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熵」如何助力監測站點布局?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題目: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network design for urban drainage systems, an entropy method

作者:J. Yazdi

作者單位:Faculty of Civil, Water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hahid Beheshti University, Tehran, Iran

期刊:Urban Water Journal

時間:2018

關鍵詞:Entropy; urban drainage system; optimization; monitoring; DE; water quality

及時監測水體的物理、化學和生物指標,對於保護水體環境和保障公眾健康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由於高昂的成本和預算限制,城市排水系統的監測站點通常被控制在一定數目以內。一個合適的布點方法需要依靠盡可能少的站點數提供足夠的信息。本文的目的正在於提供在給定站點數目的條件下,最大化監測管網獲取信息的優化方法。

為此,需要首先量化獲取的信息量,文章採用聯合熵來測度信息量。熵理論認為高頻率的事件只能提供較小的信息量,反之亦然。不確定性隨著獲取新的信息而減少,並且獲得的信息量等於降低的不確定性。由於不確定性和信息量相互關聯,熵理論因而可利用不確定性來測度獲得的信息量。在這一理論中,不確定性利用隨機變量X取值為x的概率p(x)來表示,則單變量的熵可表示為:

“信息熵”如何助力監測站點佈局?

其中,n表示隨機變量可能的取值數。而多個隨機變量的聯合熵則可以表示為:

“信息熵”如何助力監測站點佈局?

因此為計算聯合熵,需要了解各變量的聯合概率。由於在隨機變量數目較多的情況下聯合概率較難獲取,本研究引入全相關性(Total Correlation)來解決這一難題。全相關性的定義為:

“信息熵”如何助力監測站點佈局?

多變量的全相關性可採用迭代的方法計算,通過構造新的隨機變量(原變量間的組合),並結合各隨機變量的觀測值,最終可求出C,從而得到聯合熵。

監測網路的設計可以轉化為一個優化問題,即最大化待建和已有監測站點的聯合熵,其約束條件包括監測站點的總數和單個站點的最小熵值。該問題通過差分進化算法進行優化,該算法的個體表現為向量,其最大的特點在於其突變過程是基於父代個體間的差分向量。也就是從父代種群中隨機選擇三個不同個體a,b,c,則突變生成的個體為y=a+β×(b-c),其中β為縮放因子,它決定了突變的程度,一般取值在0-2之間,案例研究中取為0.5。父代個體間也可發生交叉互換。當且僅當新個體好於父代個體時被保留,滿足終止條件後迭代結束。

為獲取水質信息,文章利用SWMM軟件來分析降雨—徑流關係,並選取TN、TP和TSS三個監測指標。案例研究對象為德黑蘭的排水系統,該系統被劃分為4個獨立的子匯水區,如圖1所示。

“信息熵”如何助力監測站點佈局?

圖1 德黑蘭排水系統示意圖

目前修建的站點並不監測任何水質參數,因而可以認為不存在已有監測站點。候選區域的初始值設定為748,即排水系統的管段數目。利用SWMM模型獲取三種研究污染物在25年降雨下的每根管段的時間序列。然後利用熵的定義計算各管道的熵值,同時將平均熵值設定為最小熵值Hmin,所有熵值低於Hmin的管段均不作為候選站位,如此保留下419根管段。優化問題即為從上述管段中優選最優監測站位。分別在總站點數目為5,10,15,20,25和30的情況下進行優化,聯合熵隨站點總數的變化趨勢如下圖所示。

“信息熵”如何助力監測站點佈局?

圖2 聯合熵變化趨勢圖

當站點數超過15時,所獲取的信息量基本不隨站點的變化而增加,因而挑選20個站點是較為合理的選擇。MGCE在德黑蘭已經建有站點數為36的水質監測網路,圖2中也表示了其獲得的信息量。為了解釋這一差異,圖3展示了MGCE和站點數為20的最優方案的布點情況。與MGCE方案相比,最優方案分布更加集中,並且更多地布設在關鍵管段上。

“信息熵”如何助力監測站點佈局?

圖3 兩種方案布點圖

作者也坦承該方法僅僅考慮了獲得的信息量,而忽視了人口密度、健康影響等因素,在推廣運用到更複雜的設計問題時,有必要加入新的選址準則。

本文提出了一種基於聯合熵來確定水質監測站點的最優布局方法,在有限站點的約束下獲取盡可能多的水質信息,整個優化問題通過差分進化算法求解,並通過和已有布點方案的比較來說明方法的有效性。

文章提供了一種簡便的監測信息量量化的方法,從而可做到不同布點方案的比較,但其約束條件僅包括站點總數和單個站點的熵值,沒有考慮其它現實制約因素,在實際應用時需要進行必要的改進。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1573062X.2018.1424215?journalCode=nurw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