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不是一個筐,什麼都能往里裝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區塊鏈不是一個筐,什麼都能往裡裝-雪花新聞

炎炎夏日,今天我們來給這股熱潮降降溫。

被過度追捧的「區塊鏈現象」

區塊鏈的優勢無需多說。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點一經問世便有如傾盆雨、驚天雷,被解釋得神乎其神。人們期待它的出現可以推翻壟斷行業,也期待它可以打造出全新的信用體系。似乎,這是一把萬能鑰匙,一把可以通吃所有行業問題的鑰匙。

區塊鏈不是一個筐,什麼都能往裡裝-雪花新聞

於是,各式各樣的區塊鏈項目突然一下湧現出來。投資人有些慌,認為這是一個難得一遇的風口。大量的資金投了進去。一位投資人說,最瘋狂的時候,一天見幾個創業團隊。有一些甚至只看了白皮書就決定出手。區塊鏈的發展和它的代表比特幣一樣,一出生就坐上了火箭。如果不趕緊跟上,眨眼間就會被甩出十萬八千里,也再沒有機會入圈。

而這些創業者們,僅憑借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分布式帳本復制出了一個又一個相似的白皮書,後面加上一場拼腦洞大賽。人們認為這是一個新的世界,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一些理論和可行性都是合理的。也沒有人去好好琢磨一下區塊鏈的本質、技術的可操作性、政策的限制範圍,從而判斷項目落地的可能及價值。似乎,嗯,也是沒有這個時間。

這樣的投資熱潮過後,結果可想而知。大量的項目迅速死掉。全球審計四大巨頭之一的德勤調查了全球最大的社交編程及代碼托管網站Github網站上的區塊鏈項目,總數將近86000個,如今存活項目只有5%,90%的項目處於非活躍狀態。

如此瘋狂的現象背後暴露出來的是一些共同的問題:1、項目創業門檻低,一本白皮書全靠抄襲和開腦洞即可搞定。2、資本湧入的太容易,對項目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思考。3、跟風現象嚴重,加劇了行業泡沫的產生。這些原因直接導致了這場關於區塊鏈創業的戰役開始得太過草率,結果自然慘不忍睹。

被忽視的諸多瓶頸

目前區塊鏈的創業項目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底層技術;第二類是為區塊鏈生態提供服務的;第三類是其他領域+區塊鏈的應用。今天,我們主要討論的是其中行業應用類

區塊鏈不是一個筐,什麼都能往裡裝-雪花新聞

任何一項技術的誕生,或者說誕生的初期,都不可避免的會顯露出一些弊端。區塊鏈也一樣,盡管它的出生自帶光環。那麼,區塊鏈目前存在的瓶頸有哪些呢?

技術瓶頸:直接相關的便是安全問題、系統的穩定性問題。

比如黑客攻擊交易所、破解用戶密碼,進入到交易所個人帳戶把幣轉走;51%被攻擊的分叉問題、成本偏高、交易區塊具有選擇性等。

性能瓶頸:目前最為成熟的區塊鏈應用比特幣每秒交易在7筆左右,相對於目前VISA信用卡公布的每秒44萬筆交易的記錄依舊相差甚遠。而其它區塊鏈應用的運算能力還不能跟1,600,000,000 Hash/s的比特幣相比。就此而言,其他加密數字貨幣很難有足夠的算力保證系統的穩定性。

一些區塊鏈項目可能聲稱自己能夠做到每秒上萬筆交易,但這些項目基本只能用於實驗室環境,或者壓根還不能進行大規模應用。

區塊鏈所有的應用是在供應鏈進行,技術基礎設施薄弱,不管是跑合同還是跑交易,收費非常昂貴,而且非常慢。能耗也非常高,區塊鏈技術是分布式存儲的,而且要保證五分之一的副本,以防止被篡改,導致能耗非常高,易用性非常差。

政策瓶頸:2017年以來,區塊鏈日益受到大陸政府的重視與關注,一方面中央加大對ICO項目的監管,另一方面積極推動國內區塊鏈的相關領域研究、標準化制定以及產業化發展。但是,由於區塊鏈觸及到誠信、去中心化等敏感邊緣,國家也在不斷的研究與探索中試圖找到恰當、適度的監管手段。但是就目前來看,哪些在安全範圍內、哪些在安全範圍外,尚且不明朗。

被扣上區塊鏈帽子的假象

基於以上的問題,區塊鏈,至少目前的區塊鏈就不是萬能的,不見得適用於所有的行業。比如對於處理速度要求較高、儲存量較大、隱私性較強、安全要求高的項目就不適用。同時,諸如像一些需要官方認證的行業,完全做到去中心化是否合適也有待探討。

錢袋寶創始人孫江濤曾經舉過一個例子:在區塊鏈農產品溯源問題上,區塊鏈是去中心化,技術上可以做到,但是現有的官方質檢部門,是中心化的,更具有權威性。民眾相比於技術,更信任權威。

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律師楊延超在談到知識產權登記時也講到,知識產權本身是必須需要中心來確認的事,登記的東西合不合法,能不能頒證書,必須有一個權威機構。知識產權的數據量太大,同步節點是沒必要耗費資源的。以版權登記為例,每次申請要證書、圖片、申明、身份證件都同步到區塊鏈的量太大了,既沒必要又浪費資源,這一塊不一定要用區塊鏈解決。

無視它的優劣勢,一味的吹捧,勢必造成目前行業混亂的狀態。也由此而產生許多概念型區塊鏈項目或者說偽區塊鏈項目。

區塊鏈不是一個筐,什麼都能往裡裝-雪花新聞

所謂概念型區塊鏈(偽區塊鏈)有兩種:一種是雖然把區塊鏈的全部技術特性都使用上,但是只局限在內部或者局部的網路,充其量只能稱之為數據的備份。第二種是打著區塊鏈的明義,噱頭大於實際,沒有任何應用價值,只是在炒作概念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繫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