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作者:瓜媽
本文由:神奇麻麻在哪裡(sqmmznl)
上個禮拜去幼兒園接兒子,老師跟我說了一件事讓我感到特別欣慰,她說兒子今天挺身而出幫助一個被打的小男孩,跟打人的小男孩說,不可以打人! 還擋在他前面保護他。
我看那個打人的小男孩長得挺壯,又高,看上去比兒子大只多了。我回去問兒子,為什麼面對那個比他壯的孩子敢站出來,兒子說:「他以大欺小,就是不對的!他要是打我我就告訴老師啊!爸爸媽媽也會來保護我啊!」
一下子感慨兒子長大了!因為他性格雖然一直比較外向熱情,但曾經也不是那種特別勇敢、被大孩子打了就敢去阻止對方的娃。之前兒子有一次被小區裡的大孩子欺負,後來好幾天都說不要去那個遊樂區玩,我和瓜爸一度為了這個事和他溝通過好一陣子。
有媽媽說這感覺比被搶玩具還要麻煩些,就怕娃從小被欺負慣了,現在還有校園霸凌,到時候再被人欺負,那可是一輩子的陰影啊!
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說說,從孩子面對這個世界開始,我們應該如何教他面對「被霸凌」這件事。
兒子大概是在兩歲半的時候,有一次奶奶帶他在小區滑滑梯玩。有一個4、5歲的孩子也在滑滑梯上玩,因為活動能力強,爬得當然比其他小朋友更快,兒子剛好在他前面,可能是「慢」了一些,一直沒滑下去,那個大孩子就不耐煩了,用手敲了一下兒子腦袋,兒子下意識去反擊,那個男孩又打回來,這回直接一巴掌打到兒子的臉,雖然沒什麼大礙,兒子委屈啊哭得撕心裂肺。奶奶急匆匆把兒子抱回家安慰,也沒來得及跟那個男孩子或者家長理論。
我本來也沒把這件事特別放心上,但後來幾天發現兒子都不願去那裡玩,問他為什麼不去啊,他也不說。我才意識到這件事可能對他造成了一些不愉快的影響,也許是「害怕」,也許是覺得「被羞辱」?
我後來問他,那天那個小哥哥打到你,你很生氣是不是?
兒子說是的。
我說,那你想打回來嗎?
兒子說想!
我說,那如果媽媽幫你打回來,你會不會好受一點?(我做了一個拳擊的姿勢)
兒子笑著點點頭。
我說,那媽媽如果打了別人,媽媽就是欺負小孩子了,別人都說你媽媽打小孩,怎麼辦呢?
我接著跟兒子說,打人是不對的,所以我從來不打你,我也不會打別的小孩,那個小男孩打人是不對的,下次你遇到這樣的事就大聲跟他說,打人是不對的!大聲說哦!氣勢就要嚇到他!
如果對方還不聽,你一定要馬上告訴爸爸媽媽!媽媽會保護你!如果媽媽在現場,也會教育那個打人的孩子,所以你不用害怕,知道嗎?
我和兒子擊了個掌,算是我們之間的「協定」。後來在遊樂場又碰到過幾次那個男孩,兒子也沒有怵他,我想是他自己心裡有了「底氣」。
我為什麼沒有教兒子要打回去,
因為比打回去更有效的是自帶「不被人傷害的氣場」
我聽過很多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被打了就要打回去啊!別人就再也不敢欺負你了!
其實「打不打回去」我覺得不重要,如果兒子忍不住「還手了」,我也不會苛責;但是我覺得這個社會運行的法則裡面,有比「還手」更厲害的一招是,用眼神就「震懾住」你,自帶一種不好欺負的氣場,那才是最應該培養的能力。
我們說「君子動口不動手」,「動口」就是要說,要表達自己的立場,告訴對方這是不對的!哪怕是小寶寶,如果能說出「不行!」「不可以!」「手拿開!」都是很勇敢的自我表達。
青少年問題專家李玫瑾曾經在撒貝寧的節目裡聊過孩子被打的問題,她說的觀點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我們要防兩個問題,一個是自己的孩子不要欺負別人,一個是自己的孩子不要被別人欺負。
1.自己孩子不要欺負別人,這是一個家教問題。
2.怎麼防止孩子被欺負?從小一定要有體力鍛煉,只要孩子有運動他就有爆發力,他有爆發力就不容易被人欺負。相反這孩子從來不練,他那胳膊那麼細,人家一推他,他就一屁股坐那兒了,那下次還推,多好玩啊……
她說的要讓孩子鍛煉身體,不要人家一推就倒,讓人覺得好玩,這說的就是一個人的氣場問題了。當然,即便孩子瘦弱,我們也可以教他擁有不好欺負的氣場,有理有節地捍衛自己的權利。
不傷人是一種教養,不被別人傷害是一種氣場
這種氣場到底怎麼培養?
除了李玫瑾說的從小鍛煉身體外,我們平時持續的愛和教育真的很重要:
1.最好是在事情發生的當下去幫孩子解決,即便事後也要幫助疏導情緒
就像兒子開頭髮生的那件事,奶奶來不及現場解決,我後來幫助兒子梳理了情緒,說出他內心的不滿,否則這件事不知道會在他心裡埋藏多久。(當然有些娃被打後很快就忘了,我覺得爸媽也沒必要再去復盤,可以平時作為常規教育;另外,要分清楚打人的娃是故意的還是只是玩,2歲之前的娃打人很多只是沒控制好輕重,沒必要把事件升級,處理的方式可以看:娃竟然敢打親媽還扯頭髮!我要還手嗎!?)
發生被欺負的事,如果寶寶不知道怎麼做,大人如果在現場,當然最理想的是第一時間站出來,堅定地指出對方打人是不對的。這樣做是給寶寶明確「打人不對」的原則,並給出示範。
我們可以教給寶寶一些震懾對方的小技巧,比如大聲說「不能打我!」,或者鼓勵寶寶在說的時候要嚴肅臉、並且看著對方的眼睛,美國兒童心理專家Michael Borba說,在被欺負時,你臉上怎樣的表情比你說的是什麼更重要。
2.我們不能打孩子,而是一次次溫柔堅定地「回擊」
其實很多愛打人的「熊小孩」背後,都有個愛用打人解決問題的「熊大人」;而每個不敢回擊的孩子背後,也許父母每次都是愛默默承受息事寧人。
所以如果我們想培養出「不惹事又不怕事」的娃,我們自己就要做出榜樣,或者及時糾正,不要讓孩子覺得「打人」或者「被打」都是正常的。
兒子有一次跟弟弟玩,大部分時候兒子都會讓著弟弟,但那次土根帶來了個新玩具,兒子實在沒忍住,跟弟弟爭搶起來,還把他推到了地上。我立即把兒子拉開,嚴肅地跟他說這樣做不對,那時候弟弟還不會說話,我替弟弟跟兒子說,不可以搶弟弟玩具也不能推人!必須跟弟弟道歉!弟弟玩好了玩具再輪到你玩!
其實這樣做,除了讓兒子明白自己欺負弟弟不對,他也會看到,如果有一天自己被欺負,他也有權利讓對方向他道歉!並且給出合理的解決方式。
3.如果孩子「打回去」,我們不必苛責,也不必「鼓勵」
還有一些孩子面對被打,可能第一反應是回擊,這也是一種本能,甚至是人最初最珍貴的棱角。但是我們可以慢慢讓孩子明白兩點:
1.不反擊不代表懦弱,而是可以尋求更好的解決方式;
2.就算是反擊,也要留有餘地,懂得分寸,適可而止。
因為靠「武力」可能並不能解決矛盾,反而會讓矛盾激化,而我們最終的目的是可以「解決問題」。成熟理性的應對,也許是更「高明」的方法,
新聞裡有很多案例,兩個孩子因為一點小事互相打鬧,最終大人打起來的事,什麼問題都沒有解決,為了出口氣將戰事升級,矛盾熱化……想想也是兩個大人沒長大吧……
但是要真懂得這個道理,學會「和平理性地協調」,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我們大人都需要不斷地學習。
4.給孩子足夠的愛和支持,那是他一輩子的鎧甲
就像孩子玩具被搶不知所措,父母在適當時刻需要幫娃表明需求一樣,孩子被打受委屈,父母更第一時間站出來表明原則和立場,這是明確表示對孩子的愛和保護。
那些在校園霸凌中忍辱負重的孩子,很多是自我價值感低的孩子,可能從小就沒有受到過父母的肯定,沒有人告訴他們該如何反擊,也不知道可以尋求誰的保護。
所以在開頭兒子的案例中,雖然事情已經發生過幾天了,我還是回頭幫他梳理了情緒,並明確告訴兒子,媽媽永遠會支持你!讓兒子知道,他是值得被保護和被愛的!
欣慰的是兒子記住了,最終還懂得了保護別人。
我相信我們的愛是他人生最初的力量,也是這一生最有力的鎧甲。
台灣著名教育家洪蘭說:「教養孩子一點都不難,它只有一個原則,就是以身作則:你孝順你的父母,你的孩子以後就會孝順你;凡是你不要孩子做的,你自己也不要做,如此而已。」
所以,孩子是不是有理有節、不唯唯諾諾,這背後折射的,都是父母平時點點滴滴的行為折射。
但這中間最重要的,我覺得還是要給予孩子童年足夠的愛和安全感,那才是最最強有力的一輩子的支持啊!
來源:神奇麻麻在哪裡 (sqmmznl)。我是瓜媽,和好朋友、長居歐洲的Cindy給大家帶來最靠譜的育兒知識和全球好物。轉載已獲授權。
編輯:劉韶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