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考了全國第三的探花,父親一看,立馬說:把他降成二甲第一名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這是為什麼呢?

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裡出現過許多出名的歷史人物,比如:康雍乾三位帝王,在爾虞我詐的皇宮中仍然創下了自己的不朽功績,為後人所敬仰樂道。除了他們以外,其實,還有一些特別的人物,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縱貫三朝的官員——張廷玉。

兒子考了全國第三的探花,父親一看,立馬說:把他降成二甲第一名 歷史 第1張

張廷玉作為三朝元老,在雍正王朝,就被命為太子太傅,也就是太子的老師。張廷玉為官也像其他的官員一樣,有著一股子為國家鞠躬盡瘁的熱情,而且,此人雖然官位很高,名望很足,但是,從來做人不會鋒芒畢露,而是謹小慎微,明哲保身。

正是因為如此,張廷玉為官整整五十載,歷經三朝而屹立不倒。在那個水深不見底的官場裡,可謂是做官技能滿分。但是,這個深諳為官之道的老臣,最終,仍然沒能逃得過抄家覆滅的命運。究其原因,他犯了皇家大忌:糾結朋黨,培養勢力。

兒子考了全國第三的探花,父親一看,立馬說:把他降成二甲第一名 歷史 第2張

張廷玉有著一個不錯的出身,家族世代都是官身,從他父親那一輩開始,更是人才輩出,光是進士和進入翰林院的都達到了二三十人之多,家族的勢力十分龐大。且不說他父親的大學士官職,單單是張廷玉本人而言,他除了高官厚祿,還有一個很特別的特長,就是精通滿文。

這一特長也讓皇帝對他很是賞識,於是,雍正時期,張廷玉做官就做到了禮部尚書的高位,並且,並封為太子太保,成了眾位皇子的老師。古代講究尊師重道,對於老師,無論是百姓還是皇家都是非常尊重的,帝王師更是許多讀書人的理想,這一稱呼是他們的畢生榮耀。

張廷玉眾多身份集一身,也深得雍正皇帝的倚重。甚至到了後來,雍正帝把他當成了左膀右臂一樣,離不開他。並且,張廷玉在《澄懷主人自訂年譜》中記述了雍正相中他,並對他賦予厚望。一是他學問優長,「氣度端凝、應對明晰」,有才幹。二是他為自己恩師張英之子。

兒子考了全國第三的探花,父親一看,立馬說:把他降成二甲第一名 歷史 第3張

這對雍正來說,是日後難得的貼己之人。比如說,雍正晚年的時候身體總有不適,一遇到身體不舒服的時候,他就乾脆將自己的政務交給張廷玉去處理。

於是,張廷玉對於進宮這件事習以為常,他自己對這種情況也曾提及。甚至,雍正皇帝事後還總說:「朝中也就這一個可用的大臣而已。」深受聖寵的張廷玉卻並沒有依仗這些專橫跋扈,甚至活的十分小心,時刻警惕著有人會借機會彈劾自己。

後來,他的長子參加科舉考試,成績十分突出,考了個全國第三的探花名次。這對於當時的父母來說那是天大的喜事,該欣喜若狂才是。可是,張廷玉一聽說,不僅沒有高興,反而很是驚懼恐慌,連忙主動請求皇帝將他兒子的名次降了一名,成了二甲第一名。

兒子考了全國第三的探花,父親一看,立馬說:把他降成二甲第一名 歷史 第4張

可能,他這樣做的原因只是怕有心人會趁此機會誣告他。

就這樣,他安安穩穩的過了許多年,張廷玉一直穩穩的做著自己的官,享受著自己的榮寵。過了花甲之年的張廷玉也沒能閒著,被任命主持修撰了《明史》,這對於一個老頭來說是一個比較龐大的工作量。於是,這件事做完之後,張廷玉也覺得心力不足,就起了辭官養老的心思。

又過了幾年,七十多歲的張廷玉就向皇帝提出退休。在古代王朝裡有個不成文的規定:為官者,七十就是該退休的年紀了。張廷玉勤勤懇懇那麼多年,這時候提出退休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但是,連他本人都沒有想到的是,乾隆帝駁回了他的退休申請。

兒子考了全國第三的探花,父親一看,立馬說:把他降成二甲第一名 歷史 第5張

大致理由就是:他為官三朝,勞苦功高,退休回鄉太委屈了,要讓他享太廟之禮。張廷玉這下子不願意了,就說:其實配享太廟也是可以退休的,比如大明時候的劉基。他是說者無心,乾隆帝卻是聽者有意。

原來,劉基雖然表面上是被朱元璋給放回去養老了,實際上暗中派人下毒毒死了他。乾隆帝認為:「張廷玉這是借助這個典故來暗示他對老功臣不厚道。」雖然,當時乾隆帝並沒有說什麼,但是,張廷玉沒走成,這件事也成了他心裡的一個疙瘩,這也正是張廷玉的災難的開始。

兒子考了全國第三的探花,父親一看,立馬說:把他降成二甲第一名 歷史 第6張

年紀太大的張廷玉還是讓乾隆帝允許他退休了,皇帝還專門給了他享太廟的特權。心裡想著張廷玉肯定會千恩萬謝,不想,他居然派了兒子過來謝恩。此時,乾隆也不管他其實是年老體衰,身體不適,就生氣的非要張廷玉回奏。

朝中大臣有一人是張廷玉的門生,知道皇帝生氣了,就派人通知了張廷玉。他向來膽子小,一聽說就慌了,沒等皇帝下旨就跑去請罪。這下子弄巧成拙,犯了皇帝的大忌。乾隆的軍機處最重保密性,這樣一來他就覺得軍機大臣中有張廷玉的朋黨。

兒子考了全國第三的探花,父親一看,立馬說:把他降成二甲第一名 歷史 第7張

這種猜疑讓乾隆不再顧忌師生情誼,果斷找了個借口治罪了。可憐張廷玉老了還晚節不保,一生的謹小慎微也沒能讓他逃脫,所幸最後還是得以終老,配享太廟。

晚清大臣、學者李元度對其評價道:「公以一名相子,迥翔卿貳,文學經濟,已錫然負台輔望矣。」

參考資料:

『《清史列傳》、《大清張廷玉:走在皇帝的刀刃上》、《走近安慶新「國保」:張廷玉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