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法國淪陷,真的是輸給德軍嗎?看馬奇諾精神的毀滅性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停滯不前從另一種程度而言就是節節後退,對於一個處於動蕩時代中的國家來說這一點表現得尤為明顯,一戰時期,法國烜赫一時,在世界政治舞台扮演者舉足輕重的角色,在歐洲乃至全世界都具有相當重的話語權,法國人幫助引進了坦克和飛機,他們開發了電氣輸送……在推動歐洲進程中可謂功不可沒,但在接下來的日復一日中,法國士兵英勇好鬥的熱情和獨具一格的智慧逐漸的定格在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上。

在1933年以後,法國的軍事裝備遠沒有一戰時期那麼完備了,法國人雖然引進了坦克和飛機但卻不得不依靠戰馬返回戰場,法國管理層黨派林立,政權更迭頻繁,與此同時,希特勒的上台執政使一戰後的德國國力迅速上升,德國的日益強大讓法國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在此基礎上,馬其諾防線建立了,那是抵禦德軍的第一道防線。

二戰中法國淪陷,真的是輸給德軍嗎?看馬奇諾精神的毀滅性 歷史 第1張

馬其諾防線是二十世紀偉大的奇跡,也是法國另一個凡爾賽世界,87英里長,幾百英里寬,位於法國和德國的交界處,從部隊軍營到炮塔,從軍工廠到食堂都有電車,碉堡裡有影院和其他娛樂放鬆場所,馬其諾防線是法國東部一道人工的屏障,在抵禦德軍、保衛國土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道防線毫無疑問是牢不可破的,但是歷史總是以它驚人的轉折讓人們措手不及,德軍還是突破了這道防線繼而攻占了法國,迫使法國簽訂了帶有羞辱性的停戰協議。

二戰中法國淪陷,真的是輸給德軍嗎?看馬奇諾精神的毀滅性 歷史 第2張

1940年法國指揮官加麥蘭將軍有100多個部門,其中包括10個遠征英國的軍隊,40個駐紮在馬其諾碉堡,5個派到瑞士邊界沿線,40個在德軍攻克比利時的時候駐紮在了比利時,而此時加麥蘭將軍的支點卻在阿登高地,阿登高地易守難攻,森林茂密、小路蜿蜒崎嶇,是馬其諾的天然屏障,加麥蘭將軍卻派了裝備和作戰能力最弱的十支軍隊駐紮在這裡。

在1940年的春天,德軍一切按計劃進行著,五十支德國軍隊蠢蠢欲動,報告源源不斷的送到了加麥蘭將軍的手中,但是加麥蘭並沒有重視,他採取「等」的策略,等盟軍與德軍在數量和裝備上可以相提並論然後再開始進攻,一切行動都是為自己的計劃而服務,甚至法國已經知道德軍襲擊的具體日期也無動於衷,德軍炸毀了默茲河口大橋,荷蘭一分為二,與此同時德軍占領了比利時南部的埃本埃邁爾要塞。

很快,在德國聲東擊西的陷阱之下,加麥蘭將軍將最好的軍隊調到了荷蘭和比利時,法軍已行至比利時北部卻仍未見戰爭,此時德軍已經翻越了阿登高地,向著馬其諾碉堡前進,德軍有條不紊、協同作戰,而法國因缺乏主管而懶散,加之武器老化出故障,法國的炮手很快就在長官的帶領下投降了,馬其諾就這樣被攻破,消息傳到巴黎時,法國陷入了絕望之中,這場法德之戰已成定局。

二戰中法國淪陷,真的是輸給德軍嗎?看馬奇諾精神的毀滅性 歷史 第3張

馬其諾精神和靜坐戰的態度讓法國士兵誤以為不會再有戰爭,而這恰恰是導致法國走向毀滅的罪魁禍首,拿破侖曾說「碉堡最容易從內部攻破」,在這碉堡之中,安逸而悠閒,這是一個自我保護的軀殼,在這裡精神不必高度緊張亦不必考慮生命安全,而對於一支軍隊而言最忌諱的就是懶散,法國軍隊將近有四十萬人駐守在馬其諾碉堡之中,換句話說也就是有一半的法國軍人每天都在輕鬆的氛圍中逐漸的消磨了軍人該有的鬥志和為國家獻身的精神,是的,碉堡最容易從內部攻破,摧毀一支軍隊的從來都不是敵人的強大和戰爭的殘酷,而是安逸的環境和萎靡的精神。

從軍隊對比和國力對比上看,法國人並不是輸給了德國人,而是輸給了自己的馬奇諾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