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資本正在跑步加速入場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原標題:產業資本正在跑步加速入場

記者:覃秘

東百集團控股股東福建豐琪投資擬通過要約方式收購公司5%股份;新華百貨股東物美控股擬以要約方式收購不高於6%的公司股份;此前,水井坊、寧波中百等近10家公司的股東已相繼發出要約邀請……

「要約的頻繁出現,表明以主要股東為代表的產業資本正在加速入場。」有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採訪的券商研究員認為。

另據上證報資訊統計,今年以來,已有458家公司的主要股東(持股5%以上)增持自家股份,增持總金額超過336億元。其中,股東增持比例達到「舉牌線」的上市公司達到35家,新南洋等多家公司更是被舉牌2次。「產業資本出手相當積極。」業界如此評價。

11家公司股東發出要約

受控股股東要約收購消息的刺激,東百集團股價昨日漲停。「大股東持股比例已經很高,這種情況下的要約,要麼是真的對股價很認可,看好公司的未來;要麼是為其他的運作做準備。」有券商研究員稱。

據查詢,豐琪投資及其一致行動人施章峰目前合計持有東百集團47.6%股份,本次要約收購完成後,持股比例將達到52.6%。本次要約收購價格為6.80元/股,較要約發出當天公司收盤價高出近20%。公開信息顯示,今年5月3日至7月10日,施章峰累計增持公司股份1792.6萬股,占總股本的1.996%。

和東百集團相比,多數發起要約收購的股東用意則要明顯得多。譬如新華百貨,物美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目前持股34.93%,寶銀系合計持股32.19%,為鞏固控股權,物美集團有進一步提升持股比例的需要。

據上證報資訊統計,今年以來滬深兩市合計有11家公司的股東發起部分要約收購,剔除已經宣告失敗的3例,有5家涉及控股權的爭奪,包括漢商集團、愛建集團、錢江水利、寧波中百和新華百貨。

有市場研究機構認為,在目前市場環境不佳的背景下,部分上市公司存在價值低估的可能,同時小股東也有更大的出售意願,通過發起部分要約,可以在付出較低溢價率的前提下,獲得更多上市公司的股份。

35家公司被舉牌47次

和要約收購相比,更多的股東還是傾向於直接在二級市場買入,其中部分股東的買入量達到了舉牌線。

據上證報資訊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滬深兩市共有35家公司被舉牌,舉牌總次數達到47次。

最近被舉牌的一家熱門公司是兆新股份。據披露,7月11日至7月17日,短短一周時間內,深圳寶信累計增持公司股份9412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據查詢,深圳寶信的股東是香港寶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中金投資(集團)對交大昂立的連續舉牌也頗具看點。據披露,至今年1月8日,中金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已通過二級市場累計增持交大昂立5%股份;至今年5月4日,合計持股比例達到10%。據7月13日發布的增持計劃完成公告,中金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的持股比例已經達到14.97%。

格力電器對海立股份的持續舉牌,則可以歸結為謀求產業協同效應。據披露,至今年7月4日,格力電器對海立股份的持股比例已經達到10%。格力電器表示,增持旨在擴充產業鏈結構和整合產業優質資源,打造產業鏈更加齊全的國際化企業。據披露,格力電器與海立股份有緊密的業務關係。

還有一些舉牌則來自大股東的增持,典型的如*ST友好。

7月12日,公司披露,控股股東大商集團自5月8日至7月11日期間累計增持公司股份1557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持股比例由20%提升至25%。大商集團表示,增持可以進一步鞏固控股地位。對照大商集團當初入主時的價格來看,增持也有利於攤低成本。

和大商集團類似,一批上市公司的主要股東在今年採取了增持行動。

據上證報資訊統計,今年以來,兩市合計有458家公司的主要股東實施了增持,合計增持金額達到336億元。

如東阿阿膠,去年11月底至今年2月,公司間接控股股東華潤醫藥投資累計增持1.87%公司股份,耗資6.9億元;另如三安光電,今年5月以來公司控股股東三安集團已累計增持0.75%的公司股份,增持金額6.22億元。

產業資本看重中長期價值

如何看待產業資本的增持?「通常意義上來說,產業資本對於行業、公司股票價值的理解,比普通投資者更加深刻,他們的行動有較強的參考意義。」有券商研究員認為,對於處於弱勢行情或者持續下跌的公司股票而言,產業資本出手增持,有利於公司股價的企穩。

「最大的意義,我認為是產業資本對A股投資價值的認可。從估值的角度來講,目前A股的整體估值比較低,適合進行中長期布局。」該研究員認為,產業資本的增持價格可以作為投資者作決策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

「有一種說法叫跟著產業資本抄底,個人覺得這種認識還是有偏差的。」長江證券一位投資顧問表示,產業資本出手往往會比較謹慎,但此時是否就是市場的底部則很難說,「產業資本浮虧嚴重的案例也不少。」

「如果要跟隨產業資本進行投資,需要做好長期投資的準備,因為產業資本的投資周期往往比較長,不是特別在乎短期內股價的波動。」該投資顧問提醒,由於風格不一樣,普通投資者很難做到長期堅守,而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跟隨策略能否成功。

編輯: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