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水東鎮尋古(上)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奚本金

《宣城歷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330期

水東鎮地處宣州區東南,距市區30公里,東鄰廣德縣月灣鄉、郎溪縣姚村鄉,南接寧國市汪溪鎮,西與黃渡鄉隔河相望,北與孫埠鎮接壤。

水東鎮是一個千餘年的古老集市,據史料記載,早在唐代境內長番嶺(今名茶花嶺)一帶就已形成繁華街市,後為戰爭所毀廢。它的南側於明代萬歷年間,逐漸形成現在所稱的老街,依傍水陽江東岸台地之利集市,故名水東。歷史上老街四周以房為城,設五處柵欄紮口為門,以防匪盜,商賈雲集,店鋪林立,商貿往來經濟不絕,一派繁榮景象,有「小南京」之譽。

現在老街占地約23萬平方米(新區不計),人口4千(包括新區),是由上街、正街、橫街、當鋪街、網子街及巷道穿插其間,縱橫交錯而組成。主街道路全為青石板和卵石所鋪,寬約3.5—5米,總長1000餘米,房屋青磚黛瓦,均為共用馬頭牆所築,木板槽門、小樓、前店後作坊,兩至三進,中有天井,四水歸明堂,徽式建築,古樸典雅,後街巷依稀可見車轍痕跡。

宣州水東鎮尋古(上) 歷史 第1張

這裡有300萬年前的溶洞、千餘年的村莊和明清時形成的老街及中西宗教建築,作為一個皖南小鎮,有如此豐富的旅遊資源實屬得天獨厚,給人的印象是「五水槽門條石路,小樓天井馬頭牆。木梳竹器呈奇色,棗味芬芳暗送香」。

一、寧東寺

唐代著名地理學家張宗道勘察地理遍遊各地,曾到過水東,當時他見到這塊氣脈非凡的土地,四周環山,疏密相間,遠近有致而相互襯映,近有清溪一條,宛如玉帶一般,不禁脫口讚嘆說:「這真是稀有的金盆佛地也。」劉基到此也讚為「金盆佛國」,在康熙初年梅文鼎(定九)先生見到東有武山,西有文筆山,更讚為佛國勝地。

梅定九先生五十大壽時,贈給該寺紫檀木太師椅一張,盤龍香案一座,匾額一塊,上寫「寧東佛國」四字,卻因此不幸被奸臣誣奏陷害險些一起慘案。將「寧東佛國」說成另立一國,有龍案、龍椅為證,康熙震怒,隆旨剿斬。幸遇當時刑部尚書作欽差監斬官是梅的外甥兼學生,在中周旋,到乾隆第六次下江南時在水東寧東寺見廟匾,才明白過來,始知先祖誤信讒言,才鑄成大錯。

此地山奇更秀,五溪及南頭沖、草皮沖、梅村沖、野雞沖、董吳沖五支溪流匯合,自東流向西南到袁家壩,被阻而向北,形成「五溪」環鎮,形象盛開的蓮花,古稱「金盆之地」。

明清時期,道教在水東極為盛行,有三宮殿、東平殿、祠山殿、後又有二仙廟、七仙廟、楊四廟、魯班廟、五猖廟、仙姑廟。距此地不遠的汪村,還有五仙廟、山神廟、娘娘廟、韓愈廟(鎮北一公里)。此處還有一段傳說,古時韓愈住在梅村的梅聖愈的祖先梅超庭處,友誼極深,其侄子韓湘子(生於邑城韓家莊)已經得道。

宣州水東鎮尋古(上) 歷史 第2張

現寧東寺在唐玄宗時名為「水月庵」,此建築為清代所建,由寧國知府在所轄六縣廣為籌資而修建的,當地人喜歡叫「三官殿」。因為一開始建造時是一座道觀,供奉天、地、水三官,也就是道佛合一的宗教活動場所。位於老街入口處,是座千年古剎,建在金盆中心恰好盛開的蓮花中的蓮子,整體建築設計合理,集采光、排水、通風等多種功能為一體,充分體現了「天人相應,天地交感」的思想和徽派建築的原理。占地4200平方米,殿宇九十九間半,金身佛像三百六十尊,座北朝南,共分左、中、右三進院落,正殿為「大雄寶殿」,所供奉的菩薩,特別要提出的是1982年由九華山轉贈的韓國居士所獻的石質十八羅漢的雕像,與大陸的有所不同,寺內天井樟、桂兩株古樹堪稱奇觀。

由東邊進寺時,首先見到的是2013年祁梅村張吳組村民張傳財等人意外在菜地掘出明玉肉身。據傳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張吳村村民在開荒時無意打開明玉墓穴,發現雙缸合蓋在老和尚依然盤坐,膚色如常人,佛袍顏色已退卻,但綠布圍脖及佛珠色彩依舊奪目,又將明玉肉身重埋。此次是第二次發現,被送至寧東寺,常亮住持在請回明玉肉身後表示,這是水東佛門中的一件大喜事,一定要妥為安頓好,並為其建肉身寶殿供奉。

據考證,明玉和尚,俗名鄧宣,湖北黃石人,乾隆年間正月二十六日出生,自幼父母雙亡,由玉泉寺高僧領養,十三歲在玉泉寺剃度,十六歲在河南白馬寺授具足戒,二十一歲繼承恩師法淨成為玉泉寺方丈,四十歲時,因戰亂,玉泉寺被毀,行至水東鎮祁梅村,便在此修禪傳佛,普渡眾生,當地百姓為其修繕了玉泉茅蓬。

二、當鋪屋

此街因有當鋪而得名,首先印入眼簾的就是那用青條石壘砌有一人高的牆腳,青磚砌牆達十餘米高的圍牆式的建築,由石庫門進出,是水東最早建築之一,開的是當鋪,占地約1470平方米,北面稱其為架屋房,可典當一些大型家俱等雜物,南邊是專典當金銀寶器之所在。這座房屋不知吞食窮人多少血汗。

此房的拐角處向南即是網子街,過去此街臨河,織網的人家很多,故名。它的盡頭便是袁氏宗祠,其壩隨祠命名,故為袁家壩是阻斷水而向北,環鎮五支溪流匯合之地。

向東一轉便來到宣州市水東醫院舊址,鐵制殘缺的門楣牌子還在,可盛極一時的「百草園」不見,昔日的「百草園」是醫院的何祥國醫生打理的,在這裡種過射幹、香茅、決明子、兩面針、小葉青、三葉青、鐵將軍、曼陀羅等上百種中草藥,為水東鎮上的居民提供諸多方便,而且都是免費相贈的,何醫生這種職業道德值得今人敬佩、仿效。

三、天主堂

天主教曾於元代傳入中國,後中斷,明萬歷十年(1582)利瑪竇來華,天主教再次傳入。同治八年(1869)法國傳教士金式玉來宣城水東徐村購地建屋二重,設天主教堂,此為天主教堂傳入境內之始。因那裡教堂很偏既小,滿足不了教友的信仰生活,於同治十年(1971)到水東鎮購地建堂,光緒二年(1876)被毀,現在所見到的教堂是第二次建造的,歷時兩整年於光緒六年(1880)落成。

此為華東第二聖母教堂,僅次於上海市佘山聖母堂。建築風格是較典型的歐洲哥特式,尖坡頂,上有十字架,教堂呈十字型,占地700平方米,磚木結構,彩繪華麗,古樸典雅,為中西文化融合的經典建築,近年來在王成芳、謝幼清二位修女的努力下,將堂內更新了祈禱設施,堂外又添建了伯多祿和保祿二弟子立在大門的兩旁,門上首塑有聖母像,並建有方劍碑、耶穌十四處苦路浮雕園、聖母山,金式玉司鐸(1829–1890)石雕坐像,同時為蒙母降臨,還增設了聖心敬老院,為教友朝聖方便新建了上下各七間的避靜院。這樣不僅滿足了當地信教群眾的信仰生活,而且每年「進教之佑」「聖母主保」兩大瞻禮,朝聖之日,四面八方信徒(約2000餘人)千里迢迢奔赴水東跪俯聖母腳下,朝覲聖母,沐浴聖母之澤潤。

宣州水東鎮尋古(上) 歷史 第3張

新近發現古碑一方,記敘教友不願為社戲等演出資助情況。不知從何處而來,附後供參閱。

水東天主教堂存碑一方(長110CM、高72 CM、厚15 CM),碑文如下:

同治元年三月初六日內閣奉上諭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奉請飭地方官於交涉教民事件迅速持平辦理一折前據該衙門具奏法國天主教原以勸人行善為康熙年間曾經準行是以降旨地方官妥為辦理茲據該衙門奏稱前次明降諭旨之後復經該衙門行文各省地方官於奉文後未盡認真妥辦等語著各該督撫轉飭地方官照依此次所奏於凡交涉教民事件務須迅速持平辦理不得意為輕重以示一視同仁之意折內所請各節均著依議行欽此。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謹奏為奏明請旨事竊查傳天主教一事業經準令內地民人行習並於上年十一月初二日欽奉皇諭旨嗣後各該地方官於凡交涉習教事件須查明根由持平辦理如習教者果系安分守已謹飭自愛則固系中國赤子應與不習教者體撫字不必因習教而有所訓求等因欽此欽遵彷知各省督撫遵辦在案嗣據法國欽差大臣布爾布隆照會內稱前此各省所以辦理不協之故皆因民間祈神演戲賽會等費南北教民所殿出及該地方官務令習教者與不習教者一律攤派教民心實不願請行令各該地方官以後再攤派並據面稱傳教士皆系端方之人謁見地方官務須示以體面等語臣等伏查各省習教民人雖習天主之教猶是中國之民並據法國欽差大臣布爾布隆聲稱該教勸人道理因非遵崇君上謹守中國法度等語自願一律體恤以示一視同仁之意況祈神賽會等事並正項差徭可比該教民既不滿攤派自不便過為免強以致重拂與情臣等葉以行文交各省以後凡習教之久於一切應出錢文之事除正項差徭外其餘祈神演戲矣賽會等費該教民既不願與不習教者一律同出即可免於攤派至所請傳教士謁見地方官務須示以體面一會傳教士系外國推重之人地方官自應待以體面亦可經行令各省督撫轉飭照辦茲復據法國欽差大臣布爾布隆聲稱各省撫奉前次諭旨總理衙門咨文後於凡交涉教民事件仍未能恪遵辦理臣查各省地方官辦事每多拘泥法國欽差大臣布爾布隆所稱於接奉諭旨及臣衙門咨文後未盡認真辦理此等情行恐亦勢所不此應再請旨飭令各督撫轉飭地方官務照前咨於凡交涉教民事件務須迅速持平辦理毋得意為重輕亦毋得教為遲迤致令教民屈抑再法國條約第十三款所有或寫或刻奉禁天主教各明文無論何處伴行寬免語而言現在天主教既已弛集所有各須明文士在毋庸議之列應請查明一律禁處嗣後如修教行不再增刊此等禁止明文並將舊創所或全行剛去仍將條款內寬免字據改為革除庶於此條上下文意較為聯貫是否可彷之處太也

皇上訓示遵行謹恭請具奉請旨。

印章(10CM*6.5CM)

(作者系宣城市國稅局退休人員,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