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36氪獲悉,咖啡機品牌「iDrip」最近宣布完成1億新台幣(約人民幣2200萬)Pre-A輪融資,投資方為心元資本。據介紹,本輪融資將用於加強供應鏈周轉能力,市場行銷以及生產研發。
台灣的咖啡市場已經比較成熟,如果用萬人擁有咖啡館的數量比較,上海每萬人擁有2.18家咖啡館,而台北的這個數字是12.1家,接近上海的6倍。在做了 7000 份問卷後,iDrip 的創始人 John 發現5成以上的人有在家喝咖啡的習慣,而92%的用戶都喝過手沖咖啡。
但好喝的手沖咖啡非常依賴咖啡師的的技藝和經驗,對水流的速度、水溫、水量大小等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普通消費者自制手沖咖啡,品質不穩定,更談不上規模化。
創始人 John 認為,愛喝咖啡的消費者很多,但很難喝到品質穩定的手沖咖啡。iDrip做了一款家用和辦公室場景的智能咖啡機,想抓住這部分愛喝咖啡的高淨值人群。智能咖啡機不是剛需的產品,但的確存在市場需求,在他看來,打開原本沒有意識到但存在需求的「增量市場」,比服務小眾市場更有機會。
iDrip 如何解決標準化的問題呢?John 告訴我們,他們和 10 位 WBC 世界咖啡冠軍簽約,記錄大師們在製作手沖咖啡中的水溫、水速和路徑。然後iDrip自研的註水頭可以控制咖啡沖煮的水溫和水流速度。因此,世界級大師的咖啡得以大量復制。
記錄手沖的數據和手法看上去沒有什麼壁壘,但是水量、溫控、勾兌的過程環環相扣,每一個小的細節都有可能會影響最後的風味。舉例來說,水溫顯示90度,實際出水的溫度很可能會更高,類似的細節就需要既懂咖啡又懂技術的團隊反復調試。
iDrip 不僅僅是研發機器,團隊還將大師作為IP來經營,每位簽約的大師會挑選豆子,完成豆子的產地、烘焙流程,iDrip 完成豆子的研磨,用氮氣分裝後制成咖啡包,隨機器一起銷售。咖啡包印有條碼,記錄了豆子、大師的沖泡方法,機器讀取後可提取數據,還原製作過程。
在設計層面,iDrip 還增加機器的互動性和娛樂性。John透露,他特地找到一位工業設計大師,將咖啡機身外殼做了可視化設計,增加了燈光、飛輪等效果,用戶在製作咖啡的時候,可以看到機器內部的齒輪操作過程。同時,機器會發消息到用戶的App,解釋這杯咖啡的風味,用戶可以反饋是否喝到了這些味道。
目前 iDrip 的智能咖啡機已經在官網、各地的眾籌網站開始發售,售價約1000美元,發售3天銷售額達600萬台幣(約等於120萬元)定位高淨值人群,因此在獲客方面,早期希望以文化圈、企業圈、時尚創新領域的名人試喝、推薦的方式打開市場。另外,iDrip 還合作了一些高檔酒店,無論是場景還是用戶人群都更精準。
John表示,希望把iDrip打造成咖啡機界的「蘋果」和「戴森」,不一定每個人都買得起,但是都希望擁有的產品。
現階段,iDrip 仍以市場推廣為主,先補貼模式銷售機器,再通過按月訂購咖啡包等相關產品盈利(訂閱制電商邏輯)。合理之處在於現在豆子的利潤空間更大,而輕度整合供應鏈(產地和烘焙由咖啡大師負責)給研發和推廣留有餘地。下一步,iDrip 有計劃進入日本、美國等咖啡業態較為成熟的市場,和當地企業合作銷售。