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造成嚴重災難,人們需要吸收教訓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作者:張田勘

當地時間10月7日,印尼中蘇拉威西省強震和海嘯造成的死亡人數已上升至1763人,另有265人失蹤,2632名重傷員正在醫院接受治療,搜救即將結束。

這次海嘯讓人們回憶起了2004年12月26日發生在印尼和相鄰國家的巨大災難。當時,印度洋發生9.1級大地震,隨後引發南亞大海嘯,釀成印度尼西亞和相鄰10多個國家22.6萬人死亡,其中印度尼西亞就有16.8萬人喪生,是全球近200多年來死傷最慘重的海嘯災難。

目前雖然此次海嘯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沒有2004年的巨大,但人們仍需要汲取歷史上海嘯造成災難的教訓,從這次海嘯的新特點中總結經驗,並改進預警技術和方式,從而在未來有效防范海嘯。

事後的初步調查發現,新的海嘯預警系統沒有啟用、沒有對特殊地形的周密考慮,以及公眾並未接受防禦海嘯災難的培訓和科學知識的傳播,是造成此次大災難的重要原因。

印尼現行海嘯預警系統主要借助134個潮汐觀測站觀測海面水位變化,配合陸上大約55處地震儀發布警報。但是,潮汐觀測站對提供預警信息作用有限,比較而言,新預警系統能夠在海嘯發生後第一時間(1-3分鐘)發出警報,舊的系統需要5-45分鐘發出海嘯預。新系統需要在印尼附近海域需要設置22個浮標,才能將最後一處海底傳感器節點與一處離岸小島上的數據站接通。

問題在於,每個浮標耗資數以十萬美元計,由於缺錢,這一系統遲遲沒有建成。另外,2016年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一場強震顯示,所有的浮標都沒有正常工作。它們或遭人為破壞、盜竊,或者因為缺乏維護而出故障。

帕盧灣本身特殊的地形也放大了此次海嘯的威力。帕盧位於一個狹窄的海灣的盡頭,這個海灣長約10千米,寬約2千米,形成了一個口袋型的地形,使得海浪形成海嘯後衝擊陸地城市時會增強衝擊力和破壞力。此外,印尼對此次海嘯的威力預估不足。印度尼西亞氣象、氣候和地球物理局(BMKG,簡稱氣象局)預計到了地震之後可能會發生海嘯,並根據潮汐感測器發布了海嘯警報,但根據距離最近的潮汐感測器提供的數據,海浪高度為6公分,氣象局34分鐘之後解除了這一警報。當時在帕盧的海灘上還有數百人在舉行大型派對,並沒有在第一時間組織撤離。

事實上,當時地震實際上引發了3米高的海嘯,房屋、橋梁頃刻之間被夷為平地和瓦礫。日本東北大學災害科學國際研究所海嘯工學研究室的今村文彥教授也認為,從視頻記錄來看,這次海嘯的威力和2004年印度洋以及東日本大地震引起的海嘯是同等規模的。

印尼氣象局的解釋說明,一方面,人們僅憑距離最近的潮汐感測器提供的數據並不足以準確預警海嘯;另一方面,對於複雜的海灣地形受到海嘯衝擊會加劇災難的後果,人們的認識仍然不足。

當然,對此次地震的看法不同也間接導致了海嘯產生巨大的破壞力。歷史上的海嘯成因是地殼的垂直活動引發的,有研究人員認為,此次中蘇拉威西島沿岸發生的7.4級地震也可能造成了地殼的垂直活動,從而引發海嘯掀起巨浪。而印尼亞齊大學地球物理學家Nazli Ismail認為,中蘇拉威西位於一個滑動斷層上,發生的地震通常會帶來地殼水平方向的移動,並不會排出大量的海水。相反,如果地震發生在俯沖帶,當一個板塊俯沖到另一板塊之下時(垂直活動),才會排出大量海水。

這些問題表明,要想盡可能避免未來的海嘯大災難,至少需要在多個方面努力。一是及早修建新型的海嘯預警系統;二是對地震成因進行更早的預測,研究其是否可能引發海嘯;三是在以後面對類似帕盧海灣這樣的地形時,提升預警的等級,或許要提升到最高級,才會讓人們有充足的躲避時間;四是對公眾進行防禦海嘯的科學知識傳播和避災能力的培訓。(張田勘)

作者:張田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