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晗公布戀情一周年 聚焦流量藝人蛻變的一年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鹿晗公布戀情一周年 聚焦流量藝人蛻變的一年 娛樂 第1張

導語:鹿晗在微博公布戀情整整一年,這一年,是流量藝人蛻變的一年。

鹿晗公布戀情一周年 聚焦流量藝人蛻變的一年 娛樂 第2張

鹿晗公布戀情一周年 聚焦流量藝人蛻變的一年 娛樂 第3張

時隔兩年,10月6日,鹿晗再次在他的家鄉北京開演唱會,這次是在更大的工人體育場。當晚,數萬名觀眾帶上黃色發光鹿角,為鹿晗應援。

很多歌曲都是第一次巡演時的曲目,但再唱卻不同。距離鹿晗在微博公布戀情,已經過去整整一年了。

這一年,是流量藝人蛻變的一年。

5年前,鹿晗還是剛出道一年的新人,在12人團體的公開活動中,因為不善言辭,他往往沒什麼鏡頭,但這似乎並不妨礙粉絲喜歡他。他的微博帳號曝光,短時間內微博評論就超過了122萬。

一年之後,其單條微博的評論數達到了1314萬,最終以1316萬獲得 金氏世界紀錄,有人說,他是「從大數據里跑出來的」。

在數據方面,鹿晗的成績一直讓粉絲引以為傲,雜誌半小時售罄、微博單條評論過億、個人數字專輯銷量過300萬,連他摸過的郵筒都成為了網紅。由此,還出現了一個專有名詞「鹿晗效應」。

2016年底,外界開始用「流量」形容那些粉絲多、人氣高、商業價值大的明星,很多偶像藝人都被劃入此列,而鹿晗則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流量」是一個耐人尋味的稱呼,這里既有市場層面的描述,又帶著大眾的某種文化評價。

一年前,鹿晗做了一件「流量藝人」本不會做的事——在微博公布戀情。

當天,微博的訪問流量暴增,甚至一時間處於癱瘓狀態。除了詫異的粉絲,廣大「吃瓜群眾」也加入討論。有人祝福,有人說這是「偶像失格」,還有人說,「流量藝人」公布戀情就是「自絕流量」。

一年後的10月6日,又是國慶假期,鹿晗在北京開啟第二次巡回演唱會,他發了首新歌,叫《時間停了》。

現實中,時間如常流逝,他的微博粉絲數漲到了5367萬,互動量卻明顯下降,他在10月6日發的有關演唱會的微博,評論數有8萬多條。而去年同一天的微博,評論數達29萬。在一個衡量明星微博熱度的榜單中,鹿晗也從第一名掉到了現在的第七名。

數據下滑背後是粉絲的動蕩,有人脫粉,有人關注漸少。2017年3月份,記者曾對鹿晗粉絲做過一個小調查,當被問及什麼情況下不會再支持鹿晗時,在418名粉絲中,82%的人表示不會有這種情況,11.2%的粉絲表示當忙於生活、無暇分身時會不再支持他,而選擇鹿晗戀愛或結婚的只占到1.44%。

事實證明,鹿晗戀愛對粉絲的影響應該不止這一點。

去年,23歲的齊陸從本科保送研究生,她說,這一年以來,自己的事情更多,所以不再會花費很多時間在虛擬的偶像崇拜上。以前,她把鹿晗當精神支柱,而現在,她有了更真實、更看得見的「支柱」。不過, 雖然時間不充裕,今年的演唱會她還是去了,買的還是最貴的門票,她說,就當是圓自己一個夢。

徐虹正在備考研究生,她說,去年鹿晗公布戀情後,自己的變化也「蠻大」。以前,她自認是很理性的粉絲,沒有瘋狂迷戀,但後來發現,在別人眼中,自己就是一個「腦殘粉」。由於要備考,最近幾個月她投入的時間也大大減少,不過她說,她仍一如既往地喜歡鹿晗。

26歲的張靈對鹿晗的關注也日漸減少,她取消了所有粉絲站、鹿晗吧的關注。倒不是因為戀情,而是因為鹿晗的影視作品。

在韓國出道時,鹿晗曾是組合中的主唱和領舞,他曾說,從小他就想做一個能跳能唱的歌手。但國內相關的市場還在起步階段,影視劇和綜藝節目仍占主流。

回國後,鹿晗也開始「幾手抓」,出專輯的同時,也開始參演影視劇和綜藝節目。

這一年,鹿晗參與了三檔綜藝節目,播出一部電視劇。他和關曉彤主演的《甜蜜暴擊》,其豆瓣評分僅有2.8分。而去年播出的電視劇《擇天記》,豆瓣評分也只有4.1分。

張靈說,她也不算脫粉,只是不會再被光芒閃耀地看不見其他人了。「怎麼說呢,希望他沉淀沉淀吧。」

也有不同觀點,徐虹認為,鹿晗更成熟了。齊陸也說,現在的鹿晗更享受生活,更懂自己,也更清楚自己在幹嘛,不再那麼稚嫩。

對於這樣那樣的聲音,鹿晗不是沒有聽聞,但他還是選擇做自己。他曾說,別人只知道他接了這部電視劇、這部電影,但卻不知道他為什麼接,信息不對稱,不知道這個東西有多難。

鹿晗很清醒,公開戀情,他也考慮過結果,但他覺得,大家都是需要成長的,他可以通過他的音樂還有個人魅力,讓大家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今年2月份,他開始自立門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他曾說,決定把工作重心轉移回唱跳。從他的工作安排也可看出,今年以來,他在影視方面沒什麼動靜,而是參加了兩檔跳舞唱歌的綜藝,發新歌、籌備演唱會。

在10月6日的演唱會上,北京工人體育場的「黃金鹿海」中,粉絲仍在大聲尖叫他的名字。

演唱會結束後,有粉絲在微博說,演出開始那一刻,她就知道,她喜歡的鹿晗又回來了。

其實,回溯這一年,不僅鹿晗,很多流量藝人也在經歷著流量之變。

在微博熱度榜單中,前列已經被蔡徐坤、孟美岐、吳宣儀、朱正廷等新偶像「霸占」,他們是當下更帶流量的人。

和鹿晗同時期的吳亦凡、張藝興、黃子韜、李易峰、楊洋等,在各自探尋著發展路線,也有類似的瓶頸。比如影視劇,張藝興的《一出好戲》和李易峰的《動物世界》為他們贏得不少好評,但吳亦凡主演的《歐洲攻略》和黃子韜的《談判官》評分都只有3分多,楊洋在《武動乾坤》中有進步,但劇卻沒什麼「水花」。

在影視領域,流量藝人也不像以前那樣受追捧,「大IP+流量」的組合頻頻失手。一方面,有些藝人業務不過關,喪失觀眾好感。另一方面,很多IP劇的製作也一般,而天價片酬問題頻頻引發討論。

相關的政策也逐漸收緊,影視行業的錢不再那麼好賺。今年6月,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電影局等聯合印發《通知》,要求加強對影視行業天價片酬的治理。其中提到,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不得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主要演員不超過總片酬的70%。

今年8月,愛奇藝、優酷、騰訊三大視頻網站還聯合六大影視公司共同發布聲明,表示將抑制不合理片酬,明確演員的總片酬最高不得超過5000萬人民幣。

綜藝方面,明星參與綜藝節目的的薪酬也將受到調控。此前,多家門戶網站等相繼發布消息,稱此次「綜藝限薪令」規定藝人單期節目單人片酬不超過80萬元,常駐嘉賓一季節目總片酬不超過1000萬元。而《北京日報》的一篇文章也稱,此說法並非空穴來風。

流量藝人被市場追捧的現象或許會趨向理性。而同時,他們還要面臨後來者的競爭。《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承包了半年的熱度,同時也培養出了很多新偶像。

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再那麼充裕,事實上,不止鹿晗,很多人都已經開始嘗試角色轉型,積攢實力。而從某個層面來說,鹿晗公布戀情,只不過是把這個時間提前了一年。

「娛樂本就是一個圈,他們已經占據了一段時間的流量,總會有下一波人跟上、頂替。何況還有挖掘者因利益瘋狂帶動粉絲經濟。」齊陸認為,這是流行文化的必然趨勢。

在新歌中,鹿晗寫到:「美好的經過想要你記得,迷路的我還繼續漂泊。」而齊陸說,他並沒有迷路,只是因為大家都長大了而已,「他還在做自己,我也在追求幸福」。

不完全依靠粉絲的流量藝人會怎樣?這是流量之變的方向之一,也是很多人的目標。

一年很短,而他們的答案還在路上。(應受訪者要求,部分人物為化名)

來自中國新聞網

幕後

【微信號:Imuhou

台前有光鮮亮麗

幕後有光影傳奇

我們帶您探索影視圈幕後故事

鹿晗公布戀情一周年 聚焦流量藝人蛻變的一年 娛樂 第4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