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和這些奇葩、循環證明說再見了!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證明「你媽是你媽」「自己活著」……讓人哭笑不得又壓力山大。但是現在好了,到今年年底,這樣的「奇葩證明」「循環證明」可能將成為歷史,老百姓不用再折騰了!

要和這些奇葩、循環證明說再見瞭!-雪花新聞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盧愛紅在7月23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深入開展行風建設,以辦好一件事為標準,大力推進「互聯網+人社」行動,徹底清理煩擾企業和群眾的無謂證明,到2020年底全面做到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顯著提高辦事群眾的滿意度。

盧愛紅指出,人社部門下一步將全面清理奇葩證明、反復證明、循環證明等各類無謂證明。近年來,這些證明暴露出來很多問題,已經稱為群眾的堵點、痛點和窩心事兒。對此,盧愛紅提出,凡是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一律取消,凡是能通過個人現在證照、證明解決的一律取消,凡是能採取申請人書面承諾方式解決的一律取消,凡是能通過網路核驗的一律取消,凡是能被其他材料涵蓋或替代的一律取消,凡是開具單位無法調查核實的一律取消。

要和這些奇葩、循環證明說再見瞭!-雪花新聞

相信很多人在學習、生活、工作期間,或多或少都會被要求開各種證明,有些證明是很有必要的,但有的證明卻是多此一舉,顯得有些「奇葩」,這些年,諸如遷戶被要求證明「你媽是你媽」、遷社保被要求證明自己活著、買房被要求證明「結婚前未婚」……等新聞不時見諸報端。

那些年的「奇葩證明」

01

證明「2即二」真的很「二」

去年年底,南京某派出所開具了一份證明:××生活區201幢2單元301室即是201幢二單元301室,二者是同一地址,特此證明。同時附言:「請相關部門多為老百姓考慮,不要讓老百姓跑來跑去耽誤時間。」

要和這些奇葩、循環證明說再見瞭!-雪花新聞

02

辦理教師資格證,需要「無罪證明的證明」

濟南市民王女士曾遇到過這樣一件煩心事兒,十年前她考取教師資格證,因自己辦理教師資格證需要居委會認定無犯罪證明,居委會表示由於該人現居住地和戶籍所在地不是一處無法證明,並且要求該市民回畢業院校開具相關證明,但學校表示這個證明應該由居委會來開。一張證明自己無罪的證明,最後跑了兩天才勉強辦了下來。

03

出境遊:證明你媽是你媽

要和這些奇葩、循環證明說再見瞭!-雪花新聞

陳先生一家準備出境旅遊,需要填寫「緊急聯繫人」,他寫了他母親的名字,卻被要求出具陳先生和緊急聯絡人的母子關係證明。陳先生早已落戶北京,父母在江西老家的戶口簿上早就沒有了陳先生的信息。

04

異地社保:證明自己還活著

要和這些奇葩、循環證明說再見瞭!-雪花新聞

泉州市的黃阿婆,原來在邵武市工作,社保地也在邵武市。退休後,邵武社保中心每年都要求黃阿婆寄一張證明自己還活著的「健在證明」,才有資格領取社保金。如何證明你是你,而且還是活著的?這是個難題!

針對這一難題,人社部在7月5日召開的專題發布會上要求全面停止社保待遇資格集中認證!不再要求參保人在規定時段到指定地點進行集中認證,真正做到「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目前,各地均已抓緊組織實施,全面停止了集中認證工作。老百姓不用再跑腿證明自己還活著了…

要和這些奇葩、循環證明說再見瞭!-雪花新聞

事實上,這幾年批評和清理無謂證明的努力一直在路上,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早在2015年5月,人社部就發布過《關於加強和改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領域公共服務的意見》,其中決定簡化八類事項的證明材料和相關手續,取消「奇葩證明」,杜絕隱形收費。

2018年6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做好證明事項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沒有法律法規規定的證明事項一律取消」,並對各地區、各部門證明事項清理工作開出任務單和時間表。

要和這些奇葩、循環證明說再見瞭!-雪花新聞

經過近幾年政府不斷整改,群眾為證明跑斷腿的現象有所減少。但還是會時常出現一些奇葩證明、反復證明、循環證明的案例,不能不引起有關方面的深刻反思。

01

又見「奇葩證明」

北京一名96歲老人的8萬救命錢,因為家人輸錯密碼導致銀行帳戶被凍結。銀行方面要求家屬到街道辦事處或者派出所、公證處等地開具相關證明,老人家屬表示以上機構均無法開出,目前,如何將帳戶內的錢取出成了擺在家人面前的一道難題。

02

理賠保險卻要求開「暴雨證明」

今年7月初,河南漯河市民楊先生順利拿到了車輛損失理賠保險,他很感激保險公司在車輛施救和理賠快捷上的協助和幫忙。但在理賠工作中,保險公司卻要求車主提供「暴雨證明」才能獲得理賠。到底需不需要氣象局開具惡劣天氣證明,網友對此也是議論紛紛。

要和這些奇葩、循環證明說再見瞭!-雪花新聞

要和這些奇葩、循環證明說再見瞭!-雪花新聞

03

90歲老人被抬上三樓,「證明還活著」……

為證明老人還活著,市民白霓抬著九旬的老父親上了沒有電梯的三樓辦公室,參加社保年審。這是今年5月發生在湖北黃岡市紅安縣的事。

要和這些奇葩、循環證明說再見瞭!-雪花新聞

為什麼「奇葩證明」屢見不鮮?

從證明「你媽是你媽」到「我還活著」, 一張張啼笑皆非的無厘頭證明,經常讓我們陷入焦慮和無奈中,如果不按照相關部門的規定開具證明,事兒辦不成;如果按照規定開證明,又不知道這證明該怎麼開,或者在開證明的路上遇到重重阻礙。

手續繁多、累翻眾人的奇葩、循環證明屢禁不絕。不僅給居民生活工作造成了麻煩,也對政府部門形象造成了不良的影響。有些證明讓群眾多跑路,卻忽視了職能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有些證明為了規避流程風險,不考慮群眾開具證明的難度,以至於有的老百姓為了開具一個證明各地來回跑。

要和這些奇葩、循環證明說再見瞭!-雪花新聞

「證明」本身並沒有錯,在現代公共生活中,為了規範人們的行為,確實需要用到各種證明來保證行為的合法合規。但在同時,一些不必要、不合理甚至沒法辦的「證明」也混雜其中,讓人們吃夠了苦頭。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採取了不少措施簡政放權,「奇葩證明」正在減少。司法部部長傅政華在今年6月29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通過部門之間協同協作,做到信息系統互聯互通,打破部門之間、地方之間「信息孤島」,做到「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鏟除「煩民」證明滋生的土壤。

要和這些奇葩、循環證明說再見瞭!-雪花新聞

但要徹底告別「奇葩證明」,破解辦事難、辦事繁問題,還需各地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減證便民、優化服務的部署要求,做好證明事項清理工作,切實做到沒有法律法規規定的證明事項一律取消。

編輯:武司宇

綜合:新華社、新華日報、荊楚網、百家號、中國青年報、法晚網、法治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