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原標題:蘋果率先陷落 i9 8950HK輕薄本都坑了誰?
Intel 在4月份發布了8代酷睿標壓移動系列,代表著BGA封裝的正統筆記本CPU進入了六核時代。之前AMD 和華碩、宏碁推出的R7 1800X\R7 2700X 八核 AMD CPU 都是直接移植自桌面平台的特殊產品,和藍天、未來人類等之前推出的Intel 桌面CPU模具性質差不多。剔除掉這些不夠主流的產品,8代移動酷睿中的i9 8950HK 算是最強的筆記本CPU了,不論單線程還是多線程都是如此。
不過,蘋果最近更新的i9 8950HK MacBook Pro卻陷入了爭議旋渦——降頻和性能發揮失準不但將蘋果遷入了陰雲,也加劇了8代酷睿遊戲本本來就存在的爭議。移動i9 真的比i7 強嗎?什麼樣的筆記本搭配Core i9 是合適的?我們今天就來簡單聊一下這個問題。
沒有8熱管 拿頭來壓i9 8950HK?
i98950HK具體規格信息
i98950HK同i78850H\i78750H一樣都隸屬於6核12線程45W標準電壓CPU序列。i9-8950HK默認頻率2.9GHz,單核turbo4.8GHz,四核睿頻4.5GHz,全核滿載4.3GHz。這個頻率同桌面的i78700K基本對等,單核睿頻還要高一些,性能空前強大。值得注意的是,此次8代標壓CPU的移動6核i7均配備9MB三級緩存,不鎖倍頻的i98950HK才擁有完整的12MB容量。當然,這顆CPU的默認TDP只有45W,在部分重型遊戲本平台中,其默認長短睿頻被放寬了很多限制。
i9 8950HK 不論從命名還是定位上,都被視為是i7 7820HK、i7 4930MX的正統接班人。在今年春季以前,外媒已經先於官方披露過這款CPU,普遍認為他將成為新一代重型遊戲本的象徵。不過,從4月i9 8950HK 先後登陸戴爾XPS 15 和華碩Zenbook 15 以後,情況就朝著很詭異的方向發展了——家用娛樂本甚至輕薄本都開始搭載旗艦U,能發揮出性能麼?
蘋果粉絲自黑 揭開了皇帝的新裝?
直到最近兩天,蘋果的新MacBook Pro 15寸發布,果粉和蘋果愛好者集中的媒體開始討論這個話題,其問題性終於浮出了水面,獲得了足夠的大眾影響力。好事者用經典的把電腦裝進冰箱里的方式驗證了這個問題的荒誕性——蘋果雖然不是第一個這麼做的,但是卻率先在輿論中掉進了坑里。
擺在我們面前的有兩重事實,其一是至少有三家廠家的15英寸輕薄(娛樂)筆記本模具使用了i9 8950HK ,一些行銷文案和品牌粉絲對此也相當認可。如果算上一些傳統輕薄遊戲本的廠家,那麼這個陣營的數字還會擴大。 其二是,在包括玩家國度槍神2、遊匣G7、微星GT75、宏碁Helios 500、神舟T97等在內的中型到重型遊戲本上, i9 8950HK 綜合表現並不理想,性能(相對於頻率近似的桌面型號)發揮和溫度控制遠遜於前代相近定位的i7 7820HK。
ROG 超神2 i9 8950HK測試溫度功耗穩定性
4公斤8到10熱管的模具都難以完全鎮壓的CPU, 放到2公斤雙熱管的輕薄本上有什麼意義呢?蘋果等廠商真的有黑科技嗎?答案顯然是不可能的。
就我們評測過得i9 8950HK 來說,我們可以有如下結論:
一:不論什麼級別又是哪家的模具平台,i9 8950HK 哪怕是大幅度降頻後,在拷機時得溫度也在90到100度之間,沒有例外,全軍覆沒。
宏碁Helios 500 的i9 熱得很
二:在頻率和性能發揮層面上,玩家國度的槍神2 是罕見地能夠做到全核睿頻基本維持Intel 規定4.3GHz的廠商,遊戲時借助軟件還能夠接近4.6GHz。微星GT75 默認放開了功耗限制,在非AVX轉碼和拷機負載下,也能做到全核4.3GHz 「不降頻」的目標。但是,真正嚴苛負載下,所有的i9 8950HK 都仍然遠不如i7 8700K,這兩款4公斤級產品一個8熱管、一個9熱管,壓制這顆CPU都還是非常吃力的。
遊戲等高負載場合想要頻率合格 那必須是重型磚頭才有希望
宏碁Helios 500我們的評測還未完成,表現接應該不如上述兩款(Cinebench R15 默認多核1127,相當於I7 8750H 的中上水平)。Alienware 17新款我們還沒有拿到,但從散熱物料硬指標來看也不容樂觀。採用藍天中端模具的T97、戴爾自有品牌的G7、技嘉或雷蛇的輕薄本或者其他中輕量級產品,都要面臨降頻和高溫同時出現的窘境。就在最近我們還接觸到了聯想的i9 8950HK 遊戲本工程樣機,性能發揮也屬一般。
GT75 放開了功耗限制 轉碼還是降頻2.6GHz
三:當i9 8950HK 完全按照Intel 默認的PL1\PL2 功耗牆運行時(上述機型多數都有睿頻規則的修改),她的性能和頻率狀況都和散熱策略保守的i7 8750H、i7 8850H 差不多——上限卡在同樣的45功耗數值上,不論你把他們的CPU 默認全核滿載頻率設置成3.9GHz、4.0GHz還是4.3GHz,實際能運行的頻率都差不多。所不同的是,i9 8950HK 的基準頻率設定的高些,一般情況下拷機頻率會略高於另外兩個兄弟。在這種比較尷尬的情況下,這三顆U 的平均性能都只能說相當於i7 5930K默認或者I7 7700K 小幅度超頻的水平。
我們見過i7 8750H 降頻之後慘痛到連i7 7700HQ 的渲染成績都不如的情況,所以我們相信外媒評論的i9 8950HK 蘋果本視頻剪輯比上代四核版本還慢的實例是完全可能出現的。
i9 8950HK 不應該出現嗎?i9 8950HK 相比兩個縮倍頻的兄弟毫無購買價值嗎? 顯然不能這麼說,如果我們給他配上重型旗艦遊戲本模具,雖然壓制起來很困難,但他還是能夠發揮出可觀的性能優勢的。Intel 的筆記本產品並不是一直都能和桌面類似型號看起來差不太多的——只有i7 5700HQ、i7 6700HQ、i7 7700HQ 等少數幾代產品很有這個底氣這麼說。在初代i7 以及i7 2000、3000時代筆記本平台弱得很,旗艦筆記本CPU降頻降成狗的印象至今仍在一大批老鳥腦海里徘徊。
i9 CPU+GTX1050 這個組合可能會很常見
筆記本先天同桌面平台存在散熱等方面的不利條件,只有在工藝制程和架構優勢都非常有利的情況下才能縮小這部分差異。我們絕不能說Intel 出8代酷睿或者i9 8950HK 是個錯誤,只能說這代產品對筆記本廠商的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這與筆記本廠家把i9 8950HK 隨隨便便下放到15英寸甚至更小尺寸的輕薄定位模具中是兩回事。相同制程、散熱壓力小很多的四核7代酷睿塞進14英寸輕薄本里表現一樣很不怎麼樣(惠普Elitebook 1040G)。在一定技術條件下,小尺寸輕薄模具的散熱瓶頸將會長期存在,這是基礎的熱力學規律和人類技術工程條件規定的。
2KG 15英寸仍然很苗條 承載不起這麼尊貴的內芯
把i9 8950HK 塞進輕薄本里面,和i7 8750H 不會有什麼本質區別,象徵性地在短促測試工具中多跑幾分沒有實際價值。甚至於,把I7 8750H 放到這樣的模具里,很大程度上也是得不償失的行為——廠商為購買CPU晶片付出了更大的成本,把更高的溢價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Cinebench R15 輕薄本i9 8950HK 可能要位列此圖下端
當然,把6核普及型i7 8750H 和4核普及型i7 7700HQ 一起扔進2KG 的小模具里,前者還是比後者強不少,如果有尺寸方面的強烈需求,這種浪費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更高級別的i9 8950HK 顯然不適合這麼做——那基本就是純浪費價格換來「比格」的行徑。
最後,回答標題提出的問題。把i9 8950HK 下放到輕薄筆記本模具這種設計,坑了多數對PC產品缺乏足夠了解、只信賴最貴型號的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