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陪娃少於12小時就不配做父母?太奇葩了!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每周陪娃少於12小時就不配做父母?太奇葩了! 親子 第1張

用小時衡量陪伴,可靠嗎?

在《奇葩說 第五季》的第三期中,辯手們討論了一個很有爭議的問題:

每周陪娃少於12小時就不配做父母?太奇葩了! 親子 第2張

如果爸爸每周陪伴孩子的時間少於12個小時,就要被取消「爸爸」的稱號,你支持嗎?

相信寶爸寶媽看到這里,心里就已經有很多苦水想要吐了。「沒時間帶孩子」,這個問題可不僅僅存在於爸爸身上,幾乎所有家庭都陷入或曾陷入這樣兩難的境地;

忙碌為家賺錢 vs. 花時間陪伴孩子,我到底該選哪個?

在這期節目中,作為導師的經濟學家薛兆豐教授提出了一個非常好的觀點:「有效陪伴」

每周陪娃少於12小時就不配做父母?太奇葩了! 親子 第3張

對孩子來說,陪孩子讀童書是一種陪伴,陪孩子出國旅行也是一種陪伴,後者的花費遠高於前者。可出國遊玩就是有效的陪伴了嗎?為了創造這樣的機會,父母奔波在外賺錢,卻丟了陪孩子的時間

但是,有效的陪伴一定意味著大量的金錢和時間的投入麼?

「有效陪伴」,顧名思義,就是「真的陪了孩子」,與孩子進行了高質量的互動。這就需要寶爸寶媽們在與孩子一對一的時間中,全身心地投入到與孩子的互動玩耍中,集中所有注意力在孩子身上。

沒有了你來我往的溝通,時間再長的陪伴,也只是低質量的。

無效陪伴,少了「愛的溝通」

看到這里,寶爸寶媽們可能要說了:

我知道和孩子互動很重要!可當我花時間陪了,卻發現孩子不愛和我玩,對我說的話不感興趣,很難有反應。這是為什麼呢?

對此,愛貝睿的早教課程設計師羅植文老師有話說!她參與設計了愛貝睿在深圳開展的第一期線下課程,在對幾個家庭的長期觀察後,她發現很多時候不是家長不想和孩子玩,也不是不知道玩什麼。真正讓陪伴變得「無效」的原因其實是:

大人很容易用成人思維來理解孩子。

每周陪娃少於12小時就不配做父母?太奇葩了! 親子 第4張

寶爸寶媽會把遊戲當成是孩子的工作,追求結果和效率。可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純粹就是在享受「玩」的過程。可爸爸媽媽總催著要結果,就破壞了遊戲樂趣。久而久之,孩子當然就不喜歡跟大人玩了。

其實陪娃,最重要的不是玩什麼,而是在玩的過程中,去真正了解和體會孩子的需求,和孩子平等溝通。

可我們畢竟不是孩子,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平等溝通呢?

植文老師說:

用愛!

用「愛」溝通並不「虛」,只要學會看和聽

用「愛」來溝通,其實就是提倡爸爸媽媽們,在和孩子互動時要培養情感聯結,用全身心去看見孩子和聽見孩子。

首先,想要看見孩子的需求,需要學會觀察孩子。比如說,在積木遊戲中,爸爸媽媽先不要過於「熱情」地告訴寶寶該怎麼玩,而是讓寶寶自己探索一會兒,並「圍觀」寶寶是怎麼玩的。

比如當你發現孩子玩不好就生氣,那可能意味著遊戲的難度對於孩子太高,讓孩子沒有成就感。那在下次玩的時候,你就可以把遊戲變得簡單一點,或者少一點競爭的元素,多和孩子合作。

至於「聽」,其實是要學會使用孩子喜歡的「互動式對話」,鼓勵孩子發表意見並聆聽他們的需求。互動式對話的秘訣就在於有技巧地問孩子問題。比如,多問「如果………,就?」和「我們如何能……?」等開放式的問題,而不是「看著啊,要像我這樣做……」

想知道更多在親子互動中的「觀察點」和「話術」?

畢業於英國曼切斯特大學,參與愛貝睿課程設計羅植文老師,就在下周的愛貝睿時間中為我們帶來講座《愛的溝通:寫給爸爸媽媽的科學親子互動攻略》,把她的科學方法和觀察經驗通通告訴你。

每周陪娃少於12小時就不配做父母?太奇葩了! 親子 第5張

在本期講座中,植文老師將和你分享:

1.親子互動,有哪些「雷」?

2. 如何在親子互動中體察孩子的需求?

3. 如何說,孩子才肯聽;如何聽,孩子才肯說?

此外,植文老師還將舉例你最熟悉的親子遊戲,把「看」和「聽」的方法融合進遊戲中,相信你可以收獲滿滿!

有和孩子玩耍的心,卻總是「玩不到一起」?快快進入直播間聆聽植文老師的分享,讓你學會看見孩子和聽見孩子。用「愛」和孩子溝通,才能攻略ta的心

◆◆◆ ◆◆

本期精彩的愛貝睿時間講座限時免費收聽,即日開始!活動將於10月21日晚24點截止。活動結束後,回聽就要收費啦,快快加入聽課吧~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圖中的二維碼,就可以進入直播間啦!

10月18日下午,我們不見不散!

每周陪娃少於12小時就不配做父母?太奇葩了! 親子 第6張

每周陪娃少於12小時就不配做父母?太奇葩了! 親子 第7張

每周陪娃少於12小時就不配做父母?太奇葩了! 親子 第8張

喜歡記得來一個

每周陪娃少於12小時就不配做父母?太奇葩了! 親子 第9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