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混業經營應向分業經營回歸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中國網財經11月1日訊 第十四屆北京中國金融博覽會暨2018年中國金融年度論壇今日開幕,光大集團研究院副院長、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在會上表示,金融結構分業經營和混業經營的問題。越是金融發展經驗不夠,制度設計不夠成熟,法制環境不夠成熟的環境下,我們越需要分業經營。因為監管的效率往往趕不上創新的監管套利。我個人認為在我們中國尤其要回到分業經營。其實分業經營和混業經營不是1和0,黑和白,而是兩個極端中的某一個點,不存在絕對的分業和混業經營,我們的問題是太多的混業經營要向分業經營的方向回歸一些。要存款歸存款,投資歸投資,嚴格牌照管理,拿什麼牌照就應該做什麼事情。

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

向各位匯報一下我對金融結構的看法。前面幾位主管專家都講過金融發展的問題,創新帶來的效益指標,金融風險在於金融的周期性,金融風險是在一個方向上強化,好的時候過度擴張,不好的時候過渡緊縮,金融的周期性跟什麼有關?跟監管有關。什麼情況下金融監管效率高,什麼時候效率低?我們回顧一下金融結構跟經濟學的歷史演變和政治框架有關係。

八十年代初經濟自由化,全球化時代,金融結構受兩方面的影響,一是財政強調平衡,五、六十年代財政擴張在全球受到控制,金融自由化。五、六十年代金融受到控制,當時叫金融壓抑,但財政擴張(財政赤字)很快。80年代金融自由化,財政赤字受到控制,金融尤其是信貸大幅擴張,在金融結構上是兩個重要的體現,一個是金融和財政的關係。從五、六十年代財政過度擴張到八十年代金融擴張替代了財政的擴張,這是對金融結構的一個影響。

第二個影響,戰後的幾十年金融實施分業經營。西方是分業經濟,東方是計劃經濟,乾脆就沒有金融。分業經營就是投資銀行、資本市場和銀行體系、間接融資分開。八十年代以後又回到了混業經營。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混在一起,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混在一起。哈佛大學教授2011年寫的《這一次不一樣》回顧過去八百年金融的歷史,有一個有趣的發現,人類歷史上只有戰後五、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之後,30年的時間沒有發生金融危機。在那之前和之後都有金融危機。為什麼?這和金融的結構是有關係的。金融的結構不僅僅是直接融資比重高還是間接融資比重高。美國的直接融資比重高,美國發生了08年這麼大的金融危機。關鍵的問題是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混在一起。因為間接融資享受政府的信用擔保,直接融資是金融市場,兩者混到一起,等於是把農商銀行和公用銀行混在一起,把政府的信用擔保延伸到市 U饈橇礁黿鶉誚峁溝難荼洹

混業經營的時代,為什麼金融會過度擴張?為什麼監管的效應不高?這和地產作為信貸的抵押品有很大的關係。房地產作為信貸的抵押品導致房地產的價格和信貸的擴張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而資本市場和銀行體系的混合聯繫的加強,使得在一段時間間接融資的問題,包括壞帳的問題被掩蓋起來。所謂的金融周期,房地產價格和信貸相輔相成的周期性的波動,八十年代以來,在主要經濟體都導致了比較大的金融問題。這里顯示了兩大經濟體,中國和美國,美國的情況大家都知道,08年是金融周期的底部,去杠桿房價下跌,帶來那麼大的問題。中國的拐剛剛發生,處於比較痛苦的過程。昨天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到這是長期累計風險的暴露,不是現在的問題,而是過去十年,信貸、地產大幅擴張,現在到了不得不調的階段。這樣的環境下,未來幾年痛苦的調整過程中,緊信用,松貨幣。

看得更遠一點的趨勢變化,金融危機以後貨幣、金融、財政三位一體。貨幣和金融的聯繫加強很清楚,金融危機以後宏觀金融調控,宏觀管理,貨幣政策的聯繫,包括我們現在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下面的一行兩會,都是體現貨幣和金融的一體。其實還有財政和金融、財政和貨幣的一體。過去四十年,財政和金融嚴格分開,像鐘擺向中間回歸的過程。在美國很明顯,央行過去擴表,財政和貨幣政策聯繫在一起,現在央行縮表賣出長期國債,也使財政和貨幣政策聯繫起來。中國的思考也是一樣,財政和金融政策的協調。

金融結構分業經營和混業經營的問題。越是金融發展經驗不夠,制度設計不夠成熟,法制環境不夠成熟的環境下,我們越需要分業經營。因為監管的效率往往趕不上創新的監管套利。我個人認為在我們中國尤其要回到分業經營。其實分業經營和混業經營不是1和0,黑和白,而是兩個極端中的某一個點,不存在絕對的分業和混業經營,我們的問題是太多的混業經營要向分業經營的方向回歸一些。要存款歸存款,投資歸投資,嚴格牌照管理,拿什麼牌照就應該做什麼事情。

前面一位專家講到金融科技,其實金融科技和金融的結構也很有關係。首先是數字貨幣,我們都在討論央行發布數字貨幣,這不是技術問題。僅僅替代現金不是數位技術,支付寶、微信已替代現金,央行發表數字貨幣本質是財政行為,我們要關注其作為公共政策的含義。央行的數字貨幣如何發出?買什麼資產發出?什麼途徑發出?這是公共政策問題。應該利用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的機會,大幅減稅。投放基礎貨幣,降低間接融資對銀行信貸的依賴。

總體來講08年金融危機以來,我們處於一個重新反思金融發展的歷史,金融結構的時代背景。很多東西其做到在還看不清楚,我今天只是講一點看法讓大家思考的。最後做一點小的廣告,大家講的這些內容,在去年6月份出的《金融周期》里有更多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