動下,沒有一連串慘敗與兩顆原子彈的打擊,也是無法自動崩壞的。在俄羅斯導演亞歷山大·索科洛夫拍攝的電影《太陽》中,裕仁被塑造成略帶神經質的、口吃和行動遲緩的角色,與其祖父的陰鷙和硬朗形象大相徑庭。後者是忍耐,前者是忍受,在同一把火點燃的煉獄之光中,神性已漸漸溶化。

張亦霆 | 明治天皇:在世間,神是不舒服的 歷史 第2張

原子彈在廣島和長崎爆炸

明治天皇駕崩之時,世界各大報章紛紛發布悼詞,對他的功績和日本的進步給予最高評價。他被比擬為古英雄希臘、菲力浦二世和彼得大帝式的人物,包括當時新生的中華民國,一份報紙也以沉痛而悲壯的文言文聲稱明治的成就超過窩闊台、阿提拉和穆罕默德(這份名單的古怪之處在於上述諸人均為遊牧民族領袖,熟悉中國傳統的話你就會想起另一個詞:蠻夷),一位今已無考的作家則撰文認為,「亞洲東西稱國者,大小計十數。其能保存固有文化,吸收歐美新文明,卓然稱為立憲國者,僅日本而已」 。

睦仁去世前一年,中國辛亥革命爆發,他在詔敕中提到了這件事:「朕甚憂之,望速復秩序,得見和平。」

當年漢高祖劉邦臨終,呂後一個接一個地問他人事安排,劉邦數到三五個以後,嘆口氣說,再多也沒有意義了,再往後的事跟你也沒什麼關係了。

如果能夠預知一點點未來,明治可能會看到他死後的世界大致是這樣的:他的梓宮停在宮中時,孫中山正在北京會晤剛剛就任大總統的袁世凱。袁代表著一種老邁的中華勢力,從朝鮮戰爭起,日本人就視其為潛在之敵。而孫中山與日本關係更近。翌年宋教仁被暗殺,孫發動二次革命失敗,出亡日本,在那里他與宋慶齡結婚。

1912年,已歸國三年的周樹人應蔡元培之請,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後任僉事,月俸220元。那時他還未寫出《狂人日記》。

1912年,希特勒還在慕尼黑畫明信片。列寧在參加布拉格代表大會。那之後不久,約瑟夫·朱加什維利將首次使用史達林這個名字。

1912年,民主黨人伍德羅·威爾遜擊敗共和黨的西奧多·羅斯福,成為美國第28任總統。

那些陸續進入歷史軌道的人,面對的是一個比明治時期遠為激蕩的世界。

兩年後,世界大戰開幕。當它結束時,一切都被改變了。

1918年7月,俄國成立蘇維埃政權。曾被明治擊敗的那個敵人,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全家老少在葉卡捷琳堡被槍殺於地下室。天皇若知道這個消息,想必會說,朕甚不樂見此。

最後說點輕鬆的,明治天皇一生寫了十萬首短歌,堪稱「碎詩萬段」。盡管其文學價值無法與真正的詩人相比,但也攬盡其一生所見之山川草木,小橋流水,民情風俗,軍容戰事,柔於中腸,歌以詠之,作為帝王,留給他表達情感的方式並不多。他的父親孝明天皇則是一位不錯的詩人,但產量顯然少得多。

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

張亦霆 | 明治天皇:在世間,神是不舒服的 歷史 第27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