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原標題:華大基因「圈地」之謎:5年參與16個科技園
總部位於深圳市的華大基因(300676.SZ)曾一度光環傍身,如今這家「高科技」公司卷入了全國「圈地」疑雲。
事情起源於一封實名舉報信。在舉報信中,華大基因前合作夥伴稱華大基因以各種名義套騙土地資源。隨後,華大基因針對這些「控訴」予以澄清,7月10號,華大基因控股股東「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華大集團」)執行副總裁朱巖梅對媒體公開表示:「華大永遠不會從事商業性質的房地產開發」。
但公開的信息顯示,華大基因曾作為合作夥伴被引入位於雲南普洱、貴州興義的旅遊地產項目中。2013年1月起,華大基因、中坤集團和普洱市政府簽訂協議,在健康產業合作打造以基因康復為核心的健康養生基地。中坤集團是來自北京的房地產開發商,其掌門人黃怒波與汪健、王石一樣同為登山愛好者。黃怒波曾稱,這個地跨4萬平方公里的項目是其旅遊地產的收山之作。
根據網易清流工作室多管道不完全統計,自2013年1月,在全國範圍內,華大集團及其控股子公司跟地方政府達成合作協議的「基因小鎮」或「產業園」項目為16個。在「遍地開花」的小鎮、產業園合作中,華大集團及其控股子公司扮演什麼角色,是被舉報人所質疑的「圈地」,還是參與其他業務?
雖然並非多個合作協議的簽署主體,作為華大集團的上市平台,華大基因還是成為此次「圈地」質疑的矛頭中心。疑雲背後,是這家上市公司始終伴隨著的業務爭議。
擱淺的早期健康基地
在華大基因全國「圈地」質疑中,「蘇州華大生命健康小鎮」項目成為關注的重點。上述舉報信中這一項目被直接點出。信中還稱,汪健和原萬科董事長王石「一騙地、一蓋樓,空手套白狼忽悠二、三、四線城市主政官員後套騙國有資產」。
實際上,這一蘇州項目參與方並非華大基因,而是其控股股東華大集團。
2017年9月,蘇州高新區、華大集團、萬科以及蘇州高新(600736.SH)就投資建設生命健康小鎮項目簽訂了四方合作協議。該生命健康小鎮項目總投資120億元,規劃包含產業、商業、辦公、住宅等配套業態。
根據合作協議,蘇州高新區將以政府背景,提供政策和資源支持,驅動項目落地;華大集團作為產業內容合作方,引入基因公司、醫藥公司等健康產業類企業,打造醫療服務體系;萬科作為產業配套發展商,保障精準醫療產業和配套設施的落地;蘇州高新則作為高新技術產業投資經營商,承擔其規劃、投資建設以及產業經營的角色。隨後,四方相關公司發起成立了蘇州高新生命健康小鎮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項目開發建設。
對於外界質疑,7月10日,華大集團輪值首席執行官徐訊對媒體稱,華大集團及其控股子公司主要參與蘇州生命健康小鎮整體規劃、產業部分項目經營管理及提供相關科研支撐,並未參與小鎮的產業載體建設或商業地塊開發。
而網易清流工作室發現,華大基金對「生命健康小鎮模式」的探索可以追溯到2013年,其早期項目合作夥伴中均出現了地方政府,以及房地產開發商的身影,並都屬於旅遊地產項目。
2013年1月,華大基因、中坤集團與普洱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中坤集團和華大基因將以普洱地區為核心基地,在高端體檢、健康管理、基因康復、醫藥保健等健康產業方面進行深入合作,打造以基因康復為核心的健康養生基地。
中坤集團是來自北京的房地產開發商,其掌門人黃怒波曾公開表示王石是其登上珠峰的領路人。2010年,在黃怒波和王石先後登頂珠峰後,二人曾共同在北大光華管理學院舉行過一次訪談會,分享登頂心得。黃怒波也曾稱,這個地跨4萬平方公里的項目是其旅遊地產的收山之作。
只不過,這個「收山之作」、號稱投資期10年,投資總額500億元的龐大項目,直至目前並無實質性進展。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旅遊局工作人員稱,該項目「已經不做了」。而中坤集團為此設立的三家公司,有兩家已處於註銷狀態。
與雲南省相鄰的貴州省,在2014年也出現了華大基因作為合作夥伴參與的類似項目。2014年8月,華大基因官網新聞顯示,公司與貴州省興義市合作的萬峰華大科學村、華大西南數字化健康中心、華大基因西南庫等五個項目在興義開工。
根據當時新聞報導,上述項目設計、建設工作方為貴州地產開發商森垚集團。而這5個項目將成為「森垚·萬峰谷」旅遊地產項目配套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萬峰谷」官網中,華大基因也作為其大健康生態組團產業被提及。
華大基因與萬峰谷的合作或未能繼續。萬峰谷工作人員與前相關負責人員均稱,早期有規劃,但目前「沒合作了」。網易清流工作室未能獲取到興義市相關部門對此項目的解答。
對於雲南普洱和貴州興義兩個早期合作項目,華大基因相關工作人員稱,該類問題目前統一由華大集團進行回復。截至發稿,華大集團並未對此進行解答。
5年達成16份合作意向
根據網易清流工作室不完全統計,自2013年1月與中坤集團達成合作協議後,在全國範圍內,華大集團及其他控股子公司先後在15個城市與地方政府達成協議,合作「基因小鎮」、「未來小鎮」、「產業園」」等項目(包括蘇州生命健康小鎮)。
2014年8月,濱海華大基因產業研究院和基因科技產業園揭牌儀式在天津空港經濟區舉行。
2016年9月,廣東惠州市政府與華大集團簽署合作協議,確定共同打造華大基因惠州基地,具體合作項目包括未來學院、華大科學小鎮和未來城市研究院等。
同年11月,華大基因、湖北荊門市政府和深圳科健院簽署合作協議,2018年1月《荊門日報》相關報導稱該市「引進鱷魚小鎮、華大基因小鎮、區域可再生能源等一批綠色產業項目」。
2016年12月,湖南益陽市政府稱其與華大集團將在醫學、農業、數據中心、未來小鎮等方面建立戰略合作關係。
2017年,華大集團加快步伐,共簽訂了7份合作協議:
3月,華大集團與陜西韓城市政府就阿凡達基因小鎮簽訂合作協議。
4月,華大集團與新疆烏魯木齊高新區就「華大基因亞歐新村」項目簽約;
同樣是4月,在湖南健康產業園核心園區(昭山)招商推介會上,華大基因科技園項目成功簽約;
5月,華大集團與雲南保山市隆陽區政府簽訂合作協議,內容包括華大智慧農業科技示範園等3個項目。
8月,華大集團、雲南昆明市盤龍區政府、雲南農業大學三方簽署共建「茨壩生物科技小鎮」框架協議。
10月,華大集團與湖南長沙市政府、湘江新區管委會就華大基因長沙生命科技園項目簽署合作協議,該園區將形成「科學研究中心、醫療服務中心、產業孵化中心、商住配套中心」四大板塊。
11月,湖北武漢市光谷將建立華大基因健康小鎮項目;
11月,華大集團旗下華大農業集團與河北張家口市張北縣政府就「華大張北樺皮嶺小鎮」項目簽署框架合作協議。
2018年,華大集團又新增2份合作協議。4月,華大基因、浙江杭州市餘杭區政府與樹蘭醫療管理集團稱將在良渚國際生命科技小鎮,共同建設以基因大數據為核心的「1+3」國際基因谷;6月,華大集團與廣東珠海市政府協議將以發展生命科技園為重點在健康民生等項目展開合作。
上述項目是否都與早期的旅遊地產項目類似?強調「永遠不會從事商業性質的房地產開發」的華大集團及其相關控股公司扮演著什麼角色,華大集團更多承擔的是技術研發功能還是商業經營功能?截至發稿,華大集團未能對此給予回復。
飽受爭議的華大基因
由於上述項目大多處於達成協議或前期籌備階段,「圈地」這一言論或許為時過早。但華大集團與地方政府在產業小鎮上的合作,可能為日後華大基因與當地業務合作帶來潛在優勢。
根據華大基因招股書,在華大基因基因組學應用行業的經營模式中,分為直銷、代理和政府合作模式。其中政府合作的盈利模式為:「通過政府管道,在區域內迅速以低行銷費用拓展銷售規模,盈利來源於規模經濟效應。「
同時,根據華大基因財報顯示,其曾因不同原因獲得政府補貼。比如,前文提及的於2014年8月舉行揭牌儀式的濱海華大基因產業研究院。根據華大基因2017年年報中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這一項目獲得天津市濱海新區科學技術委員會447.44萬元補助,天津港保稅區財政局60萬元補助。
不過僅目前來看,前合作夥伴「圈地」的實名舉報,讓作為華大集團上市平台的華大基因成為「眾矢之的」。針對舉報,華大基因發布澄清公告稱:「華大集團及華大研究院並未在江蘇參與任何房地產項目,也未曾獲得土地資源。」
接踵而來的還有更多負面信息。7月13日,一篇名為《華大癌變》對華大基因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技術以及相關業務提出質疑。在2017年年報中,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技術被華大基因歸屬於生育健康類產品業務。生育健康類產品業務是華大基因主要營收來源,2016年和2017年,華大基因生育健康類產品營收分別達9.29億元、11.36億元,占營收比重54.29%、54.21%。而這一產品雖然在華大基因分產品業務中毛利率最高,但2017年依然同比下滑8.64%,降為67.77%。
一直以來,雖然身為國內基因檢測行業龍頭老大,華大基因未能擺脫外界對其科研技術的質疑,甚至與「基因界騰訊」相對,有人將其比喻為「基因界富士康」。
一個直觀的數據是,2017年全年華大基因研發人員由2016年的448人上升至532人,,但研發投入的費用由2016年的1.77億元下降至1.74億元,研發投入費用占比營業收入由2016年的10.33%下降至2017年的8.32%。而基因行業巨頭美國公司Illumina2017年研發投入達到5.46億美元,研發投入占比達19.84%。
另一方面,研發費用下降的華大基因銷售費用則在同比增長,2016年至2017年華大基因銷售費用從3.28億元增長4.02億元,同比增長22.6%。
「華大基因在行業內是比較大的公司,但它的主力業務還是有天花板的,所以未來發展的前景需要看無創產前之外的業務商業化能力。華大基因目前其他業務還沒有很好的商業化。」醫療戰略咨詢公司Latitude Health創始人趙衡對網易清流工作室表示。
趙衡所說的天花板在於,根據Lattude Health的報告《精準醫療的商業化挑戰》分析,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是基因檢測服務行業中商業化程度最高的,但在美國也只是針對高危人群的篩查被支付方接受了,而中國要將這類項目納入醫保的壓力很大。中國的服務提供商雖然在硬件技術上和國際服務商處於同一起跑線,但整體後端的分析能力的創新上可能弱於國際競爭對手。再加上高危人群比例相對恒定,及中國育齡期婦女人口在減少等客觀因素,市場發展的潛力不確定性極高。
推薦閱讀:
《《華大癌變》刷屏:一文秒懂無創DNA檢查與羊水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