絨花女孩:讓非遺美物熱播螢幕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原標題:絨花女孩:讓非遺美物熱播螢幕

絨花女孩:讓非遺美物熱播螢幕 新聞 第1張

李璐在製作絨花。 餘 萍攝

每天早晨9點,25歲的李璐都會準時來到位於南京城南的甘家大院民俗博物館,這裡有江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京絨花最重要的傳習、展示基地——趙樹憲非遺工作室,李璐是其中的一名絨花藝人。在趙樹憲工作室,和李璐一樣的「90後」絨花藝人還有多位。這些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已成為非遺絨花技藝傳承發展的中堅力量。

最近火爆的電視劇《延禧攻略》中,秦嵐扮演的富察皇后所戴的絨花火了一把,這個形似「多肉植物」的美麗飾品刷爆了朋友圈。這並不是絨花第一次出現在熱播影視劇中。在《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電影版中,劇中人物「素錦」也佩戴過南京絨花頭飾。

南京有朵美麗的花,她就是絨花。絨花色彩艷麗,造型時尚,「圈粉」了很多年輕人,尤其是漢服愛好者。但很多人可能不會想到,絨花其實是一門非常古老的藝術,距今的歷史已接近千年。

絨花諧音「榮華」,寓意「吉祥如意」,相傳起源於唐代。唐詩宋詞中常出現「宮花」一詞。元稹《古行宮》雲:「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詩中的「宮花」據考證就是絨花和絹花的合稱。

絨花技藝發軔於唐代,經宋元到明清,發展到其高峰期。明代時,南京絨花有了專門的作坊,形成產業規模;清代,南京絨花作為貢品,由官府下轄「七作二房」中的「花作」生產,三山街附近的花市大街雲集大量的絨花作坊。

趙樹憲並不否認,和許多非遺項目一樣,絨花也曾陷入困境,一度式微,後繼乏人。但最近幾年來,絨花技藝卻迎來轉機,得到充分發展,2006年被列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趙樹憲帶領著團隊內的年輕人,用時尚的理念傳承和發展這門古老技藝。

一個有趣的現象,當下的絨花藝人,除了趙樹憲,基本上都是女孩子,且多為「90後」。「我25歲,莊珊珊22歲,劉雯婕才19歲!」李璐笑說,自己的「絨花小夥伴們」正好彼此相差三歲。

這並不奇怪,歷史上絨花的擁躉就多為女孩子。南京素有「一事三節」(婚嫁喜事和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佩戴絨花的民俗,舊時婦女和女孩子們會在發簪、髮辮或兩鬢戴色彩艷麗的絨花作為裝飾。如今,喜歡絨花的依然是女孩子居多,特別是漢服愛好者,多姿多彩的絨花是她們鐘愛的裝飾。

來自徐州、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書法專業的李璐因為一次意外的邂逅愛上了絨花。「大三時,學校組織我們來甘家大院參觀學習楹聯,楹聯沒學會,我卻愛上了趙老師手中的絨花。」李璐對絨花一見鍾情,大學畢業後,她拜在了趙樹憲門下,至今學藝已經有三年。

「絨花的主要原料是蠶絲、銅絲、松香油,使用剪子、鑷子和木制搓板。」說起絨花的基本常識,李璐如數家珍,三年的學習,加上在南藝打下的藝術功底,已讓她基本掌握了絨花的技能,能獨立完成絨花作品。

和李璐相比,更年輕的劉雯婕和莊珊珊都是絨花初學者,學藝都才三個月,她們一個來自南京非遺學院,一個來自南京工業大學浦江學院,都是在學校期間接觸到絨花課程,愛上絨花藝術。別看學藝時間短,但她們操作起製作絨花的基本工序「勾條」時,同樣有模有樣,輕鬆熟練。

在趙樹憲非遺工作室,這些「90後」絨花藝人們埋頭忙碌著。時不時地有遊客步入,近距離欣賞絨花技藝的各個工序。絨條是絨花藝術品的基本組成部分,莊珊珊熟練地將色絲捋齊,鋪於銅絲之間,搓成長短、粗細不等的絨條,再經整理、翻絨成基本形。這是絨花製作的初始工序——勾條。

接下來,還有打尖、傳黏等步驟,將基本形絨條連接、圍卷、修剪,才能做成各種形狀的絨花工藝品。工藝看似簡單,做起來卻繁瑣複雜。李璐手頭正在製作《延禧攻略》劇組訂購的戛納走秀用的絨花胸飾。她告訴記者,絨花技藝精益求精,「有時候一天都做不了一朵花。」

近些年來,趙樹憲經常走進大中院校,開設絨花非遺技藝的課程,培養了一大批絨花「粉絲」,也吸引了李璐這樣的年輕人選擇絨花作為自己的職業。「學這門手藝可以是零基礎,最重要的是興趣,如果你真正喜歡絨花,就可以來學。不過,我更希望年輕人來學,因為她們的藝術生命會更加持久,悟性也更高。」趙樹憲說,「90後」絨花藝人的出現,為這門古老藝術增添了新鮮的活力和更多的創意。

傳統非遺產品一定要融入當下生活,才能被人接受,才有延續下去的可能。在趙樹憲和弟子們的創新努力下,當代絨花早已經突破了傳統的頭飾、胸飾、擺件的門類,不僅僅是花鳥魚蟲的形象,絨花可以制成耳環,可以做成框畫,可以制成卡通人物,甚至可以成為書法的筆畫,拼成精致的「中堂條幅」。

年輕人也為絨花技藝提供了更大膽的想法,在作品「荷塘月色」中,李璐就別出心裁地用滴膠表現荷塘裡的水,裡面活靈活現的遊魚是畫出來的,這是傳統絨花工藝中從未有過的表現手法。「我們90後能為絨花技藝做出創新嘗試。」李璐自信地說。學藝三年,這位年輕的絨花藝人和夥伴們已獲得了南京非遺文創設計大賽銀獎、2017長三角工藝美術新人新作大賽銀獎等諸多獎項。

長期做絨花,坐的時間長了,對頸椎、腰椎、視力都會有影響。女孩子們會時不時地站起來走走,說說玩笑話,紓緩一下疲勞。在趙樹憲非遺工作室採訪時,記者感受到,愉快的氣氛始終充盈在這十平方米的小屋內。這群「90」後的絨花藝人們歡樂而活潑,想法獨特而富有創意,古老的非遺技藝在她們手中被賦予了蓬勃的生命力,傳承延續不絕。 本報記者 於 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