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2017年7月旅行團樂隊發行了新專輯《永遠都會在》,收到了樂評人和聽眾的一致好評,緊接著,他們開啟了2017年全國巡演,這次巡演包含了十三座城市,從7月15日的杭州首站開始,一直到8月27日的天津收官,一路上帶來不一樣的精彩。
旅行團樂隊於2005年成立,現成員有主唱孔陽,鍵盤手韋偉,吉他手子君,鼓手徐彪。2008年5月推出首張專輯《來福膠泥》,曾獲2015年第五屆阿比鹿音樂獎年度音樂人。樂隊信條是Life is journey, Journey is life(生活即旅行 , 旅行即生活)。
從右至左依次為: 吉他手子君 主唱孔陽 鼓手徐彪 鍵盤手韋偉
螺螄粉是家的味道
大多數人對柳州這個南方小城的最初印象不是柳宗元,也不是李寧,而是那碗盛滿辣油,酸筍,味道「臭臭的」重口味的螺螄粉。這兩年,它的風頭幾乎蓋過了同樣有地域代表性的桂林米粉,出現在南鑼鼓巷、東四、五道口等京城的各個角落, 甚至成了一種文藝標籤。
旅行團曾經出過一首《螺螄粉之歌》——性感紅色辣椒油,這是浪漫的邂逅。沒房有家的人都來嗦螺螄粉噢!子君形容,螺螄粉的味道就是「舒服」,而對孔陽而言,螺螄粉則是和家鄉連接的紐帶, 是家的味道。「不管在哪里,吃到這個味道,就離家近了一點。」
子君和孔陽現場製作螺螄粉
可能有人因為螺螄粉嘗過柳州,也有人的的確確因為旅行團才聽到柳州。旅行團身上的柳州元素很重,打成立起就自帶本土氣息,他們的歌既像這個城市一樣包容,又像螺螄粉一般配料充足。「柳州從古到今都是個樞紐城市,也是南北逃荒的地方,所以什麼性格的人都有。就像螺螄粉的味道:有酸筍有豆角有腐竹有青菜, 什麼東西都扔進里邊。」
歌聲里的懷鄉
柳江屬珠江水系的一大支流,呈「U」 型穿城而過,把柳州分為南北兩岸。「我的家鄉有一條江,名字叫柳江。」旅行團寫了一首歌就叫《柳江》,開頭吉他富有律動的歡快節奏就像柳州人偏愛穿的木板拖鞋(方言稱「板鞋」)「噠噠噠」的走路聲一樣。
「它的身旁,路的兩旁,很多故事在流淌。」歌詞里還有這麼一句。子君在柳江南岸的太平西街長大,那條街十個有九個是古惑仔,所以他從小就「見慣了打打殺殺」,甚至目睹過柳江偶爾飄來屍體。那時父母為了不讓孩子私自下河遊泳,常常編水鬼的故事給他們聽,嚇唬小孩會被拖下水去。「我們心里害怕,但還是執意要去,一邊遊邊跟小夥伴說水鬼在你那邊!」
柳江穿城而過,承載了很多故事
旅行團的幾個人,不能算是學渣,但也都不是學霸級的好好學生。上學的時候韋偉就開始玩樂隊,誰想高考失敗,讀了個「高四」,後來實在念不下去就退學了。用他們自己的話說「我們都是被社會放棄的人,是音樂救了我們。」
柳州文惠橋頭的東門城樓附近曾經是「音像店一條街」,以前都是賣盜版碟的,整個初二到高中,他們一放學就會去東門待著,而且常光顧一位叫小紅姐的人開的店,「小紅姐很厲害,她會根據你的性格給你推薦唱片,真的!她給我們推薦的都是後來我們喜歡聽的。」孔陽說,小紅姐家貨源最好,還能碰到很多買CD 的人,偶爾互相交流音樂。就是那段時期, Beatles、Beyond 為他們打開了搖滾樂的大門。
2008 年的時候,樂隊出現了一些變化,原本的鼓手離開,回鄉發展,於是北京純爺們兒徐彪加入了這支隊伍。幾個柳州青年在一起總愛用家鄉話交流,徐彪卻沒感覺被隔閡,他覺得得少數服從多數, 甚至主動學習,現在已經能完全聽懂柳州話。他去過柳州,也吃了好幾年螺螄粉, 甚至對這個城市也有了點感情,「他們雖然生活在北京,但生活習慣還是從家鄉帶來的。而且我覺得柳州挺不南方的,挺特立獨行,也挺噪,特別平民化。」徐彪一到柳州,聽人說話的時候都是滿屋子「哇哇叫」,基本靠嚷,旁人根本聽不清說什麼,和他到過的其他南方城市簡直天壤之別,「但我挺喜歡的。」韋偉接著調侃徐彪:要學會接受來自宇宙中心的聲音—— 柳州也許沒法成為文化中心,但在他們眼里卻是宇宙中心,是除生存之外的心理舒適地。
不管是新專輯還是之前的作品,旅行團的音樂始終在進行積極正向的表達,但在交談中卻意外地感受到,他們本身其實很「頹」。「去年我有很多朋友都離開北京了,不管是做音樂還是做唱片的,都走了,他們很討厭這里,所以回自己家鄉或者是去一個更舒服的地方。」韋偉還說, 徐彪有時候喝多了跟他聊天也總感嘆,自己是北京孩子,條件比他們幾個好,知道他們的不容易,覺得很慚愧。「因為我們已經很頹了,所以寫出的音樂其實是想鼓勵自己。太多藝術家發出頹的聲音了,所以也需要一些人去發出積極的聲音吧。」
從 05 年創建樂隊至今,旅行團樂隊已成軍 12 年,這是一支「站在雲端、絢爛到極致」的搖滾樂隊,能把溫情玩到柳江河,用一碗螺螄粉訴說家鄉記憶,順帶附送你一朵美夢棉花糖,永遠走在去往晴朗遠方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