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開元29年,編制官員近1.9萬,1萬是買的…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唐玄宗開元29年,編制官員近1.9萬,1萬是買的… 歷史 第1張

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明朝那些事兒 講的歷史是真的嗎|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極簡中國遊牧民族史|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

唐玄宗開元29年,編制官員近1.9萬,1萬是買的… 歷史 第2張

配圖 唐朝壁畫

今天說唐朝官場有5點小荒唐?

01、泛濫成災的「斜封官」

唐中宗時期,

有一種政府官員叫「斜封官」,

是非經正式程序任命的官員,

是時人對這種官員蔑視性的稱呼。

所謂「斜封官」,

實際上就是花錢買來的官,

最初是深受父母鐘愛、自封皇太女、恃寵驕橫、權傾天下的安樂公主,

以皇上名義公開賣官鬻爵搞出來的玩意兒,

其得名源於這種官員的任命書不好從正門發出,

是從皇宮的側門發出,

並且斜著封口送到主管部門的。

斜者,不正也,

說明這種官職來路不正。

斜封官雖然狗肉上不得席面,

也為朝野正直人士所不齒,

但價格卻不菲,

一個至少三十萬錢。

賣官鬻爵的巨額收益,

讓宮里的女人都得了紅眼病,

安樂公主幹得,

咱們為毛幹不得?

於是,韋皇后、長寧公主等公主,

以及皇后妹妹郕國夫人、上官婕妤、婕妤母沛國夫人鄭氏、尚宮柴氏、賀婁氏、女巫第五英兒 、隴西夫人趙氏等人,

紛紛受賄售官,

唐中宗的寵妃也不甘人後,

明里暗里地做起了賣官鬻爵生意。

這樣的生意,

這幫人一年竟然要做四次,

還因此誕生了一個叫「四銓」的專有名詞,

一些官位不夠,

便設雙職或者多職,

搞得時人去某衙門見某某書記,

都免不了要被問:

你是要見王書記,還是李書記,還是張書記?

來人如果說別的書記他都不見,

他只見第一書記,

得到的回答是:沒錯,他們都是第一書記!

歷朝歷代都有賣官鬻爵現象,

為什麼偏偏拿它說事?

因為這種荒唐的官員任命模式,

實在是太毀三觀了,

僅數量就超出「正規」官員的許多倍,

每年竟然多達數萬名,

以至於到了「三無坐處」的地步。

這里的「三」,

指的是宰相、左右台禦史、員外官,

由於大大超過了編制,

衙門里都擠不下,

官員上班的時候竟然連坐處都沒有,

把辦公室擠成了沙丁魚罐頭!

據《資治通鑒》記載,

由於大肆賣官鬻爵,

要授官的人太多,

現有的官位嚴重不夠,

把之後三年的空缺都提前占了——

授擬不足,逆用三年闕。

後來的唐玄宗時期,

開元二十九年,

朝廷核定過一次官員的編制定員,

全國官員正式編制名額應為18805人,

其中京官2620人,

地方官16285人,

可之前的「斜封官」每年就達數萬名,

超員之多,

足以讓人瞠目結舌。

唐玄宗開元29年,編制官員近1.9萬,1萬是買的… 歷史 第3張

02、負薪求官

洛陽殖業坊內有一座古墓,

據說是西晉名士、「竹林七賢」之一王戎的墓,

墓北面有一排商鋪,

第一家鋪子的老板名叫趙仁獎,

這人雖然沒文化,

但做生意是把好手,

賺了不少錢,

便想弄個官做。

也不知他怎麼認識了一個宦官,

便叫這個閹貨朋友幫忙,

給他謀個一官半職,

宦官朋友對他說,

為了增大保險系數,

咱們兩條腿走路,

除了我幫你運籌,

你自己也得出把力,

讓他去自薦。

於是某一天,

皇宮門前出現了一個身背一捆柴火的人,

大喊著要見皇上,

那人便是趙仁獎,

他聽了宦官朋友的提醒,

自薦來了。

這不是他的發明,

古已有之,

叫「諧闕」,

是除了科舉考試之外的另一種謀官方式。

所謂「諧闕」,

就是直接去見皇上,

獻上寶物的同時獻上對國家發展有利的「錦囊妙計」,

如果皇上認為你說得對,

馬上給你官做。

給皇上上書,

提出你的治國方略,

也包括在內。

史上比較有名的「諧闕」,

是武則天長壽元年,

襄州一個姓胡的人抓了一只烏龜獻給武則天。

一只烏龜,

算什麼寶物?

他這只烏龜,

還真的與眾不同,

肚子上竟然有「天子萬萬歲」五個紅字!

可惜這個姓胡的,

挖空心思來了這麼一出,

做夢也沒想到被當時在場的宰相李昭德識破,

李昭德找來一把小刀,

幾下就把那幾個紅字刮掉了,

原來是用紅漆寫上去的!

也就是說,

要想直接見到皇上,

首先得有一個寶物當敲門磚,

趙仁獎背的卻是一捆柴,

難道皇上缺柴燒?

萬萬沒想到,

唐中宗還真把這捆柴當成了寶貝,

因為趙仁獎說他這捆柴,

可不是一般的柴,

是能夠「助國家調鼎」的柴,

所以他自己不敢用,

特地拿來獻給皇上,

獻給國家。

如此求官,

是不是有些荒唐?

唐中宗卻不這麼看,

他說「負薪是願為國家效力的標誌,

說明趙先生有宰臣之心」,

當天便封了他一個監察禦史,

讓他到禦史台去上班。

人家吃的是小商人飯,

操的卻是宰臣之心,

這樣的人民多好啊,

多難得啊,

不讓他做官,

簡直天理不容!

那麼趙仁獎到底有何本事呢?

他會唱歌,

而且只會唱一首名叫《黃獐》的歌,

這首歌,竟然還被史官記錄了下來:

黃獐,黃獐,草里藏,彎弓射你傷。

由於他除了會唱這首歌,

其他什麼都不會,

連開會做個筆記都做不到,

到睿宗朝時被降職為上蔡縣丞。

有一次他到京城出差,

借機去拜訪禦史台的老同事,

禦史倪若水對同事楊茂直說,

這家夥純粹是個蠢貨,

既胡作非為又卑劣無能。

他們看不慣這種人,

便上書彈劾,

中書令姚崇說,

原來只會唱《黃獐》的就是他呀,

便改任他為州悉縣尉,

並叫他立即赴任。

據說趙仁獎在禦史台任職期間,

因為沒有別的能力,

只好給同事們唱《黃獐》歌,

而且還有些自鳴得意,

意思是你們雖然辦事能力比我強,

但你們不會唱歌啊。

趙仁獎初任監察禦史的時候,

到朝中權貴那里去道謝,

幾個朝士陪同他去,

路上遇到一個胡人背著兩捆柴,

一個朝士說,

這個胡人應該授以殿中禦中,

有人不解,

那個朝士說,

趙仁獎僅背了一捆柴,

便被授予監察禦史,

這個胡人背了兩捆,

當然應該授以更高官職。

那個朝士的話,

與其說是對趙仁獎的諷刺,

不如說是對這種荒唐的授官制度的諷刺。

03、沒事瞎折騰

薑師度,河北人,

中過明經科,

唐玄宗時期官員,

擔任過的官職一大串,

易州刺史、河北道巡察兼兼支度營田使、加銀青光祿大夫、大理卿、司農卿、陜州刺史,

等等等等。

這人以清廉著稱,

不貪污不腐敗,

清廉倒是清廉了,

卻喜歡瞎折騰。

比如在任滄州刺史兼按察使的時候,

當地並無河道,

即使有也只是小河溝,

無法行船,

各種運輸依靠陸路,

他下令開鑿河道,

修築堤壩,

往河道里灌水,

用以運輸糧食,

搞得州屬各縣苦不堪言,

浪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

卻毫無效果。

由於他是「老大」,

沒人約束,

也沒人敢約束,

導致他的瞎折騰變本加厲,

接著又不顧客觀條件的制約,

擅自改變當地傳統的種植方式,

命令百姓在魯城縣內開墾水田種水稻。

水稻倒是長起來了,

稻穗卻被螃蟹吃得精光,

眼看顆粒無收,

又命令老百姓去捉螃蟹,

老百姓被折騰得夠嗆,

就「送」了他一首歌謠:

魯地一種稻,一概被水沒。

年年索蟹夫,百姓不可活。

瞎折騰的後果如此嚴重,

按理說他應該有所收斂,

至少以後在「標新立異」時,

應該與其他官員開個會討論一哈,

來個可行性研究,

可他不,依然靠拍腦袋做事。

更荒唐的事情,

發生在他任陜州刺史時,

有一天他一拍腦袋,

說他想到一個妙計,

按此行事,

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

他所說的妙計,

是在糧倉旁邊建一座註樓,

然後從糧倉處開始建槽,

一直建到河邊。

建這個槽幹什麼用呢?放米!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

水往低處流,

可是米不是水呀,

再說那通往河邊的槽可不短,

長達數千丈,

讓米自然流動這麼長的距離,

除非那些米長了腳。

那些米既沒長腳,

也聽不懂人話,

不明白人類的心思,

所以走著走著就不走了,

堆積在槽里,

薑師度只好安排人力,

拿著這樣那樣的工具往前推。

這樣一來,

不但損耗很大,

有的米竟然被「碾」成了粉末,

大風一吹,

白色的「沙塵暴」沖天而起,

可壯觀了!

有人做過估算,

傳送一槽米,

至少損失百石,

折合成錢上千萬。

尤其荒唐的是,

這些損失,

他竟然叫負責「槽運」的人賠償,

那些人把家產陪光也不夠。

他倒是很「通情達理」,

知道他們確實賠不起,

就讓他們自己報損耗,

那些人當然不傻,

盡量往少里報,

這樣倒是賠得起了,

可是國家的損失就大了,

後來因為這種方法太害人,

才不得不停了下來。

如此荒唐之事竟然沒人問責,

還被史官以「歌頌」的形式記錄下來,

真是匪夷所思!

04、攀比成風

開元二十三年,

洛陽五鳳樓舉辦大型宴飲活動,

唐玄宗也去了。

也許都想看看皇上尊容的緣故,

那天可謂萬人空巷,

樓下觀者如雲,

秩序相當混亂,

負責警衛工作的金吾衛拿棒子亂敲,

也無濟於事。

唐玄宗很生氣,

高力士便推薦了河南丞嚴安之,

這人一向果斷嚴厲,

叫他來維持秩序,

一定比金吾衛管用。

嚴安之果然有辦法,

他在五鳳樓下畫了一條線,

然後高聲宣布,

越此線者立斬不饒!

三天聚會時間里,

沒有一個人敢越過那條線,

於是,嚴安之和他的「嚴公界境」,

同時傳遍了全國。

在《新唐書》中,

嚴安之是以酷吏的形象出現的,

說他在當河南丞的時候,

給犯人用刑時專門打犯人身上腫爛的地方,

打得血流如註他才高興。

據《封氏聞見記》記載,

當時的官場大興攀比之風,

嚴安之和一個叫崔譚的,

都為京師所在縣的縣尉時,

不但平時互相攀比,

竟然還把攀比之風帶到了對待犯人上:

嚴安之、崔譚俱為赤尉。譚力行猛政,恐安之名出己右,每事欲先之。安之使五伯執大杖引前,譚則益粗其杖。安之越粗,譚亦轉粗之。如此,大如椽,力不能舉。

大意是說,

這兩人同為縣尉的時候,

崔譚對犯人愛用酷刑,

嚴安之也愛,

兩人都想壓對方一頭,

看誰更酷,

當嚴安之用一根大棒毆打犯人時,

崔譚就用一根更大的,

嚴安之一看對方壓過了自己,

便去做了一根更粗大的,

兩人便這樣比來比去,

導致打人的棒子越來越大,

直到大如房梁,

衙役們舉都舉不起來。

粗是比不下去了,

嚴安之就換成小棒,

崔譚立即換了一根更小的,

直到後來比筷子還小。

犯人們可高興了,

可是沒高興太久,

他們就換了一種玩法——

嚴安之乾脆不用棒子打了,

讓衙役直接用手招呼。

崔譚傻眼了,

「果不能學」,

總不能命衙役把手削掉一部分吧!

唐玄宗開元29年,編制官員近1.9萬,1萬是買的… 歷史 第4張

05、拼了命也要升官

唐朝有個不成文的規定,

五品以上才算是官,

做官要做到五品以上,

才挺得起腰桿,

人們也才會把你當個官兒,

才瞧得起你。

對不少官員來說,

這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因為那時的宰相,

也才是正三品。

五品官相當於現在的正廳級,

只有做到了五品以上,

才算高級幹部。

只有做到了五品和五品以上,

也才能做到:

薪水基本不用,

原配基本不碰,

庭院基本靠送,

官轎基本私用。

挖空心思往上爬,

便成了低級官員的「終極使命」。

武則天當政時期(囉嗦一句,雖然武則天篡位後改唐為周,但因「周朝」存在時間太短,史學界不承認這個「朝代」,所以武則天統治時期仍屬於唐朝),

有個名叫甘子布的,

雖然年僅十七歲就當上了左衛軍里的一個參謀長,

相當於現在的團級幹部,

卻是個七品芝麻官,

然後就一直原地踏步,

升不上去,

愁得他茶飯不思,

竟然愁出病來!

他可病得真不是時候,

差點失去跟武則天到嵩山封禪的大好機會,

而這樣的機會,

運氣好的一輩子能遇上一次,

運氣不好的,

一輩子也碰不到一次。

不能去就別去唄,

請個假就行了唄!

這可不是請假那麼簡單,

因為去與不去,

關係到今後的前程!

雖然跟著皇上去封禪不一定個個都會升官,

但是這是一個向皇上表忠心的機會啊,

忠心表得好,

皇上一高興,

升官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他決定哪怕拼了這條命,

也要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病了不能走路,

連車都坐不穩,

怎麼辦?

這點小問題,

難不倒他,

他把自己綁在驢車上,

視死如歸地加入了封禪的隊伍。

據說,老甘的「無比忠誠」,

把武則天感動得熱淚盈眶,

抓住他的手哽咽著說了半句話:

「老甘是個好同志…」

封禪回來後,

老甘如願以償地升了官,

武則天特旨將他恩加兩級。

夢寐以求的五品官倒是當上了,

可是這個代價也太大了,

由於未能經受住長途顛簸披星戴月風餐露宿的考驗,

他回家以後病情加重,

親戚鄰里來道喜,

連床都起不來了,

賀喜的客人還沒走就一命嗚呼,

連新官帽和新官服都沒來得及穿戴。

唐玄宗開元29年,編制官員近1.9萬,1萬是買的… 歷史 第5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