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林奕華導演的《聊齋Why we chat》11月杭州上演
十年後,張艾嘉和王耀慶再次聯手
這是一場看起來不怎麼「正經」的記者會。
導演林奕華嫌會議室裡的大沙發「權力感太重」,搬來幾把椅子,與記者們圍坐成一個圈,中間還放了個小矮桌。若是在晚上,更像某個志怪夜談會。
他說起了「心理治療」,從蒲松齡的《聊齋》,講到現代社會的畸變,從小說中的故事到舞台上的虛擬與實在,追問自我與生命,觀照情感與婚姻。
11月9日、11日,林奕華的新作《聊齋Why we chat》將在杭州大劇院上演,這也是他的第58部作品——男主角蒲先生和女主角胡小姐,由王耀慶和張艾嘉分飾,這也是繼十年前《華麗上班族》之後,兩人的第二次合作。
這是一個聊天APP引發的故事
林奕華是出了名「歪讀名著」的戲劇導演——從名著中找到與我們當下的聯繫,巧妙地呈現出自己的理解,以現代人的視角講現代人的生活。
這次的《聊齋》也不例外。海報上,「聊齋」兩個字被圈在兩個相對的聊天氣泡框裡。「聊」可以理解為「聊天」,在古言中還有另一個意思,那就是「精神寄托」。「齋」,原本是小書房,一個局促的空間,而現在,困住我們的是那只更小的手機。
男主角蒲先生原本是個作家,但是他發現現在的人都不讀書了,所以他改做APP,開發了一個「溫柔鄉」的聊天軟體,以讓孤獨的人們消磨時間。在這個APP中,出現了善解人意的胡小姐。但那是蒲先生想像出來的,是他彌留意識中的「時空錯置」,將前妻重新設定為了馬子。
「《聊齋》中很多故事講的是本來不能相遇卻相遇,是不同時空中的交流。」林奕華抓住了「時間」的主題,形容這出戲是在「真實與虛幻之間沖浪」。
「我為什麼要做這出戲,因為這就是個很聊齋的時代,跟蒲松齡的那個世界一樣,我們很多人恰恰處於倒錯狀態。」
當我們盯著手機,刷著熱點,百無聊賴地消磨著時間,在林奕華看來,這是被數據時代的邏輯綁架了自我、設定了人生。「你只是在‘劃’和‘看’,並沒有‘讀’和‘想’,更不會有創作和反饋。大家所重視的數據和流量是可以控制跟設計的,我們每天蹚進名為‘熱搜’的河裡,或者我們全部變成這條河,生命就這樣流逝了。」
這是一部現代婚姻的寶鑒
創作這出戲時,林奕華研讀了《聊齋》中的496個故事,他得出了感悟,「這是一部婚姻寶鑒」。
與上半場的男性視角相對,下半場是女性視角,女主角是胡小姐,就跟每一對分手的情侶一樣,戲裡一直強調的原因是,「其實你不懂」,「懂就會變,不變就是不懂」,胡小姐斷然離開了蒲先生。
在林奕華眼中,相愛的兩個人,不能符合彼此的期望,這就是一個在「陰界」、一個在「陽界」。
「如果僅是這樣一個故事梗概,可以被拍成一部電影,叫《前任4》,」林奕華說,但其實這個故事與《前任》系列是有差別的。「《前任》講的是一個情節,主角很糾結的是,在一段關係裡面,到底是贏了還是輸了,是被分手還是主動分手。更在意的是‘為什麼沒有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聊齋》是說人在感情中成長成熟的過程。」
他還提到了《延禧攻略》。
「我不太喜歡《延禧》,是因為女主角把事情看得非常當下,一個明明很被動的人假裝自己在主動。用套路,用手段,想盡辦法留住對方,所以才叫‘攻略’。對我來講,這種心態就是沒有經過真正成熟的情感關係的人在想像情感是什麼樣子的。」
戲中的胡小姐,也是看似主動,說分就分,但卻沒有留出時間,讓自己真正了解到蒲先生對她的意義。
「一段關係裡面,很多時候情侶雙方是一個相互完善的過程,但現代人常常把人當作一個物件,認為對方應該服務我的需要,他所具備的條件就是一張清單,可以讓我來勾選。與此同時,我們也在檢查自己具備哪些條件,可以對別人構成吸引力。」林奕華希望能留給觀眾這種反思,突破最表層的欲望,看到深層的孤獨。
馬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