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藝術》:埃里克·弗洛姆講述愛與生命的真諦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弗洛姆的名著《愛的藝術》,或許很多人都很熟悉。

這本書篇幅很短,語言洗練,但其內容卻極為豐富和深刻,實際上並不是很好懂。作者頻繁援引各種不同的哲學和宗教傳統,卻並沒有很詳細地展開;更重要的是,這本書里除了理性的分析之外,其實有很多直觀的經驗的東西,因此要能完全理解,同時需要深刻的個人體驗和對作者援引的各種傳統有基本的了解。

 

關於這一點,《愛的藝術》這個中文譯名我覺得是有些欺騙性的。它原文的標題叫做The Art of「Loving」,而不是the art of 「love」。一字之差,卻有很大的不同。在中文里,「愛」當然既是名詞也是動詞,但是當你看到「愛的藝術」這個標題,你會覺得它是一個名詞,或者是一個泛指,既當名詞也當動詞。但是英文的「loving」,馬上就傳達出一種積極的、主動的、自發的動作的感覺。不是關於「愛」作為一個物件,作為一個可以去「獲得」的客體,因此不是關於如何「被愛」或如何「得到愛」,而是「愛」作為一種個體的主動的行為。光是這個標題,就已經傳達了很多弗洛姆在書中討論到的主題。

 

本書開宗明義拋出的第一問題,就是「愛是一種藝術」嗎?當我們談「藝術」的時候,我們可能更多想到的是美、是閒散的欣賞和享受,但當弗洛姆談到愛作為一種「藝術」的時候,他談的更多是我們想要掌握或者創造一種「藝術」的時候,我們需要付出的苦心和勞作。

所以「愛是一種藝術」是相對於愛作為一種令人愉悅的感官享受而言的。他認為愛是一種藝術,因此跟美術、音樂、木匠等等一樣,你需要去習得它,你需要付出長時間的努力和專注去學習和訓練,而不是等待著在某一個幸運的時候自動「墜入」愛河。

《愛的藝術》:埃里克·弗洛姆講述愛與生命的真諦 生活 第1張

弗洛姆還談到,要掌握一門「藝術」,還有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那就是這門藝術必須成為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世界上沒有任何其他的事情比之更重要。而在現代社會中(《愛的藝術》第一次出版於1956年,但如同弗洛姆的其他著作一樣,它對現代社會的描述和判斷到今天讀來依然恰切),雖然每個人內心都仍然深埋著對愛的渴望,但我們的社會價值體系卻似乎把成功、名望、金錢、權力等等外在的追求都看得比「愛」更重要,我們人生的大部分精力,也是花在這些外在的追求上。

 

其實與此相聯繫的,大概是我們覺得如果有了這些東西,我們就可以得到愛了。

弗洛姆也談到,現代社會是以交換邏輯為基礎的。某種意義上,在愛中我們把自己和對方都當作了可以交換的物件,弗洛姆稱之為「人類商品」(human commodities)。一個人的外貌如何、性格如何、擁有多少金錢、名望、權力等等,都構成了這個「商品」交換價值的一部分,我們根據自己的交換價值,去選擇交易市場上最合適的「物件」進行交換。我們用交換價值去衡量他人,同時也以此來看待和要求自己,努力讓自己變得「更有吸引力」。從而男性往往以更成功、更富有來提升自己的交換價值,而女性則往往醉心於以時下的主流審美為標準,讓自己變得更漂亮。

 

然而問題是,這種建立在交換基礎上的關係,往往並不能提供真正的愛和連結。

在愛中真實的自我應該能夠得到表達,用弗洛姆的話說,「唯有當兩個人從其存在的核心出發與對方交流時,愛才是可能的」;最重要的是「兩個人在其存在的本質上經驗自我,他們通過與自我合一——而不是通過逃離自我——來與對方合一」。而上述的這種「交換價值」,並不是建立在個體的真實自我之上,而是一系列外在標準的集合。而且這種外在的追求本末倒置、緣木求魚,很多時候我們在這種追求中迷失了自我,將一生耗費其上,稀里糊塗過了一輩子,最後也只好嘆一句「人生如夢」聊做安慰。

《愛的藝術》:埃里克·弗洛姆講述愛與生命的真諦 生活 第2張

這其實跟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一書中談及的很多主題是息息相關的。

弗洛姆在本書中對人的生存狀態和對現代社會的一些基本的觀察和分析,與《逃避自由》一脈相承。作者談到人類與自然的分離、與自然的本能的分離,因著這種分離,人類意識到其生存狀態的不確定性和開放性,生命有盡而終始皆不由人,分離和孤立是人類基本的生存狀態。這分離讓我們自由,卻又將我們投入新的牢籠,成為我們一切焦慮的根源。他接著詳細分析了這一基本的存在性困境,以及在人類發展的不同階段我們為了克服之而採取的不同策略,包括我們非常熟悉的趨同和遵從(conformity)——而這正是《逃避自由》的主題。在《逃避自由》中,作者談到我們如何在這種本原性的焦慮和恐懼的驅使下,不自知地放棄自己的自主和自由,而發展出機械趨同等應對機制。

 

在討論了各種不同的策略之後,作者最後下結論說,所有這些策略都只能提供部分的答案,而真正的、完全的答案,在於「愛」——在愛中與另一個人的融合。以作者的話說,「愛」,是對人類之存在問題的解答(love, the answer to the problem of human existence)。對我來說,在這個層面上對「愛」的理解和闡釋,是這本書的精髓和基礎,也是貫穿全書的一條邏輯線索。

 

但給出這樣一個答案,是要冒一些風險的。「融合」馬上就會引起嚴重的誤解,因此作者也馬上就澄清道,他所謂的「愛」是指對存在問題的成熟的解答,而非不成熟的、共生的融合。成熟的愛以保有個人的完整和個體性為前提,愛是一種「行動」(action)——這里強調的是一種「自主性」,即愛不是被熱情或某種不自覺的動機所「驅使」的、被動產生的情感或欲望,而是自主的行為,是人的自主的力量的表達和行使。從而成熟的愛,也必然是一種自由和獨立的行為,而不是強制和衝動的結果——這里所謂的強制,首先包括的就是為我們所不自知的那些隱藏的心理動機所「強制」、所「役使」。

《愛的藝術》:埃里克·弗洛姆講述愛與生命的真諦 生活 第3張

弗洛姆談到愛的幾個基本的要素:關心、責任、尊重和了解(knowledge)。這里面,給我最深印象的是「了解」這個要素,尤其是他將這個要素與我們想要了解「人的秘密」(secret of man)這樣一個人類的基本欲望聯繫起來,極具洞見和啟發性。

在愛的融合中,我們通過直觀的經驗、而不是通過思想、通過言語來了解對方,從而也發現自己、認識自己,認識所有人。在這個意義上,弗洛姆又一次回到了前面談到的對存在性問題的解答,「了解」或者「認識」,本身就是人類基本的欲望,我們通過它克服自身的有限性、感覺到某種自由和掌控。但與此同時,我們的認識本身就必然是有限的,而弗洛姆所指出的,恰恰是在愛中,在愛的融合中,我們可以人類理性的有限性,而直觀地達到真正的「認識」。

 

弗洛姆接著根據對象的不同談了幾種不同的「愛」,包括兄弟之愛(brotherly love,或譯「博愛」)、父母之愛、性愛、自愛和神愛(love of god)。這部分有很多精彩的討論,涵蓋了很多不同的主題,相信不同的人都可以從中得到不一樣的啟發。對我來說,他以「神愛」為線索對人類心智發展不同階段的討論、以及對東西方宗教和文化在這方面的比較極具啟發性。雖然他談的似乎是抽象而宏大主題,但是對於我們理解個體的不同發展階段、理解特定文化傳統對個體思維模式和傾向可能具有的影響非常有啟發。我在讀的時候,常有一種會心一笑的恍然感。

 

在對「愛」做了諸多的理論分析之後,作者接著試著談了「愛的實踐」。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概念,因為正如作者自己所承認的,通過一本書來談「愛的實踐」,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弗洛姆在這里所做的,並不是我們在心理自助類的書籍里面會看到的那種所謂「實操性」的步驟指南——他沒有辦法給出這樣的操作指南,但他談到的,是遠比任何「指南」都更基礎、更重要的東西。

 

他首先給出了學習任何「藝術」都必須的幾個要素:自律、專注、耐心,以及將修習這門藝術作為生命中最為重要的東西,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專注而耐心地加以練習。作者對這幾個要素的進一步闡釋非常有意思,與我們通常對這幾個詞的理解或許會有很大的不同,而從中可以明顯地看到作者對佛家思想的借鑒。

在這之後,他還談到了對於練習「愛」這門特定的「藝術」來說非常重要的特質,包括:克服自戀,從而可以客觀地看待他人,而這要求人具備思維上的理性和情感上的謙卑;而人要從自戀的狀態中成長和發展,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是信心(faith),要有這種信心,則必然不能缺少勇氣。

《愛的藝術》:埃里克·弗洛姆講述愛與生命的真諦 生活 第4張

關於信心和勇氣的這段論述出現在全書即將收尾的地方,但這是全書在情感上最打動的我地方。

弗洛姆將「愛之行為」(the act of love)描述為「奮不顧身地跳入融合的經驗」(the daring plunge into the experience of union),我認為這是極為恰切的形容。充分的、完全的、而又是自主的給予——不是為某種盲目的動機所「驅使」,而是主動、積極的選擇——這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的,它需要對對方和對自己的全然的信心,而歸根結底,這信心實際上來自於、也必將導向對所有人、或者說對整個「人類」的信心或者說信念。這里有一種人本和佛家的奇妙的融合:都是對人的「潛能」或者「佛性」的全然的信任,和基於這種信任而產生的深刻的愛和慈悲。

 

弗洛姆最後談到的一個「愛的實踐」所必不可少的態度,是積極性(activity)。這指的並不是外在行動上的積極性,而是一種精神狀態的積極、警醒和自覺,這其實跟佛家所說的「清明」極為類似。

而讀到這里,讀者應該也不難發現,弗洛姆所說的所有的「愛的實踐」,都並不僅僅是「愛」的實踐,而是「生命」的實踐。他給的這些不是指南的指南,所指向的都並不僅是「愛」的能力,而是「生活」的能力;這些「練習」實際上是可以幫助我們處在一種真實的、充分的「活著」(aliveness)的狀態。

這又回到前面所討論的「愛作為存在之問題的解答」這一邏輯前提——如果要我總結這本書里最重要的信息,那也就是這一點了:

歸根結底,弗洛姆所言真正的愛,與真實的活著,並無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