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1958年6月起,中國媒體上出現一系列令人瞠目結舌的小麥、水稻和大煉鋼鐵等高產新聞,國內媒體將其稱為 「衛星」。第一篇 「衛星」稿件是怎樣在《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出的?50年後,85歲的新華社高級記者方徨站出來,細致地敘述了這個沉痛的故事。
趕往嵖岈山采寫 「奇跡」新聞
1958年6月初的一天,新華社河南分社編委方徨接到豫南遂平縣打來的長途電話,電話那頭的遂平縣委副書記趙光興奮地說: 「遂平嵖岈山夏季小麥大豐收,出現奇跡了,你趕快來吧。」
大躍進
兩天後,方徨趕到嵖岈山。她沒有想到,若干天以前, 「奇跡」已經在嵖岈山下冒頭了。這個農業合作社有一塊5畝多一點的小麥高產田,打場下來一算,平均畝產2105斤,超出這裡的小麥平均畝產大約10倍!《河南日報》搶發了消息。《人民日報》在1版版面中間、算得上第三條的位置也把它登出來了。趙光告訴方徨,之所以打電話叫她親自趕過來,是又發現一塊2畝9分地的高產試驗田,平均畝產可能超過3000斤,可能是河南全省小麥的最高畝產記錄。這就需要新華社記者親手來寫了。
第二天清晨,方徨就由趙光帶著,到幾裡地以外做現場採訪。方徨去的地方是打麥場,連夜收割的小麥運到這裡來脫粒稱重。需要方徨在現場看到的,就是最後稱重的結果。
那確實是壯觀的豐收景象。方徨不由地一聲驚叫: 「有這麼多麥子呀!兩畝地能插下這麼多麥稈兒嗎?」她不叫喚還好,這一聲喊把周圍的農民都不約而同吸引過來,對方徨沒大沒小斥責起來。一個女社員對著方徨大聲喊道: 「我看你不是記者,你是‘保守派’吧?」她馬上解釋,不是不相信,是自己從來沒有見過,太興奮了。
整整一天方徨都守在打麥場,沒人領她到豐收試驗田邊上去看一看,那小塊地裡割下的麥子怎麼源源不斷呢?
「衛星」消息登上《人民日報》頭條
第二天清早,過秤的結果出來了,2畝9分地總產量為10238斤還多一點,平均畝產3530斤7兩5錢,肯定是全國小麥畝產最高紀錄!
方徨立即回到農業社辦公室寫出一篇消息。為快點見報,她直接將電話打到北京《人民日報》編輯部,找熟悉的女編輯李克林。方徨口述文稿,把稿件傳到了北京。
只隔了兩天,1958年6月12日的《人民日報》在頭版頭條發表了方徨采寫的消息。
自從1958年6月遂平縣高產 「衛星」登上了《人民日報》,從地方到中央的各級媒體,掀起了一場競放高產 「衛星」的大競賽,蔚為奇觀。方徨報導的 「衛星」紀錄僅僅保持了4天,6月16日的《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報導消息,湖北谷城縣《王明進創小麥畝產4353斤》。過了7天,《人民日報》於6月23日又報導谷城縣有小麥試驗田畝產4689斤。此後新 「衛星」層出不窮,到這年9月22日,《人民日報》刊登當年小麥衛星最高紀錄《小麥冠軍駕臨青海出現畝產8585斤紀錄》,算是為20世紀的小麥高產 「紀錄」畫上了句號。
對 「衛星」往事的反思
不過到了這個時候,最初趕往嵖岈山采寫 「奇跡」的方徨正在冷靜下來。她開始認真地思考,為什麼是自己,最早趕往嵖岈山去 「放衛星」?待到 「大躍進」風潮過去,終於有一天,她打聽到了事實,當時采寫的那2畝9分地產量,原來是從20多畝高產麥地裡集中起來堆到一起打場的。她頓時感到心靈的巨大創痛。
不僅如此,當時與她合作推出 「衛星稿」的編輯李克林,也很快從思想狂熱中擺脫出來,勇敢地站出來批判 「大躍進」是 「勞民傷財」、是 「蠻幹」,結果在1959年 「反右傾」運動中受到深深的傷害。
方徨和李克林在一起反思,為什麼她們推出了 「衛星」消息?影響方徨的有多重原因。1958年2月下旬剛到河南,方徨就趕往古城登封的唐莊鎮,參加河南省委召開的 「大躍進」現場會。因為採訪發稿在路上耽擱,她遲到了一天,結果受到會議主持者批評,質問她有沒有 「右傾保守」思想,把方徨嚇得不輕。
另一個原因,省委第二書記、省長吳芝圃領頭鬥爭省委第一書記潘復生,扣在潘復生頭上的罪名主要就有潘復生是 「保守派」,因為他認為不能把指標定得太高。幾個月下來,方徨意識到,創造生產奇跡是省委新任主要主管的意圖,而且迎合了領袖的意願。最令方徨心靈震撼的還有女社員那一聲喊: 「我看你不是記者,你是‘保守派’吧?」這句話使方徨不敢往深處追究,照著眼前景象寫出了消息。(摘編自《共產黨員》)
【相關文章導讀】
《非常歷史》
verydaily
長按右圖識別二維碼一鍵關注
敬畏 · 求真 · 鑒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