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做到這3點,也可以成為孩子的好「老師」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懷胎十月,第一次迎來了這個小生命——孩子。初次當父母的時候,很多人在心裡都暗暗決定,無論家庭條件如何,都要給孩子最豐厚的物質滿足。或許正是這樣的心理,當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父母明知無理,但隨著孩子的哭鬧也會滿足了一次又一次。這樣無限的惡性循環,發現孩子離我們心目中的「完美」有了差距。身為父母,只能伴孩子一段路,如果我們沒有在孩子最好的年紀給與正確的引導,那將是終身的遺憾。

媽媽做到這3點,也可以成為孩子的好「老師」 親子 第1張

當孩子降臨的第一天起,父母就有了雙重的角色身份,既是孩子的父母,更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第一任老師,讀到尹老師《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的時候,更讓我有了一些感悟

一、對待孩子——要永遠的保持一顆童真的心態

孩子不是因為長大,或成功而活著,孩子首先是為「童年」而活著。而往往我們總會按照「大人」的意圖和想法來強迫要求孩子的行為,用自己理想中的模式來設計孩子的人生。

所以當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理想要求的時候,我們就不願意將心比心,蹲下來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他為什麼會這樣的原因。很多父母用著「都是為孩子好」的借口「在愛的名義下施暴」。這個墜落的天使,需要我們保持一顆豁達的心態,和孩子目光平視,擁抱和接納他們,這個小天使才可以擁有一雙翅膀去翱翔。當看著他們一點點的長大,在你用心的培養下,他擁有了好的性格,好的品質,好的習慣,那將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情呀。

媽媽做到這3點,也可以成為孩子的好「老師」 親子 第2張

二、培養孩子——要激發持久的學習興趣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在完成作業的時候,我就在旁邊陪著她,多陪伴不是好的事情嗎?可往往不一會就聽到媽媽這樣說:「你這怎麼寫的」?媽媽從陪伴著變成了實至名歸的一名「監工」。在這樣之下,孩子會覺得自己不是一個自由的人,豈能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

對孩子,不要急功近利,慢慢的培養,慢慢並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模式,而是持久恒心的堅持。要去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他成為自主的孩童。

媽媽做到這3點,也可以成為孩子的好「老師」 親子 第3張

三、關注孩子——留給她更多的時間

這兩句話並不矛盾,在留給她自由時間的同時,默默地關注,花點心思去給孩子創造正確的教育空間。

大多數人,愛聽話的孩子比較容易,愛頑皮的孩子比較難,用「好孩子」的標準衡量每一個孩子,就會讓孩子背負太多的壓力。所以作為父母更要學會塑造自己的「老師」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