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半日班」的喜與憂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增加學位提供更多入園機會

學前教育學位緊張是不爭的事實。北京市教委主任劉宇輝在年初曾給出過一組數字:本市自2011年開始啟動了兩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截至目前,已增加800多所幼兒園以及17萬多個學前教育學位。但是,由於「底子薄,欠帳多」,加之人口出生高峰的到來、二孩政策的實施、外來人口的壓力,以及近幾年企事業單位剝離社會功能,一些單位停辦幼兒園,部分地區教育配套不到位等,使得學前教育的資源數量和質量顯得比較緊張。據估算,2017年到2020年,按照常住人口來看,本市學前教育學位缺口將近20萬個;經過一年努力,目前缺口仍在17萬到18萬之間。

擴空間、增學位成為各區,尤其是寸土寸金的城區幼兒園迫在眉睫的任務,「半日班」因而也成為了探索手段之一。記者了解到,2016年9月,西城區開始在潔民幼兒園、潔如幼兒園、棉花胡同幼兒園、高井幼兒園4所幼兒園試點「半日班」。東城區的「半日班」也於2016年開始試點。2017年東城區教委表示,將在大方家回民幼兒園、東華門幼兒園、東四五條幼兒園、市二幼等教辦園繼續探索半日班辦園模式;2018年公布的東城區「學前教育三期行動計劃」中也提到,繼續探索小班半日、中大班全日的辦園模式,優化學位資源。

目前「半日班」主要面向小班實行,其幼兒數量一般少於之前全日小班的數量。業內人士表示,此舉是為了防止學位壓力向中班遷移。盡管沒有完全做到學位的「加倍」,但確實讓更多的孩子有了入園機會。比如東城區某幼兒園,此前全日小班一個班招收28個幼兒,實行半日班後,上下午分別招收24和22個幼兒,一個班級增加了18個學位。

家長

半日在園是否犧牲教學質量?

面對「半日班」政策的實施,家長有喜有憂。康先生覺得自己是最大的受益者,如果按照幼兒園入園條件,自己的落戶年限並不占優勢,本來都幾乎放棄了希望,已經開始為孩子張羅私立園的事情;沒想到,「半日班」讓學位增加,孩子可以在家門口上幼兒園了。

記者了解到,為了讓孩子們了解幼兒園上午、下午各自的活動內容,有的幼兒園上、下午半日採用一周一輪的方式進行交換,有的幼兒園採用一月一輪的方式。一般來說,上午半日班為上午8點或8點半到11點半;下午半日班從2點或2點半到5點半之前。面對顯得有些「折騰」的輪換方式,康先生並不在意,「本來小班就是為了讓孩子慢慢融入幼兒園集體生活,媽媽在家全職,接送並不是問題。」記者採訪中發現,一般來說,擁有全職家長或老人的家庭,對於半日班的接受度會相對比較高。

當然,質疑的聲音也不少。對於有些家長來說,即使接送不是問題,讓孩子分別適應幼兒園上午、下午的生活方式和流程也是個挑戰。尤其是輪到下午班時,孩子的午睡問題成了個難事兒,「這個時間特別尷尬,因為很少會有家長讓孩子11點多開始午睡,睡得晚了,一點多根本叫不起來,叫起來情緒也不太好。」有家長向記者反映。

對於小班實行半日可以有效緩解低齡幼兒入園時分離焦慮、幫助幼兒更好適應幼兒園生活的初衷,也有家長表達了質疑。王女士自己家有倆娃,大兒子幾年前上的是全日班,小兒子去年上了同一所幼兒園的半日班,她對此深有感觸,「老大上了小班一個月以後基本就適應了,慢慢進入了狀態;老二第一年的半日班雖然沒有撕心裂肺的分離焦慮,但是今年中班上學時依然會難舍難分。」不過,她也承認,分離焦慮雖然延後,但是總的來說,強度有所降低。

更讓王女士擔憂的還是小兒子的適應問題,「剛上中班時特別不適應,不愛去上學。」她告訴記者,升入中班之後,兩個半班合成一個整班,「本來已經適應了16個孩子在一起的環境,突然變成了32個孩子在一起。」重新養習慣、立規矩這件事情也讓小兒子最開始的中班生活過得很不愉快,「感覺一年松松散散的經歷下來,該堅持的習慣並沒有保留下來。」比如吃飯,由於半日班幼兒園每天只提供一次加餐,並不提供三餐,孩子就少了一年養成良好用餐習慣的機會;如今,大半個學期過去了,小兒子獨立吃飯還是個問題。

這樣一來,就有家長擔心,半日班會在幼兒園的豐富度和深度方面有所欠缺,是否存在「為了數量犧牲了質量」的嫌疑?王女士就告訴記者,大兒子小班畢業時全班排了一個戲劇,雖然有各種突發狀況,但還是完整地排了下來,「這在半日班就不可能做到,根本沒有時間排練。」

老師

半日會覆蓋一天的教學內容

關於教學質量的質疑得到了很多在園老師的否認。多名從事半日班教學的幼兒園老師告訴記者,全日班孩子有的活動,半日班同樣不會缺少;比如,秋遊、親子活動等,半日班也都會得以保障。「我們半日班同樣有評比、有檢查,作為老師都會有很強的責任感,誰也不想讓自己班帶的孩子比別人差。」東四五條幼兒園老師焦捷這樣告訴記者。

為了適應半日在園的特殊性,老師在授課時也會對教學內容進行相應調整。比如,在帶上午班時,老師們同時會把當天下午班的教學活動融合進來。「小班的教學時間一般為15到20分鐘,坦白說,這點兒時間從哪兒擠不出來啊。」同時,為了彌補在園時間少可能帶來的學習機會的減少,老師在其他活動內容上會對鍛煉孩子的相關能力進行傾斜,比如設置專門的活動區,讓孩子拿一拿小鑷子、拉一拉拉鏈,有意識地加強孩子的動手能力,平時也會更加關注孩子與同伴的合作、交流溝通能力等。

同時,很多幼兒園在「半日班」的教學中更加倚賴與家庭的合作共育。比如,不少幼兒園開設了家長學校,向家長宣傳育兒知識;此外,還有幼兒園利用家長沙龍、半日開放、家長助教等多種方式,鼓勵家長力量參與到幼兒的教育和培養中來。東城區「學前教育三期行動計劃」中也提到,將加快家庭延伸課程的開發與應用,進一步推動家園共育。

有老師反映,總的來看,半日班孩子在剛入園的適應能力上確實更強,也會呈現出更好的體能。「半日在園,讓孩子有更多的自由時間,家長也可以進行個性化的培養,比如剩下的半天時間可以跑出去撒歡兒,逛公園……」不過,老師也坦言,半日班確實更適合住得離幼兒園較近、家裡老人方便照看,或家長工作不忙的家庭。因此,相對來說,半日班的出勤率會低一些;尤其是下午班,到園的孩子更少。

專家

發展民辦園緩解供需矛盾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在幼兒園階段,是不是三年都要全日在園,在世界其他國家也有不同的做法,「有一個基本的衡量標準,如果孩子在家庭裡有監護人帶著能更自如地活動、更充分地遊戲,就沒有必要在小班進入全日制的幼兒園。」

因此,進不進「半日班」應該是一個供求之間的選擇,「幼兒園有這種設置,家長有這種選擇,幼兒園的設置是根據家長的需求進行的,不是政策強制的。」他表示,在自願選擇的基礎上,就會有一部分家長基於自己的實際、基於如何更有利於孩子能力的發展來作出判斷,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政府的動員。「這樣的半日班,才是常態的、符合實際的、符合各方面意願的自然存在。」

在目前的條件下,儲朝暉認為,政府應該擔負起自己的責任,進一步發動民間和社會的力量,加大對民間園發展的資助力度,緩解供需矛盾。比如,對於經幫助後可以達到標準的「非正規園」進行一定的支持,以此來緩解學位緊張帶來的壓力。

在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徐明看來,「半日班」實在是幼兒園不得已而為之的做法。要從根源上解決入園難的問題,做到資源的均衡配置、進行資源的合理布局是一大關鍵;這樣一來,家長就不會一窩蜂在某幾個幼兒園紮堆兒了。

本報記者牛偉坤J191制圖吳薇H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