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廚師先吃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讓廚師先吃 歷史 第1張

讓廚師先吃 歷史 第2張

有個流傳頗廣的故事:二戰時,降落傘質量不佳,盟軍戰士跳傘時傷亡率極高,巴頓將軍大怒,親自趕到兵工廠。生產商考文垂表示,他們生產的降落傘合格率已達99.9%,但巴頓仍怒不可遏,要求做到100%。他抓起一只新的降落傘包,命令考文垂就用它乘機試跳……之後盟軍規定,交貨前要隨機抽樣,讓工廠負責人親自試跳,從此再也沒發生過跳傘傷亡事故。

讓廚師先吃 歷史 第3張

讓廚師先吃 歷史 第4張

網路圖片

這個傳聞不知真偽,我也無力驗證,姑信其有,也姑且將事情安到巴頓頭上;作為考據癖患者,我想討論的是,這種巴頓式的質量監督法,實是古已有之,吾國吾民並不陌生。

《世說新語·言語》有這樣一則:

庾穉恭為荊州,以毛扇上武帝,武帝疑是故物。侍中劉邵曰:「柏梁雲構,工匠先居其下;管弦繁奏,鐘夔先聽其音。穉恭上扇,以好不以新。」庾後聞之,曰:「此人宜在帝左右。」

《晉書·庾懌傳》有同樣的軼事,但人物有異,庾翼(字穉恭)換成了其兄庾懌(字叔預),武帝(晉孝武帝)換成了成帝(晉成帝):

懌嘗以白羽扇獻成帝,帝嫌其非新,反之。侍中劉劭曰:「柏梁雲構,大匠先居其下;管弦繁奏,夔牙先聆其音。懌之上扇,以好不以新。」後懌聞之,曰:「此人宜在帝之左右。」

論者謂《世說》當誤,應從《晉書》為是。這樣事情就是:庾懌進獻了一把白羽扇給晉成帝,可成帝覺得像是二手貨,不開心,想退貨;劉劭就打圓場,借建築、音樂的成例,以為扇之為物,應求好而不必求新。

我特別關心的,其實只是劉劭說的「柏梁雲構,大匠先居其下」這兩句。「柏梁」,原指西漢柏梁台,後泛指宮殿。明人王世懋指出,劉劭此語是有前例的:

劉公幹答魏太子書雲:「夏屋方成,而大匠先立其下;嘉禾始熟,而農夫先嘗其粒。」劭語本此。(此據龔斌《世說新語校釋》)

劉公幹即劉楨,「建安七子」之一,他的信題為《答曹丕借廓落帶書》,原文略雲:

夫尊者所服,卑者所修也;貴者所禦,賤者所先也。故夏屋始成,而大匠先立其下;嘉禾始熟,而農夫先嘗其粒。(此據俞紹初輯校《建安七子集》)

「夏屋」即大屋,「夏屋始成,而大匠先立其下」,跟「柏梁雲構,大匠先居其下」意思當然差不多。那麼,「先立其下」或「先居其下」又是什麼意思呢?這話自來無解。是勞力人民辛勤建造的房子,得讓勞力人民先享受的意思嗎?自然不是。我以為,是指豪宅建成之後,要讓負責建造的工匠先在里面呆上一段時間,以他們自己的性命來驗證房屋的安全性。這當是為保證建築質量而形成的一種慣例——當然,也就是巴頓式的方法。

這種「木匠戴枷」式的質量監督法,似更多見於飲食方面。

唐憲宗即位後勵精圖治,但後期好仙佛,希求長生不老之藥,當時朝臣裴潾上書進諫。據《資治通鑒》卷二百四十一,其言略雲:

去歲以來,所在多薦方士,轉相汲引,其數浸繁。借令天下真有神仙,彼必深潛巖壑,惟畏人知。凡候伺權貴之門,以大言自衒(炫)奇技驚眾者,皆不軌徇利之人,豈可信其說而餌其藥邪!夫藥以愈疾,非朝夕常餌之物,況金石酷烈有毒,又益以火氣,殆非人五藏之所能勝也。古者君飲藥,臣先嘗之,乞令獻藥者先自餌一年,則真偽自可辨矣。(按:引文下有劃線者,系毛澤東在中華書局版《通鑒》上所批,領袖讀至此,特加留意,他是想到什麼今事了嗎?此據影印本《毛澤東閱點資治通鑒》)

但新舊《唐書》所引文本差別甚大,如最末幾句,《舊唐書·裴潾傳》作:

臣願所有金石煉藥人,及所薦之人,皆先服一年,以考其真偽,則自然明驗矣。

《新唐書·裴潾傳》則作:

願以所治劑,俾其人服之,竟一歲以考真偽,則無不驗矣。

總之,裴潾建議讓那些方士先服食自己煉出來的丹藥,以策萬全。只惜憲宗怒而拒之,而不久終亡於此。據《通鑒》載,「上服金丹,多躁怒,左右宦官往往獲罪,有死者,人人自危。庚子,暴崩於中和殿。時人皆言內常侍陳弘志弒逆,其黨類諱之,不敢討賊,但雲藥發,外人莫能明也。」不論死於謀殺,抑或死於毒發,都可歸因於他不接受「獻藥者先自餌一年」的法子。

南宋彭大雅、徐霆《黑韃事略》記錄了當時的蒙古風俗,有一則說:

火燎者十九,鼎烹者十二三,臠而先食,然後食人。

這是說,烹飪者要自己先吃,別人才開動。其用意是為了讓烹飪者自證無毒。同書另一節又謂:

其飲,馬乳與牛羊酪。凡初酌,甲必自飲,然後飲乙。乙將飲,則先與甲、丙、丁呷,謂之口到。甲不飲,則轉以飲丙。丙飲訖,勺而酬乙,乙又未飲,而飲丁,丁如丙禮。乙才飲訖,勺而酬甲,甲又序勺以飲丙、丁,謂之換醆。本以防毒,後習以為常。

讓廚師先吃 歷史 第5張

所言似很凌亂,不知所謂,大致的意思是:喝馬奶酒時,要自己先喝,再讓別人喝,同時大家還要交換酒杯來喝。南宋趙珙《蒙韃備錄》「燕聚舞樂」條另有記錄雲:

……且每飲酒,其俗鄰坐更相嘗換。若以一手執杯,是令我嘗一口,彼方敢飲。若以兩手執杯,乃彼與我換杯,我當盡飲彼酒,卻酌酒以酬之,以此易醉。(此據許全勝《黑韃事略校註》)

可相參證。總之這也是為了防止下毒而立的飲酒規則。——如此,我們今日的「先幹為敬」,會不會也是這種習俗的遺跡呢?

不管這個「先幹為敬」如何,至少還有一個特殊領域,確保存著蒙古式的飲食慣例。我在報社編專欄版,刊發過一篇周華誠的《無毒不美食》,是寫吃河豚的,里面有個細節:

上桌時,廚師進來,先盛了一碗河豚湯,當大家的面喝了,然後坐到大廳去看電視。直到河豚湯都快放涼了,大家按捺不住,探頭門外,見廚師還在那兒安然地抽煙,看電視,抖二郎腿,這才放放心心地喝湯。……據說河豚上桌廚師先嘗,這是規矩。

有了這規矩,做河豚的師傅自然會小心更小心了。

類似的食俗,過去鬼佬也是有的。十六世紀末有訪問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者,詳細記錄了其用餐禮儀,其中上菜時是這樣:

一位紳士按照上桌和擺放的先後順序揭開蓋子,同時女品食官給每個侍衛吃一口他自己端進來的菜,為的是防范下毒。(據[英]羅伊·斯特朗《歐洲宴會史》轉引)

由最後上菜的侍衛試食,對廚師和侍衛自己皆起到防范作用,自是最有效率的試毒法了。

讓廚師先吃 歷史 第6張

此外或許還有古埃及的事例。據說法老拉美西斯曾令工人搬運方尖碑,由於方尖碑極高極重,移動時容易損壞,法老就讓工人先將自己兒子綁在碑頂(據[美]詹金斯《古典時尚考·方尖碑》)。法老顯然也是明白了巴頓「原理」的。只是此事不知其詳,我無法查證,姑系於此。

巴頓式方法的要點,是讓工作者本人來承擔安全責任,可謂「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放在講平等、重人權的今日,可能有不甚合於「政治正確」之處。但它顯然又是行之有效的,己責己負,己債己償,也未曾不合理。我們是不是可以去其野蠻,取其精神呢?

原標題:《從巴頓將軍與降落傘說起——一種質量監督法的追溯》

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

讓廚師先吃 歷史 第7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