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寵物死了,我也一樣 | 17個失寵者的故事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都市青年看似牢固的幸福生活,會在寵物離開的瞬間土崩瓦解。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身邊的同事幾乎「人手一寵」。全天高壓的工作結束,回家擼兩把自己的毛孩子,疲累瞬間就能得到治愈。哪怕還沒步入養寵大軍,睡前用手機刷刷奶貓奶狗們的小視頻,照樣也能在雲吸貓中嘗到甜蜜的滋味,帶著微笑入睡。

難怪會有人說,養一只寵物,是迅速提升生活幸福感的不二之選。

但沉浸在幸福中的人們常常忘記,寵物也會有注定離開的一天。更加殘酷的現實是,當那一刻真實到來,失去愛寵的主人們,仍不得不一個人,繼續日復一日地生活,走過依舊漫長的人生。

今天,我們聆聽了一些有關「失寵族」的故事。失去寵物,不亞於失去任何一位親人的痛苦。他們有的仍在掙扎,有的選擇放下。

我們的心情也隨著這些故事起伏。揪心,難過,不忍。但更多的,是溫暖和感動。

這是一堂有關愛與生死的人生課。

她一直撐到我們回家

@CC,女,25歲,北京

我的貓叫黃豆,她陪了我十幾年。最後的日子,我其實隱隱有些預感,對於一只小貓貓來說,她太老了。今年4月26日我和老公下班到家,發現她躺在自己的小毯子上喵喵叫著,已經睜不開眼。我和老公就摸著她,輕聲叫著她的名字。幾分鐘後,她就走了。

後來有一天我拿著黃豆愛玩的小老鼠在發呆,老公跟我說,「我相信黃豆是自己選擇了在那時候離開,選擇了我和你都在的時候,如果那天我們回來晚了,她也一定會撐到我們回來。」

聽人說薩摩耶是天使,

我的天使迷路了

@小艾,男,24歲,鄭州

雪糕是一只永遠白白淨淨松松軟軟的薩摩耶。第一次懷孕後產下了四個孩子,但其中兩只在生下來時就已經沒有呼吸了。雪糕一遍遍地舔著那兩個孩子,發出「嗚嗚」的聲音。我不知道該怎麼安慰她。

後來她得了產後抑鬱,不吃不喝,對另外兩個孩子也很疏離。那天我接到媽媽的電話,說雪糕離家出走了。我和家人瘋了一樣開著車一路找到另一個城市。朋友圈、微博什麼都發了,但至今沒有她的消息。

前幾天陪馬子一起看新上的電影《找到你》,講的是媽媽尋找失蹤女兒的故事。馬子遞給我一包紙巾,說你怎麼哭得比我還厲害,我沒說話。聽人說薩摩耶是天使,我的天使迷路了。

我看著他在醫院門口大哭,

無能為力

@陳醫生,寵物醫師,男,31歲,北京

我們醫院來過一只叫跳跳的貓,主人是個小夥子,二十五六歲,臉上永遠掛著笑。我們給貓咪導尿、做胃鏡、沖洗膀胱,跳跳難受地輕聲嗚咽,他倒是還在一旁沖著貓做鬼臉。同事私下裡都說,這小子還挺心寬的。

但跳跳的身體確實撐不住了。當我們詢問他是否能接受安樂死時,他楞了一下,木訥地點了點頭,像是突然丟了魂。

北京的冬天是那種硬邦邦的冷。隨後,他自己走出大門,坐在台階上嚎啕大哭。

我的寵物死了,我也一樣 | 17個失寵者的故事 萌寵 第1張

妹妹就是妹妹,

無論她是人還是狗狗

@郭,女,27歲,北京

那天上班,同事發覺我情緒很低落,紛紛來問我怎麼了。我說我妹妹死了,旁邊傳來了一陣吸氣的聲音,可能大家沒想到會問出這麼大的事情來,一時不知怎麼接話。

後來我解釋說,妹妹是一只狗狗的時候,同事們松了一口氣,說「嗨,嚇我一跳」,「我還以為是你親妹妹呢」,他們都覺得沒什麼大不了。

但這種態度讓我很不舒服。妹妹就是妹妹,無論她是人,還是狗狗。

昨天還那麼可愛的它,

現在只是一攤毫無生氣的肉

@大餅,25歲,女,貴州

送它去殯葬場的路上,我腦子裡就像是在經歷一場黑白默片,整個世界都失去了聲音。坐在後排車座上,我把它抱在懷裡,它和我之間隔了一層用來包裹它的芭蕉葉子。

我不敢相信,昨天還那麼可愛的它,現在就只是一攤毫無生氣的肉。

一路上,我一直低著頭看它。走到半路的時候它開始流血,從嘴裡、耳朵裡、鼻子裡……透過芭蕉葉浸濕了我的褲腿,車座上也變得殷紅一片。我就那麼看著它,一動不動,直到男友打開車門,告訴我殯葬館到了,我才發覺那一路長得瘆人。

我的寵物死了,我也一樣 | 17個失寵者的故事 萌寵 第2張

中產生活的幻想,

在貓生病面前,不堪一擊

@Vivi,女,30歲,台北 – 北京

貓咪病重時每天在醫院要花1000+,而且只能維持她的生命,沒法治好她。發了一條朋友圈「北京是個殘忍的城市,中產生活的幻想在貓生病面前,脆弱得不堪一擊」。

幾分鐘後,很多朋友私信發來了紅包。

我只當了一天的「爺爺」

@Gary,男,27歲,北京

迪迪生產時,我和男朋友都請假陪在她身邊。新出生的貓咪比我的手心兒還小,我捧著它對男友說:「我當爺爺啦。」

第二天一覺醒來,我看到迪迪臥在枕頭邊,心裡納悶:她這時候不應該陪在小寶寶身邊嗎?還正想著,我就在它們的窩裡發現了小貓的屍體。

哭了一整天。

男友說,「從前我們吵架分手,你都沒這麼難受過」。

爺爺和狗狗,

我不知道是誰走了

@詠,女,32歲,廣州

從前小區裡有位老爺爺,每天都在我差不多下班的時候到樓下遛狗。爺爺和他的吉娃娃走得很慢,遇到他們時我總是忍不住搭訕幾句(雖然我其實是個社恐),摸摸小狗的腦袋。他有一次笑著說「別看我家兜兜個兒頭小,年紀換算成人的話,沒準兒比我歲數都大呢」。

後來有一天突然看不到他們下樓了,連續幾天下班我都在小區裡多轉兩圈,但都沒找到他們。我不知道,是爺爺走了,還是狗狗走了。

我的寵物死了,我也一樣 | 17個失寵者的故事 萌寵 第3張

你是我的寶石,

在離我心臟最近的地方

@鋒,男,37歲,北京

12480塊,我把它的骨灰做成了寶石。這是我能想到最體面的、把它留在身邊的方式。

此時此刻,它就在我的脖子上,在離我心臟最近的地方。

愛它,

是我愛他的方式

@twotwo,男,22歲,北京

暗戀三年,我始終不敢主動和他說話,直到他領養了一只小貓咪。我不停地給他寄各種貓糧、零食和玩具。打開淘寶界面,完全是一個貓咪用品的世界。

我愛貓,但我更感謝這只小貓,它的存在,給了我愛他的方式和理由。

但上個月,貓咪突然去世,我的生活也突然變得灰暗了起來——不僅因為它的離開而難過,還為自己不得不再次退出他的世界傷心。

沒了貓咪,我又弄丟了和主動他說話的「借口」。

我扔掉了與他相關的一切,

一點不留

@伍K,男,24歲,廣州

他死後,我一連發了半個月的燒。病愈,我扔掉了和他相關的一切。狗窩、狗糧、玩具……一件也沒有留下。

我很難用語言形容那種感覺。非常痛。但我必須強迫自己走出來。現在看到別人的寵物,我依然覺得很可愛,但我以後都不會再養寵物了。

從前,我是他生命中唯一一位主人。往後,我要他成為我生命中唯一一只寵物。

我的寵物死了,我也一樣 | 17個失寵者的故事 萌寵 第4張

直到現在,我仍會下意識地檢查,

陽台門關沒關好

@球媽,女,23歲,北京

前段日子我男朋友跟我說:「為什麼你老讓我關陽台門啊?通通風不好嗎?」我當時就愣了一下。

從小我媽就會不厭其煩地在我耳邊叮囑說,「一定要關陽台門啊,別讓貓過去,危險」,在我自己都沒發覺的情況下就已經成了習慣。

我沒想改掉這個習慣,因為這是球球留給我的。

那個微信群,

再沒人說過話

@嫚月,女,34歲,呼和浩特

貓病重的時候,有個5人的小群,一個朋友把群名改成了「希希公主後援會」。希希是我貓的名字。

後來貓去世了,沒人敢去改名,也不敢再在群裡說話。

再和家裡視頻的時候,

突然不知該說什麼了

@陳帆,男,30歲,長春 – 上海

多多是爸媽在老家養的一只泰迪。我在北京工作,每次和家裡視頻通話,最主要的活動就是隔著手機陪多多玩耍。

得知多多去世的消息後,我一直在心裡強迫自己不去想。畢竟相隔千里,我完全可以假裝它還在。

直到上周,又和爸媽撥通了視頻電話,仨人端著手機,彼此突然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了。

我的寵物死了,我也一樣 | 17個失寵者的故事 萌寵 第5張

我對安檢員說:「這個小罐子,是骨灰」

@晚,男,25歲,貴陽 – 烏鎮 – 拉薩 – 北京

喵喵離開後的幾年裡,我離開家鄉,到過水鄉烏鎮,去過青藏高原,在嶺南經歷了四個春秋,來北京消耗了一千個日日夜夜。每一次帶著全部身家都會到達一個不同的目的地,但每次經過機場安檢時,都會和安檢員作出同樣的解釋——行李箱中的「這個小罐子,是骨灰」。

因為在它離開那天,我曾暗自承諾:不管剩下的時間裡,自己會漂泊到世界的哪個角落,都會把它帶在身邊。

我為你準備了玫瑰花

@曉琮,男,28歲,廣州

養咻咻之前,我就喜歡玫瑰,把它帶回家後發現它總喜歡趁我不注意的時候爬到擺著花瓶的桌子上去,伸著爪子抓花瓣吃。我害怕它吃了會生病,先是把花挪到了更高的位置,但下班之後還是看到了被它咬了一半的花苞掉在地上。從那之後,就戒了家裡玫瑰不斷的習慣。

自從它離開後,我又開始給家裡擺上玫瑰,但花不再是桌子上散發著香氣的裝飾,而成了它骨灰盒前面的紀念品。

我的寵物死了,我也一樣 | 17個失寵者的故事 萌寵 第6張

你在夢裡,

我不願醒來

@8哥,男,26歲,北京

《大魚海棠》上映的那一年,已經是小團子離開後的第四年。漆黑的電影院裡,主題曲突然響起——

你是否 已化作風雨

穿越時光 來到這裡

秋去春來 海棠花開

你在夢裡 我不願醒來

我突然回憶起手指陷進它絨毛裡的那種觸感,溫暖又柔軟,鼻頭不禁一酸,在散場的人群中失聲哭泣。

是呢,我也總是心懷感激,能在這個冰冷的世界裡,有幸遇到那麼溫暖而柔軟的你。

這不是一個輕鬆的話題。

編輯們大多也有自己的寵物,很多故事採訪時聽哭一次,整理錄音時又掉眼淚。所以在最終成文時,我們不斷地提醒自己,不去刻意渲染情緒,要保持應有的冷靜和克制。

我們不想把「失寵族」與悲傷劃上等號。尋找採訪對象時,我們小心翼翼,很怕話題冒犯到別人;但事實上,遇到的每一位朋友都能慷慨、坦誠地與我們分享。悲傷沒有獲得勝利,只有愛與溫暖留在心底。

還有很多沒來得及講的故事。

比如也有人,選擇將去世後的貓做成標本,擺放在家裡,「就好像它只是睡著了」;

比如曾在年初登上《奇葩大會》的吳彤,創辦了自己的 Qplanet,不喜歡冰冷的骨灰盒,所以專門為小動物們設計了更溫馨、可愛的「家」;

比如《Vanity Fair》曾刊登的一篇報導,記錄了韓國 Sooam 生物科技研究基金會將克隆寵物做到商業化的故事——只要一份表層細胞和10萬美金,你就能讓自己的寵物「起死回生」……

新的事物正在湧現,新的邊界在被探索,我們不願妄自評論對錯,惟願堅守對生命的敬意。

房租依然不低,地鐵還是很擠,父母催婚的頻率越來越密集,升職加薪的奢望卻遙遙無期……巨大的生活壓力之下,寵物,似乎成了都市青年們唯一的精神寄托。而如何面對寵物離開後,依舊注定艱難的生活,大約是這些年輕人都不可回避的一道課題。

最後,我們想以喬斯坦·賈德在《蘇菲的世界》中的一段話,作為文章的結尾:

「生命本來就是悲傷而嚴肅的。我們來到這個美好的世界裡,彼此相逢,彼此問候,並結伴同遊一段短暫的時間。然後我們就失去了對方,並且莫名其妙就消失了,就像我們突然莫名其妙地來到世上一般。」

生命的本質是孤獨,你總要學會一個人行走——人是如此,寵物亦然。坦然地面對離別、接受死亡、習慣孤獨,是我們一生的修行。

Created with Sketch.

監制:Rocco

編輯:兔子

撰文:milo、mollie、兔子

採訪:mollie、milo、e+、郭哥、兔子

視覺:nono

Created with Ske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