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穴】 手陽明大腸經之 曲池穴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手陽明大腸經之 曲池穴

【別名】

陽澤、鬼臣等。

陽澤:

陽:氣也,指本穴物質為氣態物。

澤:聚水的窪池。「陽澤」名意指本穴物質為富含水濕的天部氣態物。

鬼臣:風止也。「鬼臣」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無風的橫向運動。大腸經屬金,金氣為神為君,其所克的風為鬼為臣,且本穴物質由手三里穴傳來,在本穴聚集而無風木的橫向運動,風為死鬼,故名「鬼臣穴」。

【穴位釋義】

本穴為手陽明大腸經五輸穴的合穴,五行屬土。

合穴:指匯合、聚合也。本穴物質為手三里穴降地之雨氣化而來,在本穴處是聚集之狀,為大腸經經氣最強盛之穴,故為大腸經合穴。

屬土,指本穴物質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地之上部的霧露之氣,受脾部之熱而氣散於天,有土的不動之義和對金氣的長養之性,故其屬土。

十三鬼穴之一,強壯穴之一,整體治療之必用穴。

曲:彎曲、屈曲之意。

池:水池,水的圍合、匯合之所。

本穴為手陽明經之合穴,脈氣流註此穴時,似水注入池中,取穴時屈曲手肘,肘橫紋處有凹陷,形似淺池,故名「曲池」。

本穴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穴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即:在手肘關節彎曲凹陷處。

【每日一穴】 手陽明大腸經之 曲池穴-雪花新聞

大腸經的濕濁之氣聚集於此。

【功效】

清熱解表、散風止癢、消腫止痛、調和氣血、疏經通絡。

此穴為手陽明大腸經穴,大腸經與肺經相表里,肺主皮毛。

此穴位於肘部,乃經氣運行之大關,能通上達下,通里達表,即可清在外之風熱,又能瀉在內之火邪,是表里雙清之要穴,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散邪之功,善解全身風熱表邪,主治外感熱病、風熱上擾的頭痛、咽喉腫痛,風熱犯肺的咳嗽、氣喘。

此穴不但疏散表熱,還可清解里熱,具有清瀉熱毒、通經止痛之功,治療陽明積熱所致的頭痛、齒痛、目痛等五官疾患。

此穴為手陽明大腸經合穴,五行屬性屬土,”合治內腑”,故可清瀉陽明,清利濕熱,調理大腸氣血,調節大腸功能,治療濕、熱、氣、血壅滯大腸,腸腑傳導失職的腹脹、腹痛、吐瀉、痢疾、便秘、腸癰及陽明鬱熱的乳癰等。

大腸經與肺經相表里,故此穴具有清熱解毒、涼血祛風、消腫止痛之功,可瀉除熱毒鬱遏肌表的各種皮膚疾患;此穴屬土,還具有清熱化痰的作用,加之可以解表熱、瀉內火,用於治療痰火擾心或熱擾神明的胸中煩滿、善驚、癲狂等神志病,甚至熱極生風的抽搐,以及風陽上擾、氣血上沖的頭痛頭暈;此穴位於肘部,也具有通經絡,調氣血、祛風濕、利關節、止痹痛之功,用於治療上肢痿痹、癱瘓諸疾。

1.肩痛、臂細無力、肘臂攣急或弛緩、肘中痛難屈伸、手臂紅腫、腰背痛;

2.腹痛、吐瀉、便秘、痢疾、腸痛;

3.瘰癧、癭氣、濕疹、丹毒、疥瘡、癮疹、皮膚乾燥;

4.頭痛、眩暈、耳鳴、耳前疼痛、目赤痛、目不明、牙痛、頸腫、咽喉腫痛;

5.月經不調;

6.癲狂、善驚;

7.胸中煩滿、咳嗽、哮喘、熱病、傷寒、傷寒餘熱不盡、瘧疾、消渴、水腫等;

8.清熱要穴,十三鬼穴之一,統治一切癲狂病。

【配穴】

配合谷、外關,疏風解表,清熱止痛,治感冒發熱,咽喉炎,扁桃體炎,目赤。

配風池,治外感。

配大椎、十宣,治高熱。

配肩髑、合谷,治上肢關節疾患。

配足三里、人迎,治高血壓。

配支溝、足三里、三陰交,治月經不調。

配血海、足三里,治皮膚病。

配陽陵泉,降濁瀉火,治半身不遂。

配委中、下廉,散寒祛風除濕,治風痹。

配足三里、大椎,治蕁麻疹。

配合谷,治腹瀉。

注意:

曲池穴禁用於腦血栓形成、伴有血壓不穩定的患者。針刺時不可強刺激,以防腦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