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盈利醫藥公司掀赴港IPO熱 前景不確定帶來高風險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香港股票市場2018年迎來了25年以來最大的改革,上市制度放寬門檻,IPO新規允許未盈利的生物醫藥公司赴港上市。新政正式實施後,生物醫藥公司掀起赴港上市熱。除去8月1日即將上市的歌禮藥業和7月11日已經上市的福森藥業(港股01652),目前還有7家生物醫藥公司遞交了招股書,正在等待上市聆訊。

  值得注意的是,從公司業績來看,這7家生物醫藥企業6家持續虧損。市場人士表示,新政後寬鬆的上市條件讓香港市場很可能會成為全球生物制藥公司的聚集地,雖然行業潛力巨大,但生物醫藥公司產品商業化前景不確定性帶來的投資風險也不可小覷。

  生物醫藥公司紮堆上市

  2018年港股市場迎來IPO大年,根據新修改的上市規則,新規則對生物醫藥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的條件作了明確規定,允許未通過主板財務資格測試的生物醫藥公司上市,即允許未盈利的生物醫藥公司赴港上市。這條新規為一眾以研發為主的生物醫藥公司開通了踏入資本市場的快速通道,港股市場掀起了生物醫藥公司上市的高潮。

  據萬得數據統計顯示,截至7月24日,今年有兩家生物醫藥公司已經確定港股上市,一家是7月11日已經上市的雙黃連類感冒藥領先品牌福森藥業,24日收盤該股報2.13港元,較發行價2.08港元漲2.4%;另一家是8月1日即將上市的歌禮制藥。根據招股書,歌禮制藥擬發行約2.24億股,招股價每股12至16港元,集資金額為27億至36億港元,上市後市值將達134.48億-179.31億港元。

  此外,還有7家公司已經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包括專注研發和生產疫苗的康希諾(7月17日遞表)、專注於炎症、中樞神經系統紊亂和全身性疾病治療研發的AOBiome Therapeutics(7月4日遞表)、提供服務協助醫藥公司做到藥物研發的方達控股(7月3日遞表)、開發與線粒體功能失調相關疾病新型療法的Stealth Bio Therapeutics(7月3日遞表)、在腫瘤、眼科、自身免疫和新陳代謝疾病領域建立單克隆抗體的信達生物(6月28日遞表)、開發用於超級細菌抗菌藥的盟科醫藥(6月28日遞表)以及開發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口服藥物的華領醫藥(6月6日遞表)。

  商業化前景或現不確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已經上市的福森藥業以及以提供協助服務為主業的方達控股以外,其他7家以研發和制藥為主的制藥公司幾乎全部連續虧損。2016和2017兩年,華領醫藥虧損3.62億和2.81億美元,信達生物虧損7.16億和5.44億人民幣,盟科醫藥虧損0.25億和0.67億美元,Stealth BioTherapeutics虧損0.89億和0.64億美元,AOBiome Therapeutics虧損0.09億美元和0.12億美元,康希諾0.07億美元和0.09億美元。

  目前虧損主要集中在主業為臨床開發的生物醫藥公司上,這類公司的在研藥物均處於進程中,最快的新藥也還處於申報過程,並沒有正式上市或者已經商業化的藥品。研發需要經費,而產品尚未商用限制了公司的收入,虧損無法避免。從數據上看,信達生物是近兩年虧損最多的公司,兩年合計虧損12.61億美元,但根據已公布的聆訊資料,信達生物目前的在研藥品也是7家之中最多的,共計17種。

  市場分析人士表示,生物醫藥行業是能誕生大牛股的行業,從美股生物醫藥板塊的情況來看,一款重磅藥足以成就一家百億美元的上市公司,有幾款重磅藥在手就有可能成為巨頭候選人。目前港股提交上市申請的這7家公司都是臨床階段的生物科技公司,面臨的風險也大致相同。首先,由於藥物在能夠為公司盈利之前,還需要完成臨床開發、監管審批、大量市場推廣,仍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是否能有足夠的資金支撐前期的持續虧損令人擔憂。其次,研發的過程耗時長、過程複雜、臨床研發的任何階段均有可能失敗,那麼公司的前期投入不但無法收回,還將對後續的發展產生重大不利影響。而研發成功後,新藥能否成功並獲得監管批准,最後上市,也是一個問題。最後,這些年輕的公司沒有醫藥產品商業化的經驗,甚至沒有自己的行銷及銷售機構,新產品能否獲得市場接受也值得思量。業內人士提醒,雖然該行業潛力巨大,但投資風險也不可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