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為何給宦官放權?建立皇帝即皇權的政權格局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明朝過去被人批判主要點就是 「宦官幹政、特務統治」,這個問題 「宦官幹政」不關朱元璋的事兒, 「特務統治」則是從朱棣開始的。

應該如此理解:過去我們經常拿 「祖制」 「傳統」這些來說阻力有多麼大、後世不該為前世承擔責任。其實,這要如此看,改肯定是有難度,但如果你真的想改的話,也是沒有阻力的。

明成祖朱棣有一個更大的計劃,他不信任文武更不信任藩王。朱元璋時期希望藩王拱衛皇帝,其實皇權的權力就讓渡部分給藩王。朱棣則把錦衣衛、宦官的權力拉了出來:你們聽著,皇帝即皇權!任何人不允許和我分享權力!誰敢就給我去咬!

請輸入圖片描述

明初的朱元璋禁止 「宦官幹政」,但為什麼朱元璋死後太監勢力就崛起了呢?主要還是出自朱元璋太疼兒子了。

1.朱元璋為了兒子,戰友情、恩情皆可拋

明太祖朱元璋建國之後,為了維系朱家天下,在洪武三年、洪武十一年、洪武二十四年,分三次將自己的24個兒子(除太子、第26個夭亡外)封為親王、1個侄孫封為靖江王。

之所以 「分封天下」,主要就是朱元璋認為 「(子孫們可以)外圍邊陲,內資夾輔」 「藩屏帝室」。也就是兒孫們持兵在外抵擋外敵,那肯定是一心一意。如果萬一,皇帝出現問題他們還可以提兵保衛。

至於朱元璋為什麼 「屠戮功臣」,無所謂了!朋友在重要也沒有兒子重要,這是大部分人的心裡話!更何況像藍玉這樣乾兒子太多的人。

「一個乾兒子就是一個心腹」!

請輸入圖片描述

2.朱元璋的戰略:藩王拱衛皇帝共享皇權

朱元璋選擇了皇帝+藩王這種形式分享了 「皇權」,共同掌控文武大臣。由此,他對於了藩王的權力,特別是實權進行了政治上的安排。

藩王(親王)的權力很大,在經濟上俸祿高達萬石,軍事上 「(親王)得護衛甲士,少者三千餘人,多者至萬九千人。」例如朱權 「統塞上九十城,帶甲八萬,革車六千,所屬朵顏三衛騎兵,皆曉勇善戰。」

太子朱標在洪武二十五年病亡後,朱元璋也意識到了藩王勢大過大的問題。在生前就默許了 「削藩」的政策,談遷的《國榷》中也說朱元璋特別提醒朱允炆 「燕王不可不慮」,並在遺詔中提出: 「諸王臨國中,無得至京。王國所在,文武吏士聽朝廷節制,惟護衛軍聽王。」

請輸入圖片描述

3.朱棣的戰略:廠衛拱衛皇帝

隨後的歷史大家都知道,朱棣藩王繼大統。因為藩王出身,所以他對削藩政策也是積極支持的。因此,在他為帝的時期,朱棣在位期間還有十八位平輩親王活著。

朱棣造反時,已經是 「諸王之首」,他前面的大哥、二哥、三哥都死了。那是年紀大、資歷深和戰功大,所以,從親情上看, 「靖難之變」時除了三四 「親王」或向著建文帝或向著朱棣外,其他的都是坐山觀虎鬥——反正都是老朱家的人,侄子、大哥都一樣,我們還是藩王。兩不相幫。

最重要的是:建文帝削藩太面,不是朱元璋把功臣都殺了。建文帝當時的手下打敗朱棣的幾率更大些,主要還是削藩、平藩過程太面(也就是太軟、不狠)!

請輸入圖片描述

朱棣建立政權後,那可不一樣,侄子削藩,他這個叔叔也照樣。但他可是風雷火電、刀刀見血。

「一條鞭」塑造最大不公:有權有錢避稅、百姓無銀繳稅

買艦被英美騙自造更失敗!左宗棠怒吼與法國人聯合自己造

見美國總統必須如此著裝!卡斯特羅:讓你事兒叫你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