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曲終人散的手機時代,會由智能音箱接力嗎?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還記著前段時間數位圈很火的一篇文章,來自騰訊深網的《中國手機往事》的最後一段話。「純講手機的故事,可能真的快到曲終人散的時候了」,面對手機行業的飽和,各大廠商都在找尋著下、一個智能硬件的增長點。

其實對於國內廠商來說,他們也並沒有放棄過探索,只是市場趨勢會把他們的目光聚焦在同一個領域上,比如也許會變成未來所有人都剛需的智能可穿戴?也許成為未來智慧家庭中樞的路由?但似乎這些領域都沒達到他們所想要的市場增長效果,但是從去年起,已經有很多廠商盯上了「智能音箱」這一領域,並且似乎這似乎已經確定是一條可以走通的路。

因為亞馬遜。

快到曲終人散的手機時代,會由智能音箱接力嗎?-雪花新聞

(亞馬遜曾信心滿滿的發布了 Fire Phone)

如果 4 年前有人告訴貝索斯,亞馬遜做的 Fire Phone 就是一坨屎,而 Echo 才會成為他們之後推出最受熱捧的智能硬件,可能他自己都不敢相信。而也正是因為搶先其他廠商太久就進入這個市場,Echo 已經在這個市場上穩穩的做了好幾年的老大哥,按照 Strategy Analytics 發布的截至 2018 年第一季度的研究報告顯示,後有大量追兵的 Echo 依然在整個智能音箱市場上擁有 43.6% 的占有率,穩居世界第一的寶座。

快到曲終人散的手機時代,會由智能音箱接力嗎?-雪花新聞

(悄然上線的 amazon echo)

和 Fire Phone 同樣由 Lab126 研發的 Echo,在發布時卻並沒有享受到相同級別的待遇,甚至連一場發布會都沒有,卻成為了貝索斯的驚喜。2014 年 11 月 6 日,亞馬遜官網悄然上線了這款智能音箱,可在這之後的短短幾個月時間,Echo 就成為了一款現象級的產品。據消費者智能研究機構 CIRP 的報告顯示,15 年 Echo 年度出貨 250 萬台,2016 年激增到 520 萬台,而在 2017 年一年的銷量就超過了千萬台。可以看到這個市場呈現了很明顯的爆發式上漲勢頭,連續三年市場增長率都達到了一倍左右,很明顯已經成為了繼智慧型手機市場後第二個消費電子領域的增長點。

而當時的國內市場的各位巨頭們似乎還是慢了一拍,並沒有意識到智能音箱布局的重要性。從 2015 年 1 月份小米 Note 發布會上雷軍的發言可見一斑:「小米只專注於三種產品:手機、電視、路由器。」當年的路由仍然被小米當做是未來智能家居領域的中樞。

當然,其實貝索斯自己也沒想到,畢竟 Echo 開始發布的目的,更多是以希望通過語音交互的方式打通亞馬遜主營的購物場景(音樂和購物),附贈的功能才是控制少部分智能家庭產品(最初只是智能燈泡)。沒想到這個附贈功能反而令很多早期用戶感到興奮,他們不由得會產生是否這款產品未來可以控制更多家居產品的想法。亞馬遜抓住了這個機遇,在 2015 年晚些時候推出了 Echo 語音助手 Alexa 的技能工具包,第三方開發人員也可以通過語音識別技術為 Alexa 開發應用,使 Echo 的生態得到了不斷的擴大,目前可以控制的智能家庭產品也越來越多了。

為了進一步搶占這個市場,Echo 還在 2016 年上半年發布了一款只內置了極小揚聲器的迷你 Echo——Echo Dot,這款產品在功能上基本與 Echo 相同,對於某些對揚聲器音質有要求的用戶,可以直接通過藍牙或音頻輸出接口與其他音質效果更好的音箱相連接已獲得和 Echo 相同的功能,更誇張的是,Echo Dot 的起售價只要 89.99 美元,不到 Echo 售價的一半。在 Echo 已經大獲成功的情況下通過另一款極具性價比的產品繼續攻占市場,得到了爆發性的銷售業績與市場好評也就不足為奇了。

可以說,智能音箱成為未來智慧家庭中樞的態勢已經相當明朗,亞馬遜錯過了智慧型手機,但也通過一次偶然抓住了未來的機遇。

Echo 的爆炸性市場增長,很明顯已經驗證了這個市場在邏輯上是走得通的,巨頭們當然不能只讓亞馬遜分得這杯羹。

所以,在 2015 年亞馬遜驗證市場後,2016 年Google就馬上跟進,首先在當年的 I/O 大會上正式公布,產品名為 Google Home 的智能音箱將是一款基於智能助手 Google Assistant 的智能家居硬件。從產品名稱和定義上來看,Google Home 推出就是為了成為家庭場景下的人工智能管家,而在會前剛剛結束的一場焦點圍棋之戰——「Google人工智能阿法狗 VS 李世石」,也證明了Google在人工智能領域已經取得了不錯的建樹。所以未來家庭場景下的人工智能應用,早已被Google認定為了下一個核心戰略爆發點。

不過雖然這樣說,從硬件上就能看出 Google Home 的第一代產品可能只是倉促應戰,雖然有更多個性化外殼可定制,但這款產品只採用了 2 麥克風陣列,相較於 Echo 的 6+1 麥克風陣列來說,在語音識別率上位於下風。但是Google另辟蹊徑找準價格戰入手,憑借著 Google Home 上市僅為 129 美元售價,比 Echo 的 199 美元售價要便宜得多,再加上Google在智慧型手機上的積累來的硬件優勢,所以 Google Home 自發布之後賣的還算不錯,另外Google也在 17 年 10 月份進一步的推出了售價僅為 49 美元的 Home mini 以搶占 Echo Dot 的市場,甚至使他們在 2018 年第一季度出貨量反超 Echo,達到了 36.2% 的出貨量,與之對比 Echo 的全球出貨量占比 27.7% 排名第二位,不知道是否 Echo 今年還有大招應對。

快到曲終人散的手機時代,會由智能音箱接力嗎?-雪花新聞

與亞馬遜、Google兩家已經展開的龍爭虎鬥氛圍不同的是,一向在推出全新智能硬件問題上保持穩健步伐的蘋果,在 2017 年6 月份公布的 HomePod 一直到 2018 年 2 月份才正式上市,349 美元的售價也比另外兩家貴得多。可這也正是蘋果一貫的作風。而蘋果對 HomePod 的定位似乎也與兩家不同,本身推出就是為了給智能音箱也帶來極致的音頻體驗,未來還會支持兩只 HomePod 聯動的立體聲效果與 AirPlay 2 功能。

由於 HomePod 內置的語音助手 Siri 早已在 iPhone 上驗證多年,擁有了相當強大的語音助手能力,再搭配蘋果產品一貫的優良質量與眾多擁護者,所以 HomePod 上市短短幾個月時間,也在市場上獲得了一定的份額。

但是蘋果本身的生態就是封閉的,它不會像Google、亞馬遜那樣開放 Siri 太多權限給到第三方,所以 HomePod 內置的 Siri 功能有一定程度上的限制。雖然這可以保證 HomePod 內置的第三方應用的質量,但同樣也會影響到消費者的選購需求。這與手機不同,畢竟當年封閉的 iOS 是靠著早於安卓太久的完整生態所以才取得了如此不俗的業績,而 HomePod 相較於其他兩家的智能音箱生態則又太晚了。

在「精致」與「走量」的選擇中,蘋果再次選擇了前者。但其實我們很難現在就判斷這樣做是對是錯,畢竟 iPhone 和 Mac 的成功也驗證這個選擇對這個與眾不同的品牌來說也許就是對的。答案可能還是要交給時間來證明了。

由於語言環境的不同,所以即使國外智能音箱市場的從 16 年起就競爭激烈,但這場戰役的硝煙也並沒有燒到國內,另一方面,也許是國內各大廠商在智慧型手機上的交鋒才剛剛升級,所以智能音箱領域在國內市場當時還屬於沉靜狀態。

不過,國內也不是沒有先行者,只不過他們沒有 Echo 那麼好運罷了。

快到曲終人散的手機時代,會由智能音箱接力嗎?-雪花新聞

打算和亞馬遜走相同智能音箱布局方式的京東,早在 2015 年中就聯手科大訊飛推出了一款叮咚智能音箱,除了智能語音「叮咚叮咚」喚醒做到一些功能外,同樣可以做到聯動「京東微聯」中的智能產品,但最終並沒有在市場上掀起多少波瀾。

究其原因,我認為其一是因為「時勢造英雄」,當時的智能音箱市場還沒得到任何教育,另外可能是因為京東與訊飛兩家都沒在智能硬件方向有過多的布局,所以直接進入這個行業還是碰到了一些產品定位定價與行銷方向的錯誤,還有則是京東所打造的「京東微聯」大多數還是一些傳統廠商的大家電,並沒有著手於如開關、燈泡、空調伴侶這種可以方便的將傳統家電轉化為智能家電的小電器的管道建設上,用戶即使購買了這款智能音箱也很難做到智能家居間的聯動。京東叮咚 A1 售價 798 元,並不便宜,沒有出彩的功能,也沒有多少可聯動的設備,賣的不算太好自然也可以解釋了。

無獨有偶,除了京東之外,在巨頭中同樣不熟悉硬件業務,但也是因為對這個領域的看重而進軍的廠商,百度也算一家。2017 年 2 月,百度斥資 9000 萬美元收購了 90 後創始人呂聘所創立的智能硬件廠商渡鴉科技,希望渡鴉團隊可以推出一款跨時代的智能音響產品,從而為百度搭建人工智能生態的路線提供幫助。

快到曲終人散的手機時代,會由智能音箱接力嗎?-雪花新聞

所以 2017 年底,在百度世界大會上渡鴉推出了 raven-H,售價 1699 元,與市面上所有產品都不同,這款極具設計感的產品似乎從外觀上並不能讓消費者和音箱產生聯想,而渡鴉直接將它定位為將科技和藝術融合的全新高端智能音箱和家庭大腦,另外,在產品功能上如最頂端的 Touch 模塊也極具創新意味。但可惜之處在於,渡鴉 raven-H 的定位並沒有能讓消費市場買單,而高昂售價的智能音箱似乎也不能為百度的人工智能生態順利鋪路。最近的消息是,百度內部的渡鴉團隊改名為 Raven Studio,也僅有十餘人還在負責,而渡鴉科技的創始人呂聘已於 18 年 6 月黯然離開百度。

不過也有比較成功的先行者,一家當年的人工智能初創公司若琪(Rokid) 也早早的踏入了智能音箱的領域,也許是自知當時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都不夠成熟,所以他們走的步伐則看起來穩健一些。

若琪在 15 年推出的首款智能音箱 Rokid ALIEN,至今看起來仍感覺是一款完全的「炫技」之作,5280 元的零售價,比渡鴉甚至還要貴上幾倍,這售價明擺著就是非一般用戶願意為智能音箱這種剛出現的新品類產品而付出的投入,所以若琪顯然並不打算以第一款產品就馬上搶占市場,這也是他們能靜下心來做產品的原因之一。

但是在產品功能上,說這款 Rokid ALIEN 來自未來一點都不過分,已有 3 年「悠久」歷史的 Rokid ALIEN 至今可能都仍是市面上堆料最強悍的一台智能音箱。比如喚醒詞”若琪”,是市面上唯一一家雙音節喚醒詞,更符合國人習慣。而智能家電控制方面,若琪採用的思路非打造自家智能硬件方案生態鏈,而是選擇合作接入的方式,這也使若琪音箱可以控制市面上大量的智能家居產品,如 Philips、LifeSmart、Broadlink、Orvibo、米家等品牌的智能電器都可以通過若琪進行控制,這也增加了這款智能音箱的實用性和可玩性。再加上機身配置的 1300 萬像素錄影頭、高清曲面投屏這種炫技的功能,沒有一個人看到了這款產品還能不產生濃厚的好奇心。

快到曲終人散的手機時代,會由智能音箱接力嗎?-雪花新聞

(通過智能語音遙控器 Rokid Mini 即可直接控制 Sonos 設備)

若琪在今年再次融資 1 億美元之後,在 AWE 2018 上正式公布了全屋智能語音高端定制 IoT 解決方案,並與全球知名音響品牌 Sonos 合作了一套可全屋布控和語音交互完美融合的背景音樂解決方案,另外,在 5 月份喜馬拉雅公司推出的面向兒童群體的智能音箱「曉雅Mini」正是用的若琪家的晶片方案。所以除了做面向 C 端的產品之外,若琪還可以為其他有相關需求的公司提供整套方案服務。

To B 或者 To C,若琪都有對應的解決方式。除了 ALIEN,若琪也推出了比如 PEBBLE、Me 等售價更親民的產品推出,雖然在市場聲量上若琪還和那些自帶流量的品牌有著不小的差距,但就技術能力來說絕對是市場上不容小覷的一股力量。

說到沒有硬件公司文化的公司,阿里巴巴應該也能算是其中一家,畢竟在 2016 年初的物聯網生態峰會上,CEO 張勇還說過阿里巴巴只會建生態而不做硬件,所以也很難想像得到,在智能音箱領域阿里會投入如此之大的決心。

一是不賺錢,只沖量,做市場覆蓋的決心。2017 年 7 月 5 日,天貓精靈 X1 發布,內置阿里第一代中文人機交流系統 AliGenie,支持語音購物、充值外賣等阿里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場景應用,而售價是 499 元。消費者覺得價格還是太高?沒關係,我阿里又有流量又捨得投入,雙十一購物節全部超級會員都送一張 400 元天貓精靈優惠券,99 元的全能智能音箱還有什麼理由不買?佩服,這種玩法也只有雙十一的阿里能做到,雙十一的幾個小時時間內,天貓精靈就賣掉了超過 100 萬台。

二是快速進行產品優化的決心。有了過百萬的用戶群,天貓精靈可以更好的獲知用戶需求以優化產品。據媒體內容資料,天貓精靈的用戶大概每天會喚醒天貓精靈 60 次,而最頻繁使用的功能第一個是定鬧鐘查天氣、備忘;第二是收聽功能,包括音樂、音頻,新聞等;第三個是百科知識;第四個是智能家居。天貓精靈也從 7 月份發布時的 30 多個技能增加到了到雙十一過後約 98 個技能,這次阿里巴巴在天貓精靈的研發上,也是下定了堅定的決心。

另外,在對智能音箱體驗影響明顯的物聯生態環境方向,天貓精靈同樣在持續發力,阿里方面更是表示在公布百萬銷售成績後,有上百家廠商前來和天貓精靈溝通合作,做好了用戶覆蓋後,功能會自然而然的愈加完善。

阿里還打算更進一步,在 2018 年 5 月份,阿里又舉辦了一場《炫 AI 生活》主題發布會,除了再次推出僅售 89 元促銷低價的方糖音箱之外,其實更值得注意的是天貓魔盒 4 這款產品,它融合了智能機頂盒與音箱為一體,可以拋棄傳統電視機遙控器直接使用。畢竟目前在智能電視上遙控器上綁定的語音按鍵操作邏輯上與傳統的按鍵操控並沒有太多簡化邏輯,天貓在進一步加強語音在智能家居場景下的應用,明顯有更深層次的思考。

在硬件領域,小米的產品本身就是流量的代言詞,而且 IoT 方面,小米已趨於完善的米家生態鏈也早就做好了自己的布局,所以當風口到來之際,小米推出自家的智能音箱當然是順理成章。

同樣順理成章的還有價格,小米只會做價格屠夫,因為小米自己都沒有想到這款 AI 音響推出後會有如此之大的市場需求量,所以 299 元的幾乎成本價售賣,著實使產線吃了不少苦頭。甚至小米直到 17 年底就以為可以做到智能音箱的現貨供應,沒想到旺盛的市場需求量使現貨供應這個目標一直拖到了接近 2018 年年中的時候才搞定。

究其原因,價格優勢暫不提,另外由於自身生態布局方面,小米官方曾稱目前已有 6000 萬台智能傢俱設備在運行了,用戶在此之前可以直接通過手機 APP 對自加 的智能家居設備進行管理,所以小米 AI 音箱在控制自家生態鏈眾多設備上本身就具有了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即本身已在使用小米智能傢俱設備的用戶很願意再花為數不多的錢體驗下語音操控智能家居產品的樂趣。

但就和小米 AI 音箱本身都沒有判斷清楚市場需求量一樣,他們也仍然還不能判斷智能音箱市場的未來發展方向,所以小米 AI 音箱並沒有添加像天貓、亞馬遜嘗試的購物方向。或許,小米推出了智能音箱也並非認同這個品類,反而認為音箱內置的人工智能助手「小愛同學」才真的是未來智慧家庭中樞,所以在 AI 音箱發布之後,小米在之後發布的品類如智能電視、手機中都增加了小愛同學的身影。不論智能音箱這一品類未來是否會一直存在,小米的小愛同學交互方式肯定會有更多的展現形式出現。

根據 Strategy Analytic 發布的 2018 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音箱研究報告顯示,全球智能音箱出貨量世界前五位中,除了上文提到的亞馬遜、Google和蘋果三家,阿里巴巴與小米也分列三、五位,天貓精靈的季度出貨量為 70 萬台,而小米為 20 萬台。這還是小米在前幾個月沒有解決產能壓力的情況下獲得的成績。雖然小米似乎在整體銷售業績上還與天貓精靈代表的阿里還差了不少,但整體的趨勢是向上走的。

似乎競爭會隨之而來,但目前的態勢兩家都還比較平靜,小米方面曾表示阿里的天貓精靈會花更多的精力在音箱購物這塊,如果探索成功後小米也會考慮接入,而阿里方面則說過小米衝擊的是同類產品,阿里會衝擊整個產業鏈。看似兩家國內巨頭還是比較和平的狀態,不過看一眼國外的Google和亞馬遜,不禁想反問一句,未來呢?

真的是像從雷軍口中說出的那句俗語「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國內的智能音箱市場在 Echo 發布後的第三年才真正成為了風口,但也許真的能承擔的起後手機時代的智能硬件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