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代國君魯魏公的疑問:太公之澤及五世,魯國能澤及十世嗎?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在很早以前,周公曾經說薑子牙 「太公之澤及五世」,而說自己的魯國是 「澤及十世」,這是基於薑子牙在齊國推行 「順其俗」,而伯禽在魯國推行 「變其俗」,兩代國君到周王城中向周成王述職時,周公為兩國的發展戰略作出的點評。

實際上這種點評還是非常準確的,齊魯所在的區域都是當年殷商舊族和東夷部族的聚居區域,跟周人隸屬於不同的文化。而齊魯建國的時間短暫,即便伯禽述職的時間也只是在三年而已,也就是說整個地區政治格局並沒有完全穩固。

周公的點評存在某種偏見,也即希望對周人的禮樂制度和體系能夠更快的在分封諸侯國中得到推行。從治理時間上來看,薑子牙僅僅花了三個月時間,而伯禽卻花了三年時間,兩國之間的差別竟是在十倍之間。在常人看來高低之分是非常清楚的。

周公在東征而後,周成王年歲漸長,所謂 「七年還政於周成王」,大約也應該就是這個時期。周公在朝中的地位依然是非常顯赫的,當年東征的影響力還在,而且伯禽也是東征的重要功臣。周公和伯禽是姬姓內族人物,不能授人以柄,就是 「馬上得天下」,卻不能 「馬上治理天下」。因此周公說 「五世」和 「十世」,本質上是貶低薑子牙抬高伯禽。

那麼,齊國到了第五世的時候發生了什麼呢?齊國的第五任君主是齊哀公。事實上這個時期的齊國跟魯國相比稍顯落後,齊國在封國所在區域面臨著諸多衝擊,比如紀國勢力就長年侵擾齊國。而相鄰的魯國則是在第三代魯煬公時代,就已經頻繁的攻滅周邊的東夷部族國家,並且 「築茅闕門」以彰顯魯國聲威,到第五代魯魏公時,魯國已經儼然成為區域的強國,受到原來的東夷部族的朝拜。

齊國的第五世齊哀公受到紀國的詆毀,被天子周夷王施以烹刑,這也許就是周公所說的 「澤及五世」,帶齊哀公時代齊國遭此大難,國中更是陷入無君之局。既然周公的預測如此精準,而魯國是不是真的就能 「澤及十世」呢?當然不是,其實魯國第五代君主魯魏公,是在弒殺兄長魯幽公而後取得君位的,就是所謂的得位不正。

齊國的前面幾代君主苦心孤詣,在齊國地區辛勤耕耘,在獲得周天子的特許征伐權而後,更是大力支持周人在東部地區的開疆拓土,在國內則並沒有開展過更多的政治管控,既採取的是周人和東夷人皆能接受的管理模式,對轄區進行統治,即是 「順其俗」。

這反倒讓齊人找到一條不同於周公所策劃的政治體制,周人既是這個地區的管理者,更是這個地區的適應者。周人和東夷人所形成的基本共識,即是在不反對周人統治的基礎上,周人和東夷人共同開發齊國的土地山川。在齊國前幾代國君時期,齊國大多沒有發生大的政治變亂,國家的威脅大多來自鄰國,尤其是紀國的侵擾。

反而是 「變其俗」而強力推行周禮的魯國,僅僅到第五代魯魏公時代,就發生弒殺國君取而代之的事件,周公的 「澤及十世」似乎是在打自己的臉。重要的是魯魏公弒殺國君是為 「大逆不道」,是與周禮南轅北轍的,卻並沒有受到周天子的叱責,反而是魯魏公的執政事件還超過了被弒殺的魯幽公,這足見的出來周人貴族對周禮的尊崇,僅僅是在第五代就出現裂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