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企業感受中國稅務變革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中新社上海12月11日電 (記者 繆璐)中國改革開放40年,也是上海港高速發展的40年。地處中國大陸東海岸中部、「黃金水道」長江與沿海運輸通道構成的「T」字形水運網路交匯點,上海港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成長。

資料圖。 李林 攝
資料圖。 李林 攝

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資產財務部總經理郭立仲至今仍記得,2012年至2013年間,上港集團下屬冠東集裝箱公司由於吸收合併事宜,負債增加、利潤減少。就在快要撐不下去時,洋山保稅港區增值稅即征即退、國家重點公共設施項目企業所得稅「三免三減半」等優惠政策的落地,讓冠東集裝箱公司「積蓄」資金近2億元(人民幣,下同),走出低谷。

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中國稅務經歷著由繁到簡、簡政放權的變遷。2015年之前企業所得稅優惠事項實行審批制管理,2015年將管理機制調整為「自行判斷、備案管理、自主享受」,2018年企業則可以通過「自行判別、申報享受、相關資料留存備查」的方式辦理稅收優惠。近年來,稅務部門更是推出「網上辦稅」,讓納稅人「多走網路,少跑馬路」的管理模式。

「這些優惠政策的落地,實實在在降低了港口物流企業的稅收負擔。」郭立仲舉例說,集團的整體流轉稅稅負下降66.8%,減輕企業的經營壓力,激發企業發展活力,在幫助企業發展壯大方面形成良性循環。

如今上港集團母港集裝箱吞吐量自2010年起連續八年穩居世界第一;全球規模最大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洋山四期建成開港;2017年上港集團完成集裝箱吞吐量4023.3萬標準箱,再創新高,領先第二名新加坡港650萬標準箱。

中國稅務政策的變遷不只讓中國企業受益良多,也讓外資企業感受到「賓至如歸」。「改革開放40年,是中國經濟迅猛發展的40年,也是外資企業獲得重大發展機遇的40年。」卡爾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蔡司中國」)稅務經理崔琴說。

蔡司中國是首批落戶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的外資企業之一。實際上早在1957年,蔡司就已進入中國市場,但直到20年前,蔡司才設立主要面向中國大陸的貿易公司。

從一家貿易為主的企業,發展到170多年來德國以外的首個企業級創新研發中心,蔡司中國見證著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稅收變遷。其中重點稅源企業聯繫制度幫助企業及時解決在稅務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讓崔琴記憶尤深。

當時蔡司中國與德國蔡司簽訂一份購買三坐標測量機的合同,貨物從德國漢堡運至上海,於2016年5月報關,繳納了56.16萬元的進口增值稅,但是公司申報抵扣時發現海關繳款書有重號現象。蔡司中國將該情況反映給稅務部門,經過核實後不久就收到了同意抵扣的決定,崔琴說:「處置時間比我們預料的縮短了很多。」

自2013年至今,蔡司中國已累計享受出口退稅8070萬元。對於未來的中國稅收工作,蔡司中國公司總裁福斯特(Maximilian Foerst)期待,能進一步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推出符合發展的減稅政策;多途徑、全方位地提供稅務政策法規培訓,及時傳遞新政解讀,幫助企業識別風險點,繼續優化稅收營商環境。(完)

中外企業感受中國稅務變革 婚戀 第2張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