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帶著日本戰後戲劇復興的人走了,孫紅雷當年就希望被他肯定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采寫:新京報 劉臻、報報,實習生 張馨心、劉姝君

新媒體編輯:報報

圖源網路

據日媒報導,日本著名戲劇導演,劇作家,日本四季劇團的創始人淺利慶太於本月13日因惡性淋巴腫瘤去世,享年85歲。

淺利慶太創建的四季劇團已是亞洲最大的劇團,成為與英國倫敦、美國百老匯齊名的國際水準音樂劇表演團體。

而且該劇團和中國一直保持密切的交流聯繫。1997年,中國文化部授予他「文化交流貢獻獎」。這是中方給予日本文化藝術界人士的最高榮譽獎。

這個帶著日本戰後戲劇復興的人走瞭,孫紅雷當年就希望被他肯定

淺利慶太出生於戲劇世家。

1953年7月14日,學法語出身的淺利慶太等十名年輕人抱著「在日本戲劇節發動一場革命」的志向成立了四季劇團。那時的日本正經歷戰後重建,初創立的四季劇團連生存都有困難,整個劇團甚至「分吃一碗蕎麥面」。但淺利慶太沒放棄,發誓建立「靠演出維持生活的劇團」。

那時,他給自己設立了一個目標,要系統地把簡·吉爾·道克斯和讓·阿諾依赫的作品搬到日本舞台上。這兩個人是20世紀法國最著名的劇作家。

他們起先排演法國現代戲劇作品,從1970年後開始搬演百老匯音樂劇《西區故事》、《貓》等作品。

在1983年4月14日,淺利慶太召開發布會,宣布要用3億日元在新宿建「貓劇場」,以四季劇團的未來為賭註,向長期公演的目標(1983年~2005年)發起挑戰,一旦演出失敗,整個劇團都會被迫解散。

最後,在合作夥伴的幫助之下,加上富士電視台的宣傳,四季劇團3萬多張演出票在一天內預售而空。

這場背水一戰的成功給四季劇團帶來了發展的轉機。

這個帶著日本戰後戲劇復興的人走瞭,孫紅雷當年就希望被他肯定

圖為《貓》劇搭建的帳篷劇場

1986年,四季劇團將《劇院魅影》引入日本,該劇目對場地要求很高,平時合作的劇場形式並不適合這個戲。

淺利慶太和四季劇團又大膽的決定開拓固定專用劇場,於是自1993年起,四季劇團開始在日本全國開拓自己的專用劇場……時至今日,他們在全國已擁有10個專用劇場,除了固定的全國巡回演出以外,其他劇目都在自己的專用劇場里演。

每一次的大膽突破,都讓四季劇團經歷新生。其最經典的劇目《想變成人的貓》自1979年首演後,累計公演將近2000場,是四季劇團優秀的家庭音樂劇作品中上演次數最多、人氣最高的翹楚之作。而前文提到的《貓》至2005年共計演出了近萬場。

如今,四季劇團已經是亞洲最大的劇團,僅去年一年,劇團的演出場次就超過了2800場,觀眾人數超過了250萬人。

這個帶著日本戰後戲劇復興的人走瞭,孫紅雷當年就希望被他肯定

四季劇團不僅在日本很出名,其實他們和中國也一直都有長期的藝術交流。

1988年,為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10周年,應中國文化部邀請,四季劇團在北京演出音樂劇《漢斯·安徒生之戀》。這是四季劇團在海外的首次公演。

1992年,作為中日恢復邦交20周年的一項紀念活動,淺利慶太攜《李香蘭》訪華,在李香蘭故事發生過的地方——北京、長春、瀋陽、大連等4個城市進行了為期1個月的巡演。

當時為了創作《李香蘭》,淺利慶太特地到中國的平頂山採訪。他說:「日本軍隊的殘忍,本來就是事實。看到平頂山展現的活生生事例,800具屍體原封不動地在那里。這種場面,無論如何我都想把它收入劇情之中。」

後來,劇團所到演出之處,全是掌聲和喝彩。

這個帶著日本戰後戲劇復興的人走瞭,孫紅雷當年就希望被他肯定

1995年開始,淺利慶太協助中央戲劇學院建立了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個音樂劇班,一共35人。還把經典劇目《想變成人的貓》搬到了中國的舞台,連演40場。

當年在這部音樂劇中擔當主演的孫紅雷、趙永斌、侯巖松、焦剛、苗芳等演員,如今都已成為表演界的大腕。可惜現在大部分都沒有繼續從事音樂劇行業。同年,劉天池也在大學畢業之後遠赴日本,進四季劇團學習了三年。

2017年,音樂劇《想變成人的貓》要在保利演出,孫紅雷還去現場探過班。觀看排練的孫紅雷時而感動的熱淚盈眶,時而開懷大笑,「這個戲是我們班的靈魂。」

當年身為表演系旁聽生的孫紅雷,通過競演得到了音樂劇《想變成人的貓》中頭號反派人物史瓦格警長的角色。排練時讓孫紅雷感到壓力最大的,就是日本四季劇團的嚴謹作風,那時日本四季劇團原版《想變成人的貓》中,演史瓦格警長這個角色的日本演員已演了11年,演得非常好。

當時孫紅雷壓力很大,一心想要超過他,“最終,我們這個戲在日本演出的時候,得到了同行的尊重。日本四季劇團董事長淺利慶太對我也非常肯定,特意叫我一起合影,還說我的表演在某些部分超過了日本演員。當時這個肯定,可以說是給我打了一針強心劑,讓我明白,只要努力,就能有機會成功。」

這個帶著日本戰後戲劇復興的人走瞭,孫紅雷當年就希望被他肯定

探班《想變成人的貓》的孫紅雷

1998年,第一屆音樂劇班學生即將畢業,淺利慶太邁出第二步——陸續選拔了一批底子不錯的學生,輸送到日本培訓,讓他們跟著日本演員上台,學習用日語表演。從1998年到2001年,淺利慶太陸續招募了20個中國演員進入四季劇團,進行為期5~6年的培訓,再送回國。

1999年,在日本企業的讚助下,淺利慶太狂甩1500萬,在北京製作排演大型中文版音樂劇《美女與野獸》,從1999年10月演到2000年1月結束,連演仨月共60場。該劇也成為了深受中國觀眾喜愛的的經典音樂劇目之一。

這個帶著日本戰後戲劇復興的人走瞭,孫紅雷當年就希望被他肯定

《美女與野獸》劇照

四季劇團和中國的交流聯繫日益密切,後來,甚至有了一位中方代表——王翔淺。

說來也巧,王翔淺之前在日本留學了12年,回國準備工作前採訪了一次淺利慶太。

本來只有1個小時的採訪時間,因聊得過於開心暢快,足足采了2個半小時,在這個過程中淺利慶太講述了很多他對四季劇團的理解和理念,包括對中國的夢想,也是源於這一次的採訪機緣,王翔淺有幸成為了四季劇團的中方代表。

那次採訪令王翔淺印象深刻。那天屋子里有很多人,其中包括四季劇團的主管,各個部門的責任人,所有跟中國相關的人員包括中國的演員都來到了現場。

那時王翔淺從沒有在那種滿滿一屋子人的情形下進行過採訪,後來她才明白,「夢想是要經常去宣講的」,「他要把他的夢想當著大家的面去弘揚,在那個場合我覺得非常的受震撼,所以那一刻他的夢想就變成了我的夢想。」

那時淺利慶太的夢想有兩個。

一是把四季劇團的音樂劇讓中國演員用中文在北京進行演出。

二是與北京人藝合作排演話劇。

這個帶著日本戰後戲劇復興的人走瞭,孫紅雷當年就希望被他肯定

王翔淺的微博

2008年,淺利慶太終於和北京人藝有了交集。那是北京人藝首次排演《哈姆雷特》,邀請淺利慶太參加了《哈姆雷特》的建組會。

那時,導演淺利慶太稱:「我曾經看過北京人藝的演員在日本演出的《雷雨》,我覺得他們都是非常好的演員。相信這次在中國排演的《哈姆雷特》會非常成功。」

當時淺利慶太的四季劇團在日本已經演了630多場《哈姆雷特》,「對於這樣一個創作於500年前的作品,有一些觀眾不能理解,會覺得冗長。因此在我執導的這個版本中,我將該劇刪掉了三分之一,使現代觀眾看起來不覺得枯燥。」

出演哈姆雷特的是青年演員王斑,王斑為此推掉了6部電視劇,只為全力以赴完成該劇的演出。

這個帶著日本戰後戲劇復興的人走瞭,孫紅雷當年就希望被他肯定

《哈姆雷特》劇照

追憶

王斑其實在今年春節前夕和淺利慶太見過面,他去日本拍一個電影,聽說淺利慶太身體不太好,就專程去了一趟四季劇團,「當時我們聊天的時候老爺子說著說著有的時候會有點睡著的狀態,翻譯告訴我老爺子已經很久不接見客人了,因為身體狀況不好。我們見面聊了很長時間,他說‘你能來看我我很高興,我一直在關注人藝和你們國內的情況’,還說想看我更多的話劇。」

2008年人藝和淺利慶太先生首排《哈姆雷特》的時候,淺利慶太給了王斑很多的幫助和信任,「和我們排戲的時候他每次都親臨現場,當時他在戒煙,所以總是嚼口香糖,現在我還記得他一邊嚼口香糖一邊看演出的樣子。我記得我在日本排練大概第三天的時候,他就說你可以回北京演出了,我當時還很詫異,以為自己哪里做的不夠好,然後他就伸出大拇指說非常喜歡我的表演,我表演的哈姆雷特可以進入他心中前三名的位置,他到北京做新聞發布會的時候也是這樣對媒體說的,我很感動他給我的這種信任,他對我的指導到現在來看依然是對我有影響的。」

作為藝術家來說淺利慶太非常豁達,他曾專程請王斑他們和日本版的《哈姆雷特》一起演。當時日本版和王斑他們各演了一個星期,兩方在交流中互相學習,「他的性格就是這樣,誰演的好讓觀眾來評判。他曾經跟我開玩笑說,你留下來吧,留在日本演哈姆雷特,我找人教你說日語。」

聽聞淺利慶太離世的消息,王斑還是挺難受的:「他很慈祥,說話很少,聲音不高,更像一個學者,他會給我們每個人寫個紙條,寫下他的一些意見,是一個考慮很周到的人。我今天也是剛剛在朋友圈得知他逝世的消息,所以他的過世我一方面感到很突然,但上一次相見他的狀態也讓我有些預感,我還是很難過,人生無常,這麼好的一位老人家。」

這個帶著日本戰後戲劇復興的人走瞭,孫紅雷當年就希望被他肯定

王斑和淺利慶太

和淺利慶太有過多年合作的王翔淺,心里也有很多感慨。

「淺利慶太先生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就致力於對中國音樂劇的幫助,可以說對於中國音樂劇的發展,淺利慶太先生功不可沒。這些年,他帶來了太多優秀的作品在中國演出。同時還致力於中國音樂劇的扶持和創立中戲音樂劇班,培養了大量演員,他們從四季劇團回到中國之後都活躍在學校的教師崗位,活躍於各個劇組做演員,對中國播撒下了很多在音樂劇領域的一些種子。

首先他作為一個偉大的藝術家和經營者,他並不是只傳達精神,他經常身體力行,處處都親力親為這一點很寶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經常帶著中國團體到世界各國去交流和考察,無論在辦公室里還是劇場幾乎隨時隨地都能看到淺利慶太先生的身影,所以一天除了睡覺以外所有的時間都是和戲劇相關的,有時候我覺得特別的不可思議覺得四季劇團里有無數個淺利慶太一樣,我走到哪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的事無巨細親力親為這種實幹精神讓我十分欽佩。

同時,他是一個能高度的將藝術和經營融合在一起的人,既是一個藝術家也是一個企業家,我覺得很少有一個人可以把這兩個方面那麼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所以這也是我在原來採訪他的過程中比較關注的地方,他開玩笑說自己有雙重人格,他的頭腦可以一半切換成藝術,一半切換成對數字的敏感度,既要保證藝術質量又要保證一個企業能夠存活,他的頭腦里好像有一個天平,一邊是藝術一邊是經營,從不往一邊傾斜,在我眼中他是一個很全面的人,在現代社會里這樣的藝術家是非常難得的。

我今年四月份的時候去四季劇團看了他的《李香蘭》,淺利慶太在2014年就隱退了,雖然當時顯得比過去有些衰弱,但是回到劇場里他的精神狀態還是非常好的。

我也是上午才收到他逝世的消息,這個消息對我來說非常意外,他在我心目中是個不滅的形象,是我們整個劇團的精神支柱,所以這個消息出來之後,對我個人來說是非常傷心,非常悲痛的,我一直覺得他像是巨人般的存在是不會倒下的。

直到現在對於淺利慶太去世的消息,我個人的思緒還沒有從中跳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