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為什麼不能玩手機?」這是我見過最現實的答案!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是我的責任

昨天在微信朋友圈裡,看到了一個很久沒有聯繫的朋友吐槽,她和老公都上海工作,孩子就交給老家的婆婆帶,可能老人是精力有限,還只有6歲的兒子,一回家就拿起手機看視頻、玩遊戲,玩的比爺爺奶奶還順溜。

小小年紀就癡迷於手機,這讓朋友很是擔憂。

周末與姐姐一家吃飯,3歲半的小外甥用手機看動畫片,邊看邊揉眼睛。姐姐說,孩子因為經常玩手機,得了幹眼症,這幾天正在上眼藥水,說著姐姐就把手機搶了過來。

結果小外甥猛地一下趴在地上,邊蹬腿邊「哇哇」大哭。無奈,姐姐又把手機塞了回去,他才停止哭泣慢慢站起來。

手機從什麼時候起,成「哄娃神器」了?

「媽媽,我為什麼不能玩手機?」這是我見過最現實的答案! 親子 第1張

現在是互聯網時代,生活中到處都是低頭一族,大到七八十歲的老人,小到剛會說話的娃娃,人人都手拿手機,整天樂此不疲。

很多家長,包括年輕父母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安撫孩子的方式就是給他玩手機。孩子一哭鬧,手機遞上去,馬上就安靜了。有些孩子真的很小很小,有的還裹著尿不濕!

可是這樣對孩子真的好嗎?

1

「蘋果手機之父」喬布斯,生前卻不讓自己的三個孩子玩iPad和手機。

他說:「我們限制孩子們在家裡使用電子產品。」

「微軟之父」比爾蓋茨,在自己的孩子到了14歲,才給他們配備了手機

作為研發者,他深知智能產品對孩子的傷害。

現在,很多孩子早早戴上了眼鏡,多是因為過早接觸電子螢幕造成的。

因為孩子的視力還沒有發育完全,他們看東西往往是沒有立體感的,這個時候如果總是使用電子產品,對視覺發育將會產生很大影響。

長此下去就會導致視力下降,近視度數加深等問題。

有數據顯示,近年來,大陸兒童青少年近視發生率呈上升趨勢,且隨年齡增長有明顯增加。2014年,教育部「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顯示,中國小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達到45.71%,初中生達到74.36%,高中生達到83.28%。

而且這些數據還在不斷攀升。

「媽媽,我為什麼不能玩手機?」這是我見過最現實的答案! 親子 第2張

很多動畫視頻或者兒童遊戲大多色彩艷麗,畫面轉換過快極容易轉移和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長時間觀看不利於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長此以往,他們做事情就會變得沒有耐心。

有家些長說孩子成績不好,上課經常開小差,坐不住……那麼其實這些都和注意力有關係。

此外網路內容很混雜,孩子接觸到的內容可能會對他們的心理和性格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

2

世界衛生組織(WHO)曾發布了關於手機輻射潛在危險的健康警告,雖然調查結果仍有爭議,但足以引起人們的關注。

美國國家科學院和環境研究委員會教授Devra Davis在 《斷開連接:關於手機輻射的真相,如何保護您的家庭》一書中提到:

我們的孩子會在較早的年齡和較長的時間內接觸到手機,他們會容易受到輻射的影響,因為他們的神經系統沒有完全發育。

江蘇一位家長帶著9歲的兒子到醫院就診。家長反映,近一個月來,兒子經常感到脖子酸脹,有時手指也會發麻。

CT檢查發現,這名9歲男童的頸椎出了問題。正常人頸椎帶有前曲的弧度,而這名9歲男童的頸椎變成了一條直線!

「媽媽,我為什麼不能玩手機?」這是我見過最現實的答案! 親子 第3張

經過了解,最近一年多來,這名9歲男童經常低頭長時間玩手機。醫生介紹說,低頭看手機,頸椎所承受的重量是垂直時的3倍,如果姿勢不當,可能讓頸椎承受多達27公斤的重量!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兒科副主任杜軍保指出:

長時間使用手機對兒童的生長髮育不利,尤其對人體眼睛的傷害最大;長時間低頭看視頻、玩遊戲會可能導致手指發育畸形,對頸椎也會帶來很大傷害。

3

8月24日上午在衡陽某一高層小區,因向母親討要手機玩被拒,五歲男孩把自己反鎖在房間,從三十一樓跳下摔死在五樓平台。當時孩子父母親以及爺爺奶奶都在家,可惜沒能及時阻止,救回孩子。

「媽媽,我為什麼不能玩手機?」這是我見過最現實的答案! 親子 第4張

前段時間,寧波一位醫生一晚上接診兩個孩子:一個連砍自己6刀,刀刀見骨;另一個從6樓跳下,沒能搶救回來。

「媽媽,我為什麼不能玩手機?」這是我見過最現實的答案! 親子 第5張

這幾個孩子自殘、自殺的原因,都只是家長不讓玩手機!

也許有人會說就算沒有手機,孩子也會被慣壞,因為父母用了錯誤的教育方式。

可能並不全是手機的錯,但手機讓孩子生了心魔,失去了最後的理智與自控。

一位心理學家說:

過度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對孩子個性的形成和發展大有損害,孩子會出現焦慮、抑鬱、暴躁、冷漠、自閉、人格分裂,甚至暴力行為。

4

在這樣一個智能化時代,父母應該如何平衡孩子和手機之間的關係?

▌先培養閱讀習慣,再接觸電子產品

腦科學家洪蘭建議:當孩子的閱讀習慣和興趣被培養好後,再接觸動態的電子屏才好。

「媽媽,我為什麼不能玩手機?」這是我見過最現實的答案! 親子 第6張

▌對玩電子產品的時間做出約定

很多國家的兒童機構都建議:

2歲前最好不要接觸電子產品。

3-6歲可以適當使用手機,每日3次以內,一次十幾分鐘。

很多時候,孩子對一些事物是沒有抵抗力的,這就需要大人的規劃和約束。

我們可以給孩子設定一個規則,比如放學後可以玩半個小時手機,周六日可以看一部電影,較小的孩子每天只能看一集動畫片等 。

父母和孩子達成共識後,就不會因為玩的次數和時長髮生爭議和衝突問題,會讓親子關係更加融洽。

▌父母要先放下手機

有一次,天天問我:「為什麼你們大人可以玩手機,小朋友就不可以玩呢?」

兒子的話令我很震驚,雖然面不改色,但我內心早已惴惴不安了。這讓我意識到孩子不是天生愛玩手機,而是我們大人平時自己愛玩手機,孩子只是模仿和參照大人的行為而已。

孩子獨自堆積木,而你卻在打遊戲?孩子想聽你講故事,可你卻在追網劇?

「媽媽,我為什麼不能玩手機?」這是我見過最現實的答案! 親子 第7張

也許做父母的早就意識到這一點,只是沒有經得住手機的誘惑,反而抱著一絲僥幸心理。

陪著不等於陪伴,遊戲可以缺席,但成長不能缺位;連續劇可以重播,但童年不能重來。

▌用陪伴讓孩子見識更大的天地

龍應台說:「玩,是天地間學問的根本。」

最優秀的父母,是最會帶著孩子玩的父母。

帶孩子散步、旅行、博覽群書,孩子會在自然中觀察蟲居、鳥鳴、草露,感知山、海、雲、霧之美,在大自然中拓展眼界和胸懷。

從小被自然灌溉,被人文浸潤,被書香熏染的孩子,興趣廣泛,心中自有大世界,又怎會沉溺於手機等電子產品中?

後台回復代碼「99」聽故事

01情緒管理02習慣養成03價值觀04安全05認知

06入園焦慮07生命教育08性教育09親情10友情

11國際大師12中國原創13聖誕節14女生15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