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思維成就人生!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為什麼同樣忙忙碌碌,有的人食不果腹,有的人碩果累累?為什麼同樣的機遇和能力,有的人富可敵國,有的人只能小富即安?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如果你今天能跟著我一起跳出問題看問題,一切疑惑就迎刃而解了。

何謂金融思維

未來的每一件物品、每一項服務、每一個企業,都可以變成一個金融產品,然後對其進行金融運作。什麼是金融運作?就是推動資金依次流入最有效率的國家和地區、最有效率的產業、最有效率的企業、最有效率的項目、最有效率的個人,從而做到資本的增值和擴張。中國正在全面金融化。今後一定要讓自己的資產通過並購、基金、投資、入股、買殼上市迅速滾起來。這一輪資產的金融化,在泡沫破滅之前就是中國的下一輪紅利!從現在開始,你必須有工具箱意識。即:你的房子、車子、股票、薪水等等都是你的金融工具,你的目的不是徹底擁有他們,而是利用他們。你要通過更新、倒手、與贖回做到增值,然後推高自己的高度,從而可以配置更多資源。金融的本質就是錢如何生錢。錢不是萬惡之源,錢只是可以將一切量化。資產可以量化,思維可以量化,生命可以量化,感情可以量化,甚至時間都可以量化。萬物皆為我所用,萬物皆不為我所有。一切有形資產都是身外之物,你在這一過程中形成的思想、格局才是自己的。

在金融思維主導下,這種邏輯將世界變成3種角色:賺錢:我有力氣,誰給我錢,我就幫他幹活(打工者)賺錢:我有智慧,我需要把錢變成更多的錢。(創業者)銀行:我有信用,幫助你們讓錢流動起來(銀行等機構)因此,賺錢只是屬於最底層。如果不能從本質上認清其中的邏輯,很難有鹹魚翻身的機會,最多是一種掙扎。也可以這樣說:金融是天使,因為它可以幫助需要錢的人弄到錢;但金融也是魔鬼,因為它讓有錢的人更加有錢,世界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以後會更大。所以中國有句古話叫:馬無夜草不肥,人無外財不富。當你還要靠勤勞苦幹才能拿到錢的時候,說明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

理財的奧秘

因為人性的貪婪,人們對收益率的要求是沒有上限的,誰沒事跟錢過不去呀?所以,多少收益率合適,除了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之外,更應該考慮的是錢的風險承受能力:錢這個東西,紙做的,本身並不值錢。教科書里說它是儲藏手段、價值尺度和交易媒介。就是說,我們能拿著這些紙換到想要的東西或者服務,別的紙就不行,不信你自己畫一張試試?所以,錢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把錢變成需要的東西(服務)才有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說,你擔心的並不是虧錢,而是擔心錢買不到本來能買到的東西。舉個栗子:假如說你有100萬,想通過炒股買現價200萬的房子,沒想到一下虧成了70萬,就在你沒臉回去照鏡子的時候,更沒想到的事情以一種無厘頭的形式發生了——你看中的房子跌到了50萬!除了能全款入手,還能再取個媳婦兒呢!

這種情況雖然不在你的計劃內,但畢竟你能用手里的紙幣換個房子來住了!這就是勝利!但如果是另一種情況,當你炒股炒到200萬的時候,發現房子已經變成了500萬……是不是覺得造化弄人?雖然這兩種劇情都很狗血,但便於大家理解錢這個東西,單純的帳面數字並沒有意義,終究要花出去才有意義。最後還是落在一個”用”字上。

所以,理財的問題,其實是怎麼花錢的問題。

把錢花完不算本事,有花不完的錢才是本事!而怎麼讓這筆錢源源不斷的花不完才是重點。解決方案就不是提高收益率,而是通過一份年金合同把未來的現金流確定下來。錢沒有變化,但存在的形式變了,就能更好的解決養老的後顧之憂。

建議大家:理財要從現在做起,合理規劃,節省每一筆不必要花費的錢用來做投資。同時,制定合理的月消費計劃,給自己做一個每月要購買多少物品或者花銷的清單,以便於知道每一筆錢花費的流向。

最後,要選擇安全穩健的理財產品來投資增值。規劃理財就等於規劃自己的人生;增加對未來的投資,就等於增加你人生的財富。合理的投資可以堆積人生的金字塔,讓自己早日做到夢想。

做到財務自由

有錢有閒多開心,其實做到財務自由也很簡單,財務自由公式:被動收入>所有支出。

所以我們的核心目標只有兩個:

1. 不斷增加自己的被動收入,也就是做的每一個動作目的都要是增加淨資產和淨現金流

2. 降低自己的支出,在保證生活品質的前提下,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開支。

最後願各位都能擁有金融思維,最終做到財務自由,享受獨立自我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