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題 | 每日一練大合集(教招|教資)|NO.109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一、教師資格

教師資格

1.在中國浩瀚的史學著作中,有兩本史書如同突兀的雙峰,並峙於歷史峻嶺之中,被譽為「史學雙壁」,它們分別是( )。

A.《漢書》《史記》

B.《史記》《資治通鑒》

C.《後漢書》《資治通鑒》

D.《漢書》《後漢書》

2.「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採用的修辭手法是( )。

A.比喻,誇張

B.比擬,誇張

C.比喻,借代

D.借代,比擬

3.世界上最早種植棉花的國家是( )。

A.中國

B.美國

C.印度

D.埃及

4..心理髮展上主要表現為半成熟、半幼稚的兒童,處於(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期

5.初中一年級學生入學以來,班主任陳老師立即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和情況,並為每個學生指定學習發展規劃。陳老師的做法關注了( )。

A.學生發展的順序性

B.學生發展的曲折性

C.學生發展的互補性

D.學生發展的差異性

參考答案

1.【答案】B。中公講師解析:「史學雙壁」分別指的是司馬遷《史記》和司馬光《資治通鑒》。

2.【答案】A。中公講師解析:將積累的雪比喻為梨花盛開,用千樹萬樹的重疊詞誇張的表現出雪花得多。

3.【答案】C。中公講師解析:古印度人是世界上最早的棉花種植者,古印度也成了棉花紡織的發源地。故選C。

4.【答案】B。中公講師解析:少年期是指11、12歲到14、15歲的階段,是個體從童年期向青年期過渡的時期,大致相當於初中階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點。

5.【答案】D。中公講師解析:個別差異性啟示我們:教育必須因材施教,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和積極因素,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大的發展。班主任深入了解每一位學生的特點並制定學習規劃體現因材施教。

1.教師在向學生講「雪花」這一件事情時,採用觀看錄像帶並向空中拋灑大量碎紙片以引導學生體會下雪場景的方式。這種直觀的手段是( )。

A.實物直觀

B.模象直觀

C.語言直觀

D.虛擬直觀

2.李老師在語文課上講到民族英雄董存瑞時,從歷史事實出發,高度讚揚了他的愛國主義精神,使同學們受到了感染,李老師的教學主要體現了哪一種教學原則( )。

A.因材施教原則

B.啟發性原則

C.直觀性原則

D.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統一原則

3.「學而時習之」的主張說明教學應遵循的原則是( )。

A.啟發性原則

B.規律性原則

C.鞏固性原則

D.量力性原則

4.古代教育家荀子曾經說過:「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還說「聞之則不見,雖博必謬」,這體現了教學的( )。

A.因材施教原則

B.直觀性原則

C.量力性原則

D.啟發性原則

5.教師採用「先練後講」,「先學後教」的方式,讓學生依靠努力初步解決問題,然後教師把握學生練習中的焦點進行講解,這指的是( )。

A.嘗試教學

B.自學輔導教學

C.情景教學

D.暗示教學

參考答案

1.【答案】B。中公講師解析:所謂模象直觀即通過對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進行的一種直觀方式。

2.【答案】D。中公講師解析: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統一原則是指既要把現代先進科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傳授給學生,同時要結合知識、技能中內在的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李老師不僅僅講解語文知識同時還對學生的思想品德進行教育。

3.【答案】C。中公講師解析:鞏固性原則是指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時候,能夠準確無誤地呈現出來,以利於知識、技能的運用。「學而時習之」是指學習完後要及時溫習所學習的知識。

4.【答案】B。中公講師解析:「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的意思是「沒有聽聞不如去聽一聽,聽到不如去見到」;「聞之則不見,雖博必謬」的意思是「所以聽說了而不去見一見,雖然淵博卻會有謬誤」。「聞」「見」都需借助感官,故是直觀性原則。

5.【答案】A。中公講師解析:邱學華的嘗試教學法主要的教學方式是「先練後講」「先學後教」。

預測卷來了

掃碼就送

考前人手一本

考完試獲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