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下半場的新玩法:從智慧型手機到生態鏈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2018年7月9日,小米在香港主板上市,在港交所舉行敲鑼上市儀式非常熱鬧。同一天,在香港、北上杭等城市,小米在多個地標建築上做了大幅廣告,上面只有「謝謝」兩個字,是滿滿的情懷;最近,在諸多公寓樓寫字樓里,小米有品幾乎霸屏了全國的分眾電梯廣告,賀上市,全場8折赫然在目,突感一場賦能生態的運動正在進行中。

小米下半場的新玩法:從智慧型手機到生態鏈 科技 第1張

小米上市後,很多人幫著計算小米公司的市值是否超過了京東或者百度,人們都期待資本市場的新面孔,或許能夠改變當下的互聯網沉悶的格局;也有人幫忙計算雷軍的身價,或者小米公司又誕生了多少億萬富翁,大家不免感慨資本造富創造的奇跡。而理智的行業觀察者更關心的是,過去,小米如何成為資本的寵兒,未來,小米又該如何走下去。

【新零售賦能的小米速度】

在小米上市當晚,我拿到的小米招股說明書,足足有500多頁。其中盤點小米過去7年取得成績單,足以讓業內嫉妒羨慕恨。

七年間,MIUI收獲3億用戶,小米雲2億用戶,小米生態圈里,日活千萬的APP小米有21款。小米也創造了很多全球第一:穿戴設備全球第一,移動電源全球第一。在不久前發布的小米8發布會上,雷軍宣布智能電視小米中國第一。

最讓人們感慨的還是小米的發展速度。作為一家初創公司,小米突破1000億收入。只用7年時間,走過了臉書12年和蘋果20年走過的路。「小米速度」算得上中國乃至全球互聯網行業的奇跡。

小米下半場的新玩法:從智慧型手機到生態鏈 科技 第2張

小米如何創造這個奇跡?

雷軍早在2008年就提出「極致、專注、口碑、快」七字訣,可以看做是小米走向成功的方法論。極致是最終目標,專注和快是行為準則,口碑是互聯網思維的原則和核心。

解決用戶的痛點往往成就爆款產品。極致的爆款產品,來自於對於用戶痛點的深入觀察和全面把握,小米奉行的粉絲文化,得以與用戶深入交流和對需求的精準把握。比如,米粉們一直津津樂道的小米手機刷公交卡,以及紅外遙控家里電器,這些看似微小的創新,卻真正打動了不少用戶,形成了口碑傳播效應。

此外,小米在手機業首次採用屏占比高達84%的全面屏設計,以及二代全面屏產品上更為極致的91.3%屏占比 ,給用戶帶來了極致的視覺衝擊,同時也將整個行業引入到全面屏時代。

如果說,微創新和全面屏展示了小米對產品體驗的極致追求,那麼5%的綜合利潤率,則是對於「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價值底線的極致追求。優秀的產品和厚道的價格,貫穿了小米每一條產品線。本來可以借助爆品和旗艦產品的創新獲得超高利潤,雷軍卻往往選擇了一個大多數人能夠接受的親民價格。

新零售,是過去三年里,電商行業使用最多的熱門詞之一。不同人有著不同的解讀:但和技術賦能觀點略有不同的是,雷軍的觀點更偏重結果,他認為新零售一定帶來高效和優秀的體驗。這樣看來,「極致口碑快」,恰恰代表的是高效和體驗,雷軍的七字訣成了「新零售」的最佳詮釋,也成為解釋小米速度的最完美答案。

小米下半場的新玩法:從智慧型手機到生態鏈 科技 第3張

【5%的利潤率如何支撐小米的高市值:生態玩法】

圈內很多人喜歡用「下半場」形容人口紅利不再的互聯網。對於小米而言,登陸港交所之後,小米從一家創業公司變身為上市公司,或許這也是小米的下半場。一定有人質疑,雷軍堅持的5%綜合淨利潤,如何支撐起高達數百億的市值?在小米的下半場,玩法又有什麼不同?

如果對小米七年歷史全面的梳理,是能看到小米的發展有著清晰的進化路線:從手機便攜設備到電視等信息家電,再到全部家電門類,進而輻射到日常生活的各個品類。上半場的小米鐵人三項依然能夠發揮作用,仍然代表了小米的核心競爭力。

小米的鐵人三項從最初」軟件+硬件+互聯網服務「三項」,進化為「硬件+互聯網+新零售「。但三大項目之間並不是簡單的加法,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甚至可以稱之生態系統,而生態玩法才是小米下半場的關鍵。原因有二:

第一是三級火箭

作為搜狗的前市場總監,我曾參與過搜狗輸入法、瀏覽器和搜狗搜尋的三級火箭設計。在小米的生態系統里,無論從縱向還是橫向,與三級火箭類似的小米系助推系統或許不止三級,更像是一個太空飛機。

5%利潤,是雷軍在母校武漢定下的紅線。但這只是第一步,就好比一個豪華酒店,住宿費可以很便宜,但豐富的服務仍然收獲頗豐:手機要下載應用才能玩,應用商店的模式有了;看資訊,可以內置信息流廣告;玩遊戲,可以搞聯合經營分成;小米錢包就更強大,像阿里的支付寶一樣,提供各種金融服務。有了三億用戶的MIUI,小米完全不愁盈利模式。

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互聯網服務業務的收入占小米營業收入的比例僅為9.4%,但互聯網業務毛利占比卻高達39.6%。小米的用戶平均互聯網收入也從2015年的28.9元一路上漲至2017年的57.9元。小米做了形形色色的硬件,卻還把自身定位於互聯網公司的原因,或許正在於此。

小米生態中,硬件之間也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真正做到了萬物互聯。小米手環能夠提醒手機上的未接電話,還能直接解鎖小米筆記本。而小米手機和智能語音助手,扮演者航母戰艦的旗艦和指揮中心,既可以為小米電飯鍋或者米家的電磁爐,提供豐富的菜譜,又把各種烹飪期間的消息反饋給手機。

最終,你發現一旦買了小米的設備就停不下來,你可能會喜歡上每一款即將面世的新產品。

小米生態體系,從縱向看,操作系統、軟件、電商、以及各種服務,彼此關聯 環環相扣;從橫向看,硬件產品相互滲透,形成一個以手機為中心的生態系統,就如同電影《阿凡達》的那顆神樹一樣,茂密參天。

第二是高復購率

小米生態產品很早已經超出了信息家電范疇,囊括了越來越多的非家電的生活消費品,這些產品可能沒法和小米生態系統的產品互聯互通,有的甚至有獨立的品牌。但是人們還是能夠從這些新品中看到小米的獨有的基因:

一個是功能上創新,每款產品總有一個或者幾個功能點能夠打動你,或者市面上的產品還未能解決的痛點。另一個是顏值普遍較高,賞心悅目。比如,米家有品平台上電器,大多為白色且設計考究,用料紮實,簡約中帶著一些文藝范,而這其中不乏獲得紅點設計大獎的作品。

優秀的產品口碑往往自帶流量,高復購率讓5%的利潤率形成豐厚的利潤,成為可持續的長遠商業策略,而非只圖眼前利益的鼠目寸光。小米生態中,最貴的產品是價值1萬的雷射電視,全系列硬件套餐或許價值數萬,即便是5%的低利潤率,也有豐厚的利潤額。

所以,我們根本不用為小米的市值擔心,小米生態只要穩步推出高口碑的新產品,保證高復購率,就能讓市值不斷增長。

【小米線下的無限可能】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看不懂小米了。

當小米做手機的時候,很多人認為一幫互聯網人去做手機是天方夜譚;小米做智能電視和筆記本的時候,很多人以為這也許是在對標蘋果;而當小米做電飯煲的時候,家電領域的滕明珠坐不住,開始與小米叫板。

上周,通州萬達小米體驗店開業,除了琳瑯滿目的手機數位筆記本產品,沙發、床、家用生活用品,占據了不少空間。孩子們在興致勃勃地堆積木,家長們挑選家居和沙發,讓人有一種逛宜家的既視感。或許有人問,小米有品難道會是下一個「宜家」?

小米下半場的新玩法:從智慧型手機到生態鏈 科技 第4張

(在小米體驗店里,人們對米家有品的產品頗感興趣)

但至少看到一點,米家有品走入線下對於小米,是重大利好。

雷軍早前公開過小米之家的坪效數據:小米之家門店平均在200平方米左右,年均營業額在6500萬到7000萬之間,坪效達27萬/年,僅次於蘋果的40萬/年,做到了行業第二。現在隨著米家有品的商品全面走入線下,小米之家的坪占數據還會上一個台階。可以預見的是,小米線下增長將有著無限可能。

【結束語】

小米高速增長的秘密還有什麼?應該還有很多。

一個企業能夠成長多快,成長為多大的公司,與創始人的用人水平,能夠找到多少合夥人密切相關。與騰訊創業初期的五虎,阿里初期的十八羅漢類似,小米也有著著優秀和穩定的創業團隊。這是小米能夠一路穩健走下來關鍵原因。

同樣,一個企業的文化和調性,與創始人的調性往往天然一致。在圈內,雷軍是以勤奮著稱的勞模企業家著稱。而我在北京和深圳多次逛小米之家體驗店時,發現小米員工有著同樣的敬業、熱情的品質。小米有著正能量的基因,厚道的人運氣不會太差。

小米也許是涉足領域最多的互聯網公司,在硬件行業的創新無愧於「產業鯰魚」的稱號。但以往這樣的鯰魚企業往往成為行業公敵,甚至和同行爆發激烈的口水戰。但小米卻總能在競爭中獲得同行尊重。

小米迅速發展的八年,也是中國智慧型手機發展的黃金時代。或許,下個八年,小米生態也會想小米手機那樣,也許能夠刺激中國更多製造領域的同行,與產業一起進入高速發展快車道。

王冠雄,著名觀察家,中國十大自媒體(見各大權威榜單)。主持和參與4次IPO,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教練。每日一篇深度文章,發布於微信、微博、搜尋引擎,各大門戶、科技博客等近30個主流平台,覆蓋400萬中國核心商業、科技人群。為金融時報、福布斯等世界級媒體撰稿人,觀點被媒體廣泛轉載引用,影響力極大,詳情可百度。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紅包贏了,我們輸了互聯網紅利在消退中國互聯網20年矽谷發展史和KK重啟技術理想主義再見雙十一,你好O2O小米被華為超越真相||||||||||||||||||||大佬聯袂推薦重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